【摘 要】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及其發展是主客觀條件相結合、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的必然產物。空想社會主義是前人在社會主義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馬克思吸取他們的思想精華,不斷解放思想,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經典作家在革命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研究社會主義科學要以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共產黨必須保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錯誤思潮和觀點也是一種客觀現象,科學社會主義只有在與它們進行不懈的斗爭中才能得到豐富和發展。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 發展 社會主義科學 空想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D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190-02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這部巨著,從總體上看是一部闡述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理論基礎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兩大理論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導致社會主義的必然出現。這些認識對于今天科學分析當代資本主義及其新變化,對于我們在當代背景下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主要論述了社會主義如何從空想發展到科學這一核心問題。通過集中分析空想社會主義者及其思想產生和發展的歷史,特別是對19世紀初期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的積極成果和歷史局限性的辯證分析,闡述了社會主義要從空想變為科學,必須擺脫唯心主義,把它置于現實基礎之上。通過分析人類認識史上的辯證法發展的歷程,證明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過程,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歷史規律,同時說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變革力量和途徑,并且科學地預測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一 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1.什么是社會主義
關于社會主義的起源存在以下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從早期現代的各種觀念運動來探討社會主義論題;第二種說法主要認為社會主義思想起源于法國大革命時期。
19世紀三四十年代,“社會主義”一詞在西歐廣為流傳。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會主義”一詞,并作了科學解釋,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過渡,而且社會主義需要有發達的資本主義作基礎才能實現。起初,這個詞含有為提高勞動群眾的福利和保障社會和平而改造社會制度的意思,容許財產不平等存在。而當時的“共產主義”一詞,則一般是指通過生產資料(有時也包括生活資料)公有的辦法來建立社會平等,主張取消財產不平等。所以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對于科學社會主義以前的空想社會主義和空想共產主義理論,有時統稱為“社會主義”,有時則加以區別。
2.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起源
在回答了社會主義的定義之后,要首先從空想社會主義的起源來了解社會主義的發展。空想社會主義又稱烏托邦社會主義,是產生于資本主義生產狀況和階級狀況尚未成熟時期的一種社會主義學說,又是現代社會主義思想的來源之一。空想社會主義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識形態社會,并為之不懈努力奮斗。這種學說最早見于16世紀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一書,盛行于19世紀初期的西歐。
相對于空想社會主義的定義,科學社會主義是關于社會主義的科學的理論體系、理論模型與實踐模式。科學社會主義是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的結晶。馬克思在1842年10月15日寫的《共產主義和奧格斯堡〈總匯報〉》一文,以及恩格斯在1843年寫的《大陸上社會改革運動的進展》一文中,率先使用了“社會主義”一詞,并賦予了科學的含義。不過在當時,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會主義作為共產主義的同義語來使用的。從此以后,作為思潮的名稱,“社會主義”通常指科學社會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即關于消滅一切階級實現共產主義的一般規律的科學。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邏輯思維形式,在批判歷代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揭示和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及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律——剩余價值規律。馬克思的這兩個規律的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
3.社會主義如何從空想發展到科學
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一方面必須有德國的辯證法,但同時也必須有英國和法國的發展了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只有在英國和法國所造成的經濟和政治的情況受到德國辯證法的批判以后,才能產生真正的結果。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是由馬克思完成的。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邏輯方法,對人類社會歷史、資本主義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揭示和發現了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及剩余價值規律,闡明了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客觀必然性。簡言之,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的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成為科學。
唯物史觀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唯物史觀的目的并非為了創立一個歷史學派,也非僅僅為了合理地解釋歷史,而是為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為了變革現實,為了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因此,唯物史觀的落腳點在于,指明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說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他的前提觀點是唯物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出發點是唯物的辨證的,它是區別空想社會主義的試金石。
剩余價值理論,表面看來是在研究經濟問題,其實是在研究人,研究經濟關系背后隱藏著的人與人的關系,其實質是關于工人階級革命的理論。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自從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書像《資本論》這樣,對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所以,無論是唯物史觀,還是剩余價值學說,都屬于科學社會主義體系的內容。
因此,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發現決定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二 正確對待科學社會主義在發展過程中的局限性
歷史的發展已證明,馬克思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是科學、正確的,是我們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武器。但是,任何思想理論都要受到時代條件的制約,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也不例外。馬克思雖以畢生精力探索實現社會主義的道路和途徑,但他畢竟沒有看到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更沒有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經歷。因此,馬克思對社會主義的個別論斷難免帶有歷史的局限性,有的想法還帶有理想化的色彩。因此,他給我們提供的是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思想方法,而不是一套有關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現成方案。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思想是具有科學性和生命力的理論體系,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隨著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認識和發展馬克思社會主義思想。
三 正確認識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形式
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形式,進一步增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信心,是我國當前形勢下必須解決的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如果按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基本特征的構想來實踐,一是要實現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二是要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三是要有計劃地組織社會生產,四是要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五是要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那么我們正在進行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并沒有完全按照馬克思的構想實施,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這看似是偏離了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的方向,實際上并沒有。馬克思所設想的社會主義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產生的,由共產黨人奮斗來實現這一目標,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最大實際就是生產力不發達。因此,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包括借鑒資本主義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一切手段,大力發展生產力。20世紀俄國建立社會主義以后,列寧積極推行新經濟政策,明確提出要利用資本主義某些形式以及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創造的文明成果來建設社會主義。列寧推行新經濟政策的核心就是嘗試將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體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其基本思想就是要把大力發展生產力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擺在首位,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存在,大力發展商品貨幣和商品市場,發展國家資本主義。我們現在所進行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對列寧新經濟政策在當代中國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
總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三點要求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提供了依據。
四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順應全國人民的共同意愿,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從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過程來看,經過不斷的社會實踐、不斷前進的思想認識,以及不斷發現的社會發展規律,明確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是科學的發展觀,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所以說,科學社會主義正是馬克思“科學發展觀之樹”結出的必然之果。
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才能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
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來發展科學社會主義,能夠堅持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發展規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安啟念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周叔蓮.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過程[J].南方經濟,2000(3)
[6]周叔蓮.論可持續的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J].經濟界,2000(6)
[7]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11.8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