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早期干預包括運動療法、中醫傳統療法和認知訓練,對中樞性協調障礙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而認知訓練作為早期干預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注意幾點:(1)加強特教教師的專業培養;(2)重視家庭訓練;(3)開展多種游戲活動。
【關鍵詞】中樞性協調障礙 早期干預 認知訓練
【中圖分類號】R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7-0193-02
一 前言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使許多踏入“鬼門關”的新生兒得以被挽救生命,但也使他們面臨腦損傷、腦發育障礙等高危險因素,進而成為高危兒。高危兒一旦發生了腦損傷,如不能早期診斷,進行早期綜合治療,有可能導致小兒腦性癱瘓、智力低下、癲癇以及行為異常等嚴重疾病。最早由德國沃伊特博士提出的中樞性協調障礙就是高危兒病癥之一。中樞性協調障礙是早期診斷腦性癱瘓的代名詞。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對中樞性協調障礙具有重要意義。沃伊特本人治療的207例8個月以內患兒,正常化達96.1%。事實證明: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可減少傷殘發生,提高治愈率,幫助高危兒童脫離危險,促進正常發育。
二 中樞性協調障礙早期干預的現狀
1.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是中樞性協調障礙早期干預的主要治療方法,主要包括Bobath法和Vojta 法。Bobath法是通過反射性抑制與促通、關鍵點的調節和叩擊的手法抑制患兒的異常姿勢,促進立直反射與平衡反射,促進肌系統正常協調,使患兒能逐步獲得翻身、爬行、獨坐、站立等最基本的運動功能。Vojta 法是通過對患兒身體特定部位誘發帶的壓迫刺激,誘發出反射性俯爬和反射性翻身兩種移動運動的治療方法。
2.中醫傳統療法
中醫傳統療法主要包括推拿、按摩、針灸、經絡導平等。通過中醫療法,給予患兒一定的物理刺激,促進血液循環,放松肌肉。
3.認知訓練
認知訓練是開發特殊兒童智力的重要手段。遵循兒童的發展規律,結合患兒的個體差異,采用一對一的認知訓練模式。
4.其他
水療、高壓氧、藥物對中樞性協調障礙的治療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 中樞性協調障礙的認知訓練思考
認知活動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維為核心的認識活動,它是人的智力構成的重要因素。認知訓練主要包括感知、記憶力、注意力、數數的能力,還有邏輯思維和表達等方面。認知訓練屬于教育范疇,針對患兒的特殊性,一般由特殊教育教師進行專業的康復訓練,多采用一對一的訓練模式,針對患兒的個體差異,制訂個別化教學方案,定期評估,調整方案。
1.目前中樞性協調障礙的認知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專業化特教教師的缺乏。特殊教育教師是認知訓練的主導者,是患兒認知教學的引導者。而我國尚無培養中樞性協調障礙認知訓練的相應專業,缺乏專業性教育人才。其次,治療師或護士專業出身的認知訓練師缺少相應的教師資質和專業素養。
第二,家庭訓練效果差。日常的家庭訓練是提高患兒訓練效果的關鍵。眾多家長僅將患兒的康復訓練寄托在短短的課堂教學中,不進行課后的鞏固強化訓練,忽視家庭訓練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患兒康復的速度。
第三,活動形式較單一。由于患兒普遍年齡較小,主動參與意識較差,故可接受的教育方式較少,可應用的教學媒體設備有限。在訓練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較單一。單一的教學活動不能滿足患兒的學習需求,不能吸引患兒的注意力,從而影響了患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2.針對問題,提出對策
第一,加強特教教師的專業培養。特教教師作為認知教學的主導者,肩負著患兒認知教學方案的設定和課堂教學的實施等任務。專業的特教教師培養,可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和增強實踐操作能力來提高其專業素養。而治療師或護士則應接受規范化學習,獲得相應資格,方可上崗授課。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生而平等的教育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及使命感。通過與醫生、治療師和護士的密切合作,制訂符合患兒病情的訓練方案,提高患兒的認知水平。
第二,重視家庭訓練。家庭康復訓練對中樞性協調障礙患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家長是患兒的第一照顧者,與患兒相處時間最長,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患兒的細微變化,是家庭訓練的執行者,同時也是教學效果的直接評估者。為了患兒的康復時間得到保證,家長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鞏固強化課堂教學成果。家長如在家庭訓練中發現患兒的不足,應及時向特教教師反饋,協助老師調整治療方案,增強訓練效果。
第三,開展多種游戲活動。游戲是學前教育的一種重要教育手段,已成為全世界主流教育的共識。游戲不僅是正常兒童獲取知識和經驗的方法,更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認識世界的最好方式。認知課堂教學中應結合患兒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游戲活動,豐富訓練方法,增加訓練的趣味性,激發患兒學習的積極性,引導患兒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結束語
中樞性協調障礙治療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醫教結合成為現代康復治療的趨勢。目前,中樞性協調障礙治療應建立以康復師為主體,醫院治療為主線,輔以特殊教育教學,建構醫教結合、家庭參與的康復訓練模式。
在認知教學中,充分利用環境,突出特教教師和家長的地位,采用多種游戲活動,調動患兒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患兒的認知水平,幫助患兒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蔣艷云、彭云.56例嬰兒中樞性協調功能障礙的早期治療[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07(4)
[2]李樹春.小兒腦性癱瘓[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09~229
[3]盧慶春.腦性癱瘓的現代診斷與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169~170
[4]李貞玉、李希娟、李彩霞.早期家庭康復訓練對中樞性協調障礙患兒運動功能和認知能力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5)
[5]楊楓.學前兒童游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