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文 葛菁 熊曉勤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對建立在傳統有形商業交易基礎上的稅收制度產生巨大沖擊。本文從電子商務的概念、特點入手分析了電子商務對稅收征管的挑戰。在介紹發達國家和主要國際組織對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應對措施和觀點基礎上,本文主張在堅持現有的稅收制度基礎上,對現行稅收征管法進行適當的修改和解釋,逐步健全和完善現行稅收制度,解決電子商務所引發的稅收問題。
【關鍵詞】電子商務;稅收征管
隨著20世紀末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逐漸成為人們進行商業活動的新模式,一方面給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的貿易形態,使商品的交易方式、勞務提供方式、支付方式等都與過去有著很大的不同,產生了一些新的稅收征管問題。據2008年10月30日《新民晚報》刊登的消息:國稅總局稱所有取得收入的網絡交易都應繳稅。但我們必須看到的是電子商務虛擬化等特征使得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稅收工作變得困難,為稅務稽查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電子商務引發的稅收征管問題
電子商務在改變傳統貿易方式,給企業、消費者提供更多商機和便利的同時,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對現行稅收征管產生了很大沖擊。
(一)稅務登記難于適用,造成稅源失控。在電子商務中,很多情況下,經營者只需要設立一個網址、網頁即可以開展電子商務。傳統意義上的店面、倉庫等有形的營業場所被轉移到虛擬的網絡空間。在現實的世界中,很難找到其固定的營業場所,造成稅源失控。
(二)課稅憑證電子化,導致征管和稽查難度加大。電子商務發生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傳統的紙制憑證為無紙化的數字信息所取代,其傳遞交流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使稅務機關對這些信息的來龍去脈無法追蹤查詢。加之在電子商務中,這些數字信息可以輕易地被修改甚至刪除而不留下任何線索,傳統賬簿憑證管理中所要求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也無從得到保證。稅收征管和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紙質憑證,從而加大了稅收征管和稽查的難度。
(三)網上銀行、電子支付對稅務征管形成挑戰。電子商務的發展促使銀行紛紛上網經營。與傳統銀行相比,網上銀行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優點。網上銀行使電子貨幣可以從地球的一端瞬間傳向另一端,非記賬式的電子貨幣可以實現無名化交易,電子貨幣、網上銀行將逐步取代傳統的貨幣、實體銀行,加上使用者的匿名方式,使稅務機關難以把握銷售數量、銷售收入、交易主體所處的國家甚至交易本身,從而喪失對偷逃稅行為的威懾作用。
二、國際社會應對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理論與實踐
目前,不同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出于自身的經濟利益和對電子商務涉稅問題的不同考慮,制定出各自的電子商務稅收政策。
(一)美國。1996年11月,美國財政部發布了《全球電子商務的選擇性稅收政策》的文件,提出了兩項針對電子商務的重要稅收原則:一是不開征新稅并實行稅收中性原則,即不應該因為對電子商務的課稅而對各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產生扭曲作用;二是按居民管轄權征稅原則。
(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針對電子商務帶來的稅收問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提出:第一,從事電子商務的公司必須將納稅登記號展示在其網站上。第二,推廣電子申報。澳大利亞自1990年首先對個人所得稅引入了電子申報,其后擴大到法人所得稅、合伙公司、信托、年金基金的申報。2000年7月1日,澳大利亞通過了有關電子簽名的法案,從而對納稅人實行電子申報給予了法律上的認可。
(三)歐盟。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使現行的歐盟增值稅體系面臨挑戰。1998年底,歐盟委員會提出了對電子商務采取的稅收原則:1、除致力于修改現行各稅種尤其是增值稅,使之適應電子商務外,不開征新稅。2、從增值稅意義上講,電子傳輸被認為是提供服務。3、現行增值稅的立法必須遵循和確保稅收中性原則。4、應確保互聯網稅收的征收效率,推行電子發票、電子記賬和電子申報。
三、國際社會的理論與實踐對我國稅收征管新模式研究的幾點啟示
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是建立在稅收征管法規、征稅主體、稅收種類、課稅對象(納稅人)、課稅強度、征稅地點、課稅環節等要素有機結合的基礎之上的。現行的稅收制度主要著眼的是有形商品的交易,電子商務交易的虛擬化、有形商品的數字化、信息商品與信息服務的出現、交易范圍的全球化給現行的傳統稅收制度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使得我們必須及時研究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這些新現象、新案例,適時修改、完善傳統的稅收制度,創新稅收征管模式。
(一)規范互聯網絡中的電子商務交易行為
盡管電子商務活動是完全建立在一個虛擬的市場環境,但是從事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主體仍然是企業或個人,服務器、電腦、互聯網、網站只不過是其從事商務活動的手段之一,只要政策法規規定企業或個人在其電子商務的網站、頁面都要披露工商注冊地、注冊的固定經營場所、聯系方式、經營管理代表者的相關信息,則無論其服務器放置在哪里,也無論這些企業、個人是否在網吧或其他可以接入互聯網的任何地點從事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都可以按傳統的工商行政、稅收管理方式進行相應的管理。
(二)加強對數字化商品的分類界定
如有形商品數字化后的銷售,可以界定為銷售貨物,但對其下載后的用途上要做出“嚴禁復制”的嚴格限制,規范網絡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對于允許復制的數字化商品,可以界定為特許權使用,對提供網上信息、咨詢服務、遠程教育等信息化服務的業務,可以界定為提供勞務征收營業稅。另外,對于電子商務中的訂單、買賣雙方的合同等電子銷售憑證,雖然容易被輕易地修改而不留任何痕跡,導致傳統的憑證追蹤審計失去基礎,但是稅務部門可以要求打印電子銷售憑證,作為稅務申報,審核的依據,同時稅務部門應加快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建設,及時了解各種電子銷售憑證的特點,加強與信息安全認證中心與電子銀行的協作,完善能夠識別、認定、監控電子支付、電子訂單、電子合同的電子簽名和時間戳等信息化稅收征管的手段方式,以適應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征管的需求。
(三)深入研究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全新商業模式的特征
在國家還沒有出臺針對C2C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法規之前,稅務部門可以先與C2C電子商務中介平臺、第3方支付平臺協作,對C2C電子商務交易額、交易特征進行聯合監控,并借鑒《個體工商戶稅收定期定額征收管理辦法》,針對C2C電子商務交易范圍廣、交易額度大的特點,實行等級定額稅收征管制度,如規定交易額達到工商注冊額度的賣家有義務進行個體工商注冊,交易額達到稅收征管額度的賣家需繳納一定的定額稅款并委托C2C電子商務第3方支付平臺代為監管、扣繳,降低C2C電子商務交易稅收征管的成本。
(四)加強國際稅收的協調
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正在進行的擬訂電子商務國際稅收規則的工作,避免落后和被動接受不合理的既定國際規則,促進國際社會盡快完善并統一電子商務的國際稅收協定。我國政府要重視維護國家的稅收權益,現階段不輕易承諾免稅,也不輕易承諾不開征新稅,堅持對向我國進行電子商務在線交易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從而取得來源于我國境內的所得收入征收稅款,并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完善稅種定義,稅率界定以及免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