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于2012年開始了“營改增”的試點工作,目前為止,已經實現了6000多億元的稅負減免。自今年5月1號起,我國全面推行了“營改增”政策,金融業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金融業“營改增”新政下,到底會對各項稅收產生怎樣的影響,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金融業;營改增;稅收制度;分析與探究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近來,國務院做出了全面實行營改增政策的戰略部署,同時明確表示,任何行業的稅負只減不增。5月1日開始,金融業被正式納入其中,開始征收增值稅,采取6%的稅率進行征收?,F階段,金融業屬于營業稅的范疇,其繳納稅費占稅收總額的五分之一。所以,金融業“營改增”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涉及諸多方面的內容,特別是對稅收機制的作用尤為明顯,不得不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
一、營業稅與增值稅的基本概述
中國的稅收收入結構下,分為流轉稅、所得稅以及其他稅收三類,營業稅和增值稅屬于流轉稅項目,總體來看,兩者能夠占到稅收總額的40%以上。
所謂增值稅,指的是對商品或者勞務增值額部分進行征收的一種稅目,通過銷項稅扣除進項稅的方法進行計算,它的征稅主體通常是制造行業。營業稅,指的是對商品、勞務營業額進行征收的稅目,其是由營業額乘以商品或勞務對應的稅率算出的,其征稅主體一般是服務行業。目前,我國金融業實行的“營改增”政策,就是依據營業額繳納的應稅項目改成依照增值稅進行繳納,目的是實現稅收結構的調整。例如,若一種商品買入價為50元,轉手價格為100元,那么商品增值額就是50元。營業稅是對100元銷售收入進行征收;而增值稅是對50元的增值額進行征收,各自依據對應的稅率及計算公式計算得出。
二、金融業“營改增”對稅收的影響分析
根據上述內容,我們知道金融業屬于現代服務業的范圍內,所以說,現今營業稅依舊按照5%的基本稅率進行征收,在試點工作開展之后,改為了按照6%的稅率征收增值稅。僅從數據上分析,稅率提升了1%,然而稅收收入會因此增加嗎?顯而易見,稅收額和稅率不存在必然的聯系,還需考慮應納稅額的大小。按照目前的規定,某些進項稅目能夠被抵扣,所以,應納稅額會有一定程度的縮減,令應納稅額這一要素成為了金融業稅負壓力的決定性因素。
(一)銀行業
對我國的銀行來講,它們的稅收來源通常包括兩部分內容:一個是存貸款的利息收入,另一個是手續費以及收取的傭金費用,這兩項收入均依據5%稅率征收營業稅。然而,“營改增”的政策推行后,營業稅無需繳納,而是把這部分稅收轉化成銀行營業利潤,存貸款利息收入、手續費和傭金收入應當按照6%征收增值稅。
稅率提升了1%,那么銀行業的稅負壓力是不是也就此提高了呢?這主要在于可抵扣進項稅的數量大小。對于存貸款利息收入,利息的支出進項稅一般不能抵扣,由于銀行存款客戶大部分是個人,不能出具發票;對于手續費和傭金來說,費用支出是人工費用的部分,其進項稅無法被抵扣,剩下屬于電信服務及運營支出的部分才能被抵扣。根據相關數據,假定上述利息支出、費用支出等不可被抵扣,那么“營改增”能夠令銀行的稅前利潤減少至2%甚至更低;如果可以抵扣,那么“營改增”能夠令銀行的稅前利潤減少至不足0.5%。所以,“營改增”能夠讓銀行的稅前利潤降低,減少的比重通常在0.5%~2%之間。
(二)證券業
對各大證券公司來講,通常有以下收入來源:60%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5%的金融商品交易收入、10%的融資融券收入和5%的其他收入。上述收入部分都按照5%的稅率征收營業稅。
在“營改增”的政策推行后,只有極少數的手續費和傭金能夠進行抵扣,比如說交易所規費、中登公司開戶費以及過戶費等,其余的大多數業務收入均無法進行抵扣,因為券商交易客戶一般為個人投資者,不能出具相應的發票,不存在抵扣的可能性;對于金融商品的交易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交易差不多,大多數稅收收入都能被抵扣。另外,依照相關數據分析,“營改增”對券商四大業務收入及其凈利潤的波動不大,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三)保險行業
壽險業和非壽險業是保險行業的兩大分支,產險、責任險、信用險等是其具體的險種。實行“營改增”之前,壽險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可以不繳納營業稅。但是,“營改增”之后,如果按照6%的稅率轉征增值稅,將產生重大的稅負壓力。如今,發達國家對此類產品不收取增值稅,為了保證減免稅優惠政策的延續性,估計今后的壽險依舊會免征增值稅,目的是保證稅負水平的穩定。而對于非壽險來講,因房租、機器設備等支出可進行抵扣,諸多客戶的賠付支出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也就無法被抵扣。然而,研究表明,就算非壽險的支出費用可抵扣比重為10%,同樣能夠減少稅負,并且提升利潤,對于產險公司有利無害。
三、面對“營改增”對稅收的影響各金融機構應采取的對策
(一)不斷升級內部財務系統
因為在稅收征收方面增值稅比營業稅更加嚴格,再加上增值稅業務系統受到稅務機構的管制更嚴,所以,各大金融部門的財務體系應當合理合法,準確地體現該企業的業務流程,有效實現價稅分離,目的是令財務核算及稅務稽查工作更加便捷。
(二)增強業務重新定價的水平
因金融業涉及的客戶基本為個人,不能進行增值稅進項稅的抵扣,如果金融機構把銷項稅轉移到個人客戶身上,必然會增加客戶的負擔。然而,現在金融業面臨著殘酷的競爭,價格稍微改動就很可能造成客戶的流失。所以說,在“營改增”政策環境下,金融機構不得不重新考慮定價問題,以便提升自身的差異化定價水平。
(三)提升業務外包服務水平
現階段,金融領域的諸多稅收難以享有進項稅抵扣的優惠政策,像人工費用、系統研發費用及營銷費用等,由于對手方不能出具相應的增值稅發票,在新政策施行后,要想享受更多的增值稅抵扣優惠,必須把大量可外包業務外包出去,削減公司內部的費用支出,把內部服務轉變為購買服務,進一步把不可抵扣的成本費用轉變為可抵扣成本。
(四)做好增值稅征收的工作準備
各金融機構應當重新梳理并分析內部的業務結構、業務收入及稅收征收狀況等,同時健全財務工作者的培訓工作,構建科學的增值稅申報及管控體系。除此之外,還應注重同供應鏈客戶的有效溝通。這些措施都有助于金融機構更從容地應對“營改增”給自身帶來的沖擊。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金融業“營改增”方案的推行,對各金融機構的稅收制度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面對其帶來的重要影響,相關人員和單位必須更加深入地研究,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才能更好地做好稅收工作,保障企業的自身利益。
參考文獻:
[1]熊鷺.金融業營改增中的問題[J].中國金融,2014(3).
[2]杜劍,趙子昂.金融保險業“營改增”面臨的難題與路徑選擇[J].稅收經濟研究,2014(5).
作者簡介:馬彥寧(1971-),男,漢族,大專,助理政工師,工作單位:中國人民銀行中衛市中心支行,主要從事國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