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潘常剛 陳利偉
實驗教學既不是單純的實驗活動,也不是單純的教學活動,而是實驗活動與教學活動二者的結合(鄧克文,張洪武,2010)。因此,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專業軟件等一系列工具,在實驗室內模擬經濟管理的實踐條件與實踐環境,并進行實務案例分析教學,以此引導學生參加模擬條件與模擬環境下的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開拓創新能力的綜合性教學活動。本文主要結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與實踐經驗,深入分析目前實驗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并參考國外經濟管理教育的先進理念,構建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與運營管理模式,以此提高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市場對于綜合性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對于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相應提高,這也考驗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同時,隨著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變化,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含建設單位)已經有29個,且數量仍在不斷增加(梁樑,李勇,陸蔚群,2011)。
目前我國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改革仍處于探索階段,許多學者重點探究經管實驗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所在及其產生的原因。魏文靜(2012)認為“領導重視不夠,投入不到位,實踐實驗教學流于形式”是導致目前教學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此外,“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體系不完善;實驗室建設上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實驗師資匱乏;實驗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管理存在不足 (陳為公,2010)”也是主流的觀點。李靜敏(2011)則從“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不足”這一角度剖析了教學問題產生的根源。但是上述論文所提出的觀點大多數是主觀評價得出的結論,普遍缺乏實證調研數據的支撐,而且缺乏系統性的經管實驗教學效果評價指標,因此難以衡量上述問題對于實驗教學效果的影響。
也有部分學者研究經管實驗中心的運營模式和平臺建設的問題。郭慶(2009年)提出了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集中式建設模式”——學校將經濟管理類各專業實驗需求通盤考慮,把實驗室建設資金及其他資源統籌配置到各相關院系,由院系建設各專業實驗室,并實施集中管理,資源共享。這種建設模式的特點是優化各實驗室的資源配置、統一協調管理、使各專業實驗課程資源共享、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周慧,喬萬林(2009)提出了建設國際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架構的五點思路,并提出了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學方法與考核機制。但是上述研究仍然沒有涉及對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效果的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
關于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的研究,張永智、艾治潤、詹鐵柱(2010)提出了“3+2綜合評價模式”,對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孫暢(2010)通過模糊綜合評判法構建一套適宜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結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的實踐經驗,并通過實證調研著重分析學生對于教學效果的看法從而得出評價指標,同時參考國內外教學評價體系的相關思路,構建一套適合財經院校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綜合性評價體系,并且基于評價體系上改進現有運營管理模式。
(一)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思路。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評價體系是依據市場需求與學校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不同年級的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的內容和進度進行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因此,評價體系主要是通過對參與實驗教學的學生與教師的調查,通過對教學課程設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度安排、教學設計配置與教學效果評判等方面進行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從而體現實驗教學中教師的指導能力、學生的動手與創新能力。
評價體系主要是對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績效進行客觀評估,既衡量客觀績效,也考慮主觀評價;考慮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全面綜合管理人員、授課教師與學生的評價;同時采用定性與定量的指標,既考慮經濟效益又重視社會效益。
(二)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的主體與指標。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的主體主要是教師(包括任課教師以及實驗室管理教師)與學生。根據教學課程、進度與內容的差異將實驗課程分為五個層次(見圖1),并根據不同層次制定不同的效益衡量標準。本文結合實際,參照并改進張永智、艾治潤、詹鐵柱(2010)提出的五個層級:學科基礎實驗(一年級本科生)、專業基礎實驗(二年級本科生)、專業綜合實驗(三年級本科生)、學科綜合實驗(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與創新和創業模擬(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
同時根據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目的,我們可以將評價指標分為三大類:經濟性指標(Economy Index)、效率性指標(Efficiency Index)、效益性指標(Effectiveness Index)。根據評價體系的建設思路以及指標的類型,本文以2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作為我校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績效的依據(見圖2):
1.學生的評價。分別以學生課程選擇自由度、教學時間長度、教學頻率、教學內容滿意度、教學方式的滿意度與教學設備評價、實踐-實驗教學的滿意度、人均設備量以及能力培養效果評價共9個變量度量我校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績效。選取這九個變量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原因:①課程選擇自由度直接反映了課程是否考慮學生興趣,這也反映了教學效率;②教學時間長短以及教學頻率是影響教學效率性的重要變量;③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實踐-實驗教學的滿意度直接反映實驗教學的效果,滿意度越高,教學效果越好;④教學設備評價是指教學軟硬件設施的完善程度,這是判斷教學效益性的重要變量;⑤人均設備量以及能力培養效果評價是評價教學效率的直接指標,能力培養主要是指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2.教師的評價。分別以教師課程安排自由度、教學內容評價、設備投入資金、設備資金利用率、實驗室數量、實驗設備滿意度評價以及人員安排共7個變量度量我校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績效。選取這六個變量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原因:①教師課程安排自由度也決定了教學效率高低,自由度越高,教學效率越高;②教師教學內容評價直接反映了教學效益性;③設備投入資金、實驗室數量與人員安排從客觀上反映了教學的成本;④實驗設備滿意度反映了教師對于實驗教學的效益性的評價。

圖1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層次圖

圖2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評價體系指標圖
(三)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評價方式。對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條件采用的評價方式為:數量測評與綜合評價相結合,對教學的軟硬件配套采用量化指標,了解設備投入資金數額與增長率;對教學軟硬件設施的更新采用綜合評價,衡量實驗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程度。
對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效果采用的評價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實驗過程中主要采用問卷與測評方式,了解學生對于教學效果的反映,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建議以及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的積極性與掌握程度;對教學結果的評價方式主要采用綜合測評的方法,通過實驗報告與實驗記錄的數據來判斷教學效果,衡量學生對于實驗教學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并且可以了解到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
(四)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評價方法。對于我校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評價方法可以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這是一種對于受多因素影響的事物進行全面評價的十分有效的多因素決策方法(孫暢,2010)。本文通過設立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來對我校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指標變量的權重與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效果評價的指標及權重說明
將評價指標集U按一定的共同的性質組成一個一級指標集,即 U={U1,U2},Ui∩Uj=φ(i≠j) , 設 Ui(i=1,2)有 ki個二級指標,并記作 Ui={ui1,ui2,…uiki} 。
設 Ui的權重為 αi(i=1,2),則一級權重集為:A={α1,α2} ,其中二級指標的權重為 αij(i=1,2;j=1,2,…,ki), 則二級權重集為 Ai={αi1,αi2…αiki}, 其中 0≤αij≤1,且
將每個指標的評價結果分為4個等級,則:X={X1,X2,X3,X4}。在進行一級指標評價時,判斷 Ui中的每個二級指標 uij對于4個評價等級的隸屬度 (Rij1,Rij2,Rij3,Rij4),ki個因素的評價結果可以用 kixn(n=1,2,3,4)階的模糊矩陣 Pi來表示。其中由n個學生與教師組成評價主體,其權向量為 w={w1,w2,…,wn},每個人Ui的每個二級指標 uij評定等級,然后對所有主體的評價矩陣進行加權處理,由此得到模糊矩陣為:

Pi為 Ui的一級模糊綜合評判的單因素評判矩陣,Pi中第j行反映的是 uij對于評價集中各等級的隸屬度;第k列反映的是 Ui中各因素分別取評價集中第k個等級的程度。 Ui的一級模糊綜合評價矩陣為:

再進行二級指標的模糊綜合評價:B=AOP,其中,B為U中所有因素的綜合評判結果,它表示評判對象按所有各類因素評判時,對評判集X中各級的隸屬度,再由最大隸屬度原則或加權平均法定出最終評估結論。
合理全面的評價體系需要建立在科學有效的運營管理模式上,筆者借鑒國外實驗課程管理的經驗,參照評價體系的部分指標,形成符合我校教學實際情況的經濟管理實驗教學課程運營管理模式(如圖3所示):

圖3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運行管理模型圖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運行管理模式應當遵循三大原則:“適度分權、合理設計、及時反饋”。
適度分權原則指的是應在各學院設立實驗教學專業管理委員會,在學校設立實驗教學管理委員會,并由教務處教學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這樣既保證課程設計符合各專業的要求,又能夠保證全新實驗教學課程的合理調配。
合理設計原則是指學院內部專業管理委員會應該由授課教師全面負責,力保課程內容與進度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由教務處課程管理委員會聘任專家對課程設計進行初步評估,進一步保證課程安排的合理性,并由專業親自參與到實驗教學課程中去,進而更深入地為促進實驗教學課程安排的科學合理提出重要意見。同時,學院在申請實驗課程時也需要參考學生的評價意見,結合學生的建議調整課程設計計劃。
及時反饋是指教務處課程管理委員會需要及時聽取授課教師、實驗教學中心管理老師、學生與同行專業的意見,定期對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或者創新教學內容,力圖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1.敖慧.2004.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多級模糊綜合評價[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6:169-171。
2.鄧克文、張洪武.2010.高校經濟管理實驗實踐教學的基本內涵[J].科教文匯,6:47-48。
3.梁樑、李勇、陸蔚群.2011.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管理與評價體系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8:20-22。
4.孫暢.2010.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初探[J].實驗科學與技術,8:151-153。
5.魏文靜.2012.創新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5:186-188。
6.張永智、艾治潤、詹鐵柱.2010.經濟管理實驗教學“3+2綜合評價模式”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1:157-159。
7.張琦、萬君康、莊越.2005.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及其運行績效的內涵研究[J].科技與經濟,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