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波

【摘 要】本文強調要辦好廣播娛樂節目必須從節目定位的設置、主持人風格的把握、節目文化取向的掌控、節目資源的利用與匹配等四個維度入手,實現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娛樂節目 定位 風格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廣播娛樂節目的興盛源于廣播生態、廣播經營、聽眾收聽方式和收聽心理等多方面的深刻變化。近年來,在交通頻率勢頭強勁,新聞和音樂類節目依然廣受歡迎的廣播市場上,娛樂節目以幽默、輕松的節目形式日益受到廣大聽眾的喜愛,迅速在廣播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對廣播管理者和經營者而言,從投入產出比的方面考慮,娛樂節目的小成本、高收聽率十分理想,且符合收聽的移動化、碎片化等收聽方式的變革要求。從收聽心理上講,現代人們利用廣播不再滿足于只接受信息,也同樣重視參與,通過短信、微博、微信與節目互動,追求收聽的快樂感受。
以遼沈地區為例,幾乎遼寧電臺、沈陽電臺的每一個頻率都開辦或曾經嘗試開辦過廣播娛樂節目(注:由于近年遼沈地區廣播的頻率呼號和播出頻點調整得較為頻繁,所以本文以節目為單位進行闡述)。從8:00到22:00的各時段中,就有《麻辣二人轉》《開心轉轉轉》《正午剛剛樂》《娛樂二人轉》《娛樂香餑餑》《小一耍大刀》《信不信由你》等多檔娛樂節目可供選擇收聽。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廣播娛樂節目也成為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
然而,廣播娛樂節目存在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如節目同質化設置導致無序競爭、主持人素質有待提高、低俗化傾向降低節目品位、人才和資源的缺乏與管控失當傷及可持續發展等,嚴重地制約著廣播娛樂節目的發展。要辦好廣播娛樂節目,必須從節目定位設置、主持人風格把握、節目文化取向掌控、節目資源利用與匹配等四個維度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節目的每一個環節。
一、設置好節目的“同”和“異”
廣播娛樂節目的前身應該來自于廣播電臺在相對固定的時段、固定的欄目里播放相聲、小品和歌曲。在這樣的節目里,主持人只作為節目的串聯者出現,一般不承擔娛樂聽眾的職責,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它還算不上是真正的、狹義的廣播娛樂節目,只能歸入文藝或綜藝的大的分類。而現在的廣播娛樂節目,其共同特點是:其一,宗旨鮮明,就是以“搞笑”、娛樂為目的;其二,由一人或兩人擔任主持人,主持人是這類節目搞笑的主體和發起者;其三,幽默的語言是這類節目的主要表現手法;其四,為適應地域性聽眾的偏好,主持人更愿意使用方言進行主持;其五,節目節奏快,內容安排傾向于“碎片化”,宜于聽眾移動收聽。主持人通過“侃、講、演、讀、逗”等方式鋪陳故事、講述奇聞、抖出笑料。節目中雖然也有音樂歌曲,但基本是作為背景音樂或在節目的間隙播放。
遼沈地區廣播娛樂節目發端于《娛樂雙響炮》。2001年8月22日《娛樂雙響炮》正式開播,這是東北地區第一檔以“笑話”為主要內容的娛樂廣播節目。雖然該節目已停辦,但當年的成功仍被當地聽眾津津樂道,以至于十幾年過去,這一節目的音頻還會在全國幾十家電臺播出,當時制作的動畫視頻還可以在網上看到并有不小的點擊率。應該說,《娛樂雙響炮》對遼沈地區的廣播娛樂節目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此后躥紅的是2005年5月開播的《娛樂二人轉》。在這檔午間播出的節目中,主持人大兵以他獨特的語言魅力和超強的搞笑才華徹底征服了聽眾。不到兩年的時間,《娛樂二人轉》在沈陽地區收聽率躍居第一,一度接近5%,同時段市場份額高達70%。可以說,后來的追隨者是在看到了廣播娛樂節目的巨大收聽前景,在差異化上做文章,找到屬于自己的特色,開拓出又一發展空間的。
女主持人在廣播里說笑話是一件難度相當大的事,而下午檔的《娛樂香餑餑》節目的女主持薌薌做到了。在節目中,薌薌還給自己設定了一個非常容易令人接受的角色:出租車司機大劉的媳婦兒。主持人不再高高在上遙不可及,更像一個坐在炕頭兒跟你拉家常、說說笑笑的東北鄰家嫂子。她所說的事兒,都是“丈夫”大劉和他哥們兒的所見所聞,新鮮得能看見“熱乎氣兒”。《小一耍大刀》節目則通過聽眾熱線電話讓聽眾參與并講述自己的有趣經歷。《正午剛剛樂》由單田芳老師的弟子孫剛和檔搭雨含主持,由于孫剛曲藝功底扎實,所以節目中常常出現大段的貫口和歷史掌故,令聽眾在大笑的同時,得到藝術的享受。另外,還有兩檔節目更加強調將“二人轉”“東北小品”移植到廣播節目里。其中,《開心轉轉轉》的主持人大橋和小菲力求將一個個社會事件“演”出來,實現角色化的表現;而《麻辣二人轉》則直接將主持人命名為“麻小帥”和“辣椒紅”,以二人轉演員的身份出現在廣播節目之中。
節目名稱中“娛樂”“開心”“二人轉”“轉轉轉”等被多次使用,可見節目的主創者們所追求的表現手法、節目意境和收聽效果相當接近。他們用節目明確表達了他們精心的設計,強化了屬于自己的特色,為節目打上鮮明的易于識別、記憶的品牌烙印。
二、演繹好節目的“娛”和“樂”
辦好節目,關鍵在人。娛樂節目中,“樂”是目的,“娛”是手段。要增強聽眾“樂”的效果,主持人就必須具備和提升“娛”的本領。廣播娛樂節目主持人必須形成經過市場檢驗并被聽眾所認可的風格,才能達到“主持人、風格、節目”三位一體、密不可分的境界。而主持風格的被認可,往往要經歷“選擇、形成、提高”三個階段。
首先,在廣播市場趨于細分、主持人專業化日益凸顯的今天,要做好娛樂節目,最關鍵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往往出現在主持人選用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一檔希冀日后成功的廣播娛樂節目必須達到三個方面的高度統一,即:主持人的語言天賦和搞笑才華、主持人開辦娛樂節目的意愿和對作為娛樂節目主持人的身份認同、廣播管理者對候選者的考察和管控。這三個方面分別要解決“能不能”“愿不愿”“敢不敢”的問題,缺一不可。在實踐中,我們看到就像喜劇演員很難甚至無法再演回“正劇”一樣,對娛樂節目主持人的選定往往是不可逆的。
其次,主持人的娛樂才能、主持風格是在工作中不斷積累而形成的。主持人必須苦下功夫練就看家本領,打造廣播娛樂節目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主持人語言的幽默正是娛樂節目的魅力所在。很多普通平常的笑話,經主持人一講就會引人大笑。如《娛樂二人轉》節目的主持人大兵,他被沈陽聽眾高度認可的看家本領之一就是他可以在多種方言(遼西、大連、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四川、上海、廣東等10多種)之間自由轉換,并有機地組合在每一段笑話之中。在《信不信由你》中,主持人王寅有本事讓聽眾在真假難辨的巨大反差和謎底揭曉的恍然大悟中發笑。
娛樂節目主持人只有不斷學習、創新超越,才能與時俱進,趕上時代的腳步。廣播娛樂節目市場是一個競爭性極強的動態世界,主持人不但時時面臨著來自收聽率、市場份額、廣告量、聽眾評價等多重考驗和壓力,還承受著各種創新風險。聽眾對節目的審美需求不斷變化、提升,又從另一個側面舉起了“標尺”。因此,廣播管理者要盡其所能地為娛樂節目主持人提供學習機會,以利于他們的交流和進步。
三、把握好節目的“雅”和“俗”
文化取向的選擇是廣播娛樂節目應當堅守的底線。相比電視娛樂節目,廣播娛樂節目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很猛;現在,很多廣播電臺都開辦了各具特色的此類節目。但有些主持人在追求精彩、新穎的同時,忘記了廣播電臺的媒體性質,片面迎合個別聽眾的低俗心理。有些人甚至認為“娛樂節目的唯一目標就是逗樂、解悶”,“娛樂節目就是要低俗,不低俗就沒人聽了”,“娛樂節目不應承擔媒體公信力職責”等。針對這些言論,廣播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握好節目的“雅”和“俗”。
1.廣播娛樂節目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低俗要不得,但通俗是對廣播娛樂節目最起碼的要求,因為你的受眾群就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他們收聽廣播的需求就是獲取信息、享受收聽快樂。從目的上講,娛樂節目不是為了使人心靈震撼、肅然起敬,而是為了開懷大笑、愉悅身心,所以娛樂節目的宗旨肯定不是雅致。從手段上講,娛樂節目所使用的方法如“調侃”“諷刺”“夸張”“曲解”等也必須使人“喜聞樂聽”,并在短時間內明了接受、心領神會。從受眾上講,娛樂節目屬于大眾文化,因此它必須是通俗的,適合百姓審美需要。從節目內容上講,娛樂節目所反映的正是千姿百態的現實生活。
2.避免出現“低俗”“惡俗”“媚俗”,至少要讓人笑得有益、笑得無害。筆者認為,在實際工作中,要把握好通俗和低俗、惡俗、媚俗之間的區別,應主要掌握五個原則。一是目的原則,二是必須出現原則,三是適當處理原則,四是合理比例原則,五是底線原則。無傷大雅、笑得無害,通俗而不“三俗”,時時考驗著娛樂節目制作者的智慧和為人的尺度。
3.娛樂節目同樣承擔著輿論導向功能,不能拿政治、宗教等開玩笑,更不能為傳播有毒、有害信息提供通道。娛樂節目以諷刺現實生活見長,在紛繁海量的網絡信息、微博、微信和短信段子所組成的花叢之中,主持人要在選取花之精蕊的同時善于甄別和過濾掉毒花毒刺,嚴格做到守“土”有責。
4.“雅”同樣可以也必須成為廣播娛樂節目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最高追求。由于廣播節目具有引領社會潮流的功能,所以“雅”在廣播娛樂節目中的象征意義極大。主持人采集各路信息進行加工,是一個“采風”的過程,而通過豐富想象力、生動演繹,再使節目別具匠心、妙趣橫生,這本身就是一個“集俗而雅”的創作行為。作為娛樂節目主持人必須積極探索以尋求突破。如何以公益、文化等方式推動社會發展,樹立正能量的社會形象,是目前娛樂節目主持人需要思考的緊要問題。
四、匹配好節目的“源”和“流”
時勢造就了廣播娛樂節目的火爆,也如影隨行地帶來了新的變化和新的煩惱。這種現實存在,令人不得不硬著頭皮去面對。笑料的匱乏難尋、主持人心態把握和聽眾需求的變化,成為攔在廣播娛樂節目可持續發展前面的三座大山。
1.雖然網絡上的新段子層出不窮,可要想填滿容量巨大的娛樂節目時段并不容易。況且好多段子已用過多次或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播出。主持人工作多年形成的路徑依賴使其很難跳出原有的思路和習慣找到新的內容源,尋找更多的“富礦”是廣播娛樂節目普遍面臨的問題。
2.任何節目都有生命周期。對廣播娛樂節目而言,主持人的知名度是一把雙刃劍。隨著節目被聽眾所接受和認可,娛樂類節目勢不可擋地造就了一批廣播明星,由主持人成為明星,心態的改變不容忽視。很多主持人不但被當地聽眾所熟知,也由于節目的交流而成為其他城市、其他媒體、各種晚會爭相高價邀請的熱門人物。成名之后,他們大都處在“三多一少”狀態,即:收入多、私活兒多、社會活動多,而用在臺內節目上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
3.聽眾需求的變化是社會和廣播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廣播娛樂節目要不斷滿足變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難。
那么,如何面對這些變化帶來的障礙,實現節目的可持續發展呢?筆者認為,可以從“開源”“控流”“共贏”三個方面的思路入手,既解決節目每天播出的燃眉之急,也利于節目的長遠發展。
所謂“開源”,就是采用多種形式,利用網絡資源,克服困難,保證節目播出的正常和高質量。《娛樂二人轉》《小一耍大刀》等節目在早年利用QQ群、短信平臺之后,跟上時代潮流,開通了論壇、微博、微信的官方賬號。這些溝通方式不但成為節目獲得更多素材的新渠道,而且還形成了主持人和聽眾的深度互動,進而為拓展節目空間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多得。同時,電臺還為這些“名嘴”配備了懂業務、責任心強的助手,分擔他們的非創造性勞動的強度,使他們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主持人外出期間,由助手做好剪輯重播工作,保證節目播出不受影響。
所謂“控流”,是指不但電臺要處理好與成名之后的娛樂節目主持人的關系,主持人也要處理好臺內和臺外的工作比例關系。這無疑需要雙方的胸懷、信任、智慧和勇氣,而繼續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而取得雙贏的基礎是雙方都要擺正位置、放平心態,重新審視對方的價值所在和現實變化。
所謂“共贏”,是指力求做到電臺、主持人、聽眾、節目、社會的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電臺在安排好娛樂節目的常規播出前提下,非但不限制主持人的發展,反而是作為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跟主持人共同策劃、完成公益或文化項目。如在沈陽,以大兵、姜楠等領銜主演的話劇《豬肉燉粉條》《我的老婆你別動》《這時你的手在顫抖》已演出多場。這不僅宣傳了電臺的節目,也進一步提升了主持人的品位和知名度,聽眾和社會反響良好。當然,這是廣播娛樂節目所追求的更高目標,還需要廣播人在實踐中更多地進行思考和努力。
(本文編輯:劉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