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禎
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不斷發展,公平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發展目標,這一目標的提出,不僅使我們的孩子都能夠享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給那些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提供了保證。但是,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清醒地認識到的是:那些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畢竟具有其特殊性,其中聾啞學生就是他們這一群體中相對數量比較大的部分。如何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開展針對聾啞學生的有效教學,成為我們這些從事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我們都清楚,聾啞學生和我們一般學校的學生相比具有其特殊性的一面。而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教育強調是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所以在我們面對這一群體進行課堂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地考慮這些學生的實際,尊重其主體地位,科學、合理地開展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為他們將來走入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語文學科是一門以祖國語言文字為基礎的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但是,這些基本要求對于聾啞學校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可能就非常困難了。聾啞學校的語文教學和我們一般的語文教學是有差異的,它不但肩負著培養學生形成基本的語言文字能力的基本任務,還影響著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日后交往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面對這樣的現實要求,如何科學、高效地進行聾啞學校的語文教學,就成為了我們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問題。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認識。
一、從興趣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最好的教育就是從我們教育對象出發的、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是現代教育發展到今天得出的最本質的結論,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使我們的受教育對象能力提升。作為特殊教育的一部分,聾啞學生的教育,教師必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從我們教育的對象——聾啞學生的實際出發安排我們的語文教學,這樣才可能達到理想化的教學效果。
聾啞學校很多學生的聽力狀況都喪失或者嚴重衰弱,這給本身靠語言傳遞信息的語文學科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同時,很多學生因為身體上的缺陷,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走向封閉,這也給語文教學增加了困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從這群學生的興趣著手,走進學生,打破他們心理上的圍城,使他們愛上我們的語文教師,愛上語文課。當學生的內在學習的動力被激發出來以后,我們的語文教學效果會大大提升。
二、練好基本功,把口語和手語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很多學生聽力的喪失或者嚴重下降,使他們的領悟和表達能力非常弱,很多問題尤其是和其他人交流,手語表達占了很大的比重。在這樣的學生實際下,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要在保證自己的專業技能的同時,強化手語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把口語和手語兩種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講課時把語氣、神態、手勢隨著課文內容的變化而表現出來,像一名啞劇演員把學生一步步引入課文中,并產生喜、怒、哀、樂的共鳴,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從而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授課任務。
三、充分利用掛圖和實物進行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除了重視口語、手語教學以外,利用掛圖和實物進行教學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對于聾啞學生非常重要,由于他們的聽覺障礙,他們對生活和社會中的事物了解不全面。那么,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彌補學生這方面的缺憾呢?筆者認為充分利用掛圖和實物教學這種方法就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一次公開課的教學中,筆者想把《瓢蟲和蚜蟲》這篇課文作為公開課,當時有些教師卻說這篇課文不好講,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不了解,生活中又不經常遇到,教學起來會很困難的。聽了他們的勸解,筆者反復考慮后認為這些教師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從課文內容來講讓學生來理解確實困難,但是課本每一篇文章都要進行講授,也不能把好講的、學生接觸到的進行講解,而其他的課文棄之不講,必須來一次探索,就是失敗了也要在失敗中吸取一些經驗。因此,筆者首先對課文進行了研究,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課文的插圖,并到菜地里找來白菜和蘿卜的葉子、捉來了瓢蟲和蚜蟲,用這些實物做教具,就可以簡單、清楚地講清它們之間的關系,蚜蟲專吃白菜和蘿卜的葉子是害蟲,而瓢蟲又專吃蚜蟲當然就是益蟲了。通過筆者這樣的講解,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不僅看到了活生生的事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了解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信心,而且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效果,受到了師生的廣泛好評。
教育是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去不斷探索和付出的,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更是如此,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一份職業,就要勤于付出、勇于探索,為我們學生的成長進步、為我們國家教育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