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曄
本文針對目前中職生職業生涯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使學生合理定位自己,并設計出完整的、目標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順利就業,這是取得職業生涯成功的重要舉措。
現代中職教育實質就是就業教育,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一定職業素質和專業知識及專業能力的應用型技能人才。所謂的職業生涯設計,就是依據學生的個人實際情況,設計與制訂出當前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職業生涯與規劃,是對學生職業前途的前期瞻望。
一、就我校而言中職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的現狀
(1)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師資缺乏。當前,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組織機構不健全,專業教師隊伍基本上都是由非專業教師組成。筆者對我校職業生涯設計任課教師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如下:
原專業 本專業 英語 物理 語文 數學 心理 政治
人數 0 1 1 2 1 1 1
可以看出,我校幾乎所有職業生涯課程教師都是轉崗教師,專業理論知識不夠,僅憑個人經驗及自學完成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工作,直接影響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科學性與專業性。這樣,對于實質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有時可能也難以完成,指導缺乏力度。
(2)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效果不明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我校一年級二年級共開設20學時,針對我校職業生涯規劃課效果進行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各系部學生對課程實用性抽樣調查
班級 廣告 網絡 汽修 導游 營銷 車工
有用 31% 26% 36% 38% 43% 40%
無用 52% 30% 40% 39% 30% 35%
無所謂 17% 44% 24% 23% 27% 25%
可以看出,學生普遍認為本課程無多大實用性。因此,如何讓課程設計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學生意識到早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3)學習目的不明確,專業選擇存在盲目性。職業教育是賦予學生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知識技能的教育,然而更多時候,中職學校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問題心中無數。我曾經問過我的學生,也開過類似的班會。他們的回答往往是“規劃?我還沒有想過”“我家有個小工廠,我爸爸讓我畢業后回去幫忙”“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會來這里,家里給我報的這個專業”等等。聽到這樣的回答,最多的是心寒,自己的學生竟然沒有對自己的未來想過,在他們這樣一個不缺吃不缺喝的時代,什么都是被動的,他們在接受甚至是選擇性接受來自各方面的供給。
二、對策
(1)職業意識的培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教師可在文化課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這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有力的補充。文化課的教學內容通常都包含著豐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材料,教師可利用文化課,與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同時進行。文化課是學生一直接觸的,對學生來說,文化課是他們所熟悉的,不陌生的。文化課與職業生涯規劃同時進行,拉近了學生與職業生涯規劃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職業生涯的規劃不再是壓力巨大的,目標虛無縹緲的。
(2)多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行業實習、專業培訓等活動。調查發現,多數學生缺乏甚至沒有社會實踐經驗,這是大多數學校只注重理論課的學習,忽視學生實際經驗的積累所造成的。沒有社會實踐經驗,學生就無法有清醒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認識,不知道把自己放在哪個層面上才是最合適的。因此,學校要多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行業實習、專業培訓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與發展,正確地認識自我,定位自我,形成科學的價值觀與職業觀。
(3)引入先進的班級管理模式。作為班級的指導者,班主任應引入先進的“公司”化的管理模式,把企業先進的文化、規劃制度、管理理論引進來,使學生在課堂中就感受到企業管理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通過親身的實踐和體驗所展示出來的技能和特長,是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所必需的。通過這樣的課堂學習,促使學生以企業化的管理模式來要求自己,并形成內在的道德認知和自覺的道德行為。
(4)加強職業指導的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以職業指導教師、班主任及校領導和中層干部為主,心理咨詢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為輔的職業指導師資隊伍。對全體教師定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培訓,指導教師系統學習職業生涯設計理論,提高教師的職業指導能力。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社會調查、主題班會等形式,使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就業形勢、了解職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培養學生職業意識、就業意識、競爭意識;還可通過課堂教學、心理測試、咨詢指導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個性特點,使其選擇適合的職業群或職業方向。
總之,技能型人才培養,是當前學校的重要工作。學校要高度重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為人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設計,針對目前中職生職業生涯設計存在的問題,進行理性思考。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樣,每個學生的夢想也不一樣,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理性地評價自己,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從而順利地就業,為自己的未來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