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富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這一階段學生以及數學科目自身具有的特點,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應用“三主一體”教育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闡述初中數學“三主一體”教學模式的產生背景,探討如何在初中數學中實施“三主一體”教學,希望對同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三主一體”;實施方法
現代數學教學要求課堂不再是一味地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使學生嚴重依賴教師,而是注重在自主學習以及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領悟數學的含義,達到開發學生思維的目的。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基本出發點就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以及和諧地發展。為此,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從數學科目自身特點出發,遵循中學生的心理規律,從而探索學生學習模式。因此,新課改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堅持“三主一體”的教學模式,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初中數學“三主一體”教學模式產生背景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取得了可觀成績。然而,從整體上來說,還沒有很大的突破。在改革的過程中,大多僅僅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的改革,而忽視了教學模式的改革。長期以來,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很多教師將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混為一談,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教學活動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自身特點而形成的特有教學結構,按照什么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來組織整個教學活動。國內外對教學模式都進行了詳細的探討。最為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數凱洛夫最為著名,即激發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以及運用鞏固。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通過一系列的講授、板書以及多媒體輔助來講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宰,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因而,教材僅僅作為學生灌輸內容的來源,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主探究學習。為此,鑒于此種弊端,提出了“三主一體”新的教學模式,最終培養學習型、探究型以及創新型
人才。
二、如何在初中數學中實施“三主一體”教學模式
現代教育理念則是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程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以及創新精神,實現學生自我評價。初中數學“三主一體”教學模式的操作步驟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創設問題情景
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尤其在數學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認知水平,進而采取針對性教學。充滿趣味性的活動,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并且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其思維能力以及情感態度。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數學知識情景,然后利用課堂的多媒體設備,創設與主題相關的情境。因此,學生在實際情景中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安排以下游戲,先讓學生將手中的紙牌乘以8再減去2,然后讓學生說出結果,教師再依次猜出學生手中的牌。教師讓一位學生說出計算的結果,其中一位學生說“22”,教師根據學生說出的結果,得出學生手中的牌為“3”,又如: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可以引用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小明在路上看見一個收購雞以及兔的人,將雞與兔放在同一個籠子中,小明就問這位商人,籠中的雞以及兔各有多少只。然后,商人說“剛從上面數,有35個頭,但從下面數呢,有94只腳,那你說有多少只呢?”通過該故事情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2.提出問題
教師在課堂中掌握好的問題技巧,不僅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最終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初中數學可以采用啟發性提問以及師生互動式提問。例如:學習“直角三角形”這一章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練習題:“已知三角形的三邊分別為a、b、c,其中a=m2-n2,b=2mn,c=m2+m2,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嗎?并寫出證明過程。”對于這道題目,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怎么運用三角形中兩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邊的平方,那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呢。當然,勾股定理對于初一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但是在做題過程中,教師能夠通過有效的啟發性提問,引導學生領悟問題的本質。又如:學習“全等三角形”這一節時,通過師生互動式提問,設計這樣一道題:如下圖所示,AD、BC邊相交于點E,若要證明△ABC≌△BAD,還需要添加什么條件。對于這種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解答該題。
3.自主探究
所謂自主探究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獨立探索,首先應由教師引導學生,如:用powerpoint演示等方式,幫助學生沿感念框架逐步進行攀升,例如:還是學習“三角形”這一節時,主要探討三角形全等的“邊角邊”條件及其應用。首先,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教師提問:“當兩個三角形的6個元素中只有一組邊相等或者角相等時,那兩個三角形全等嗎?”以及“從三角形的6個元素中任意選出其中的3個元素,那么有多少種選擇方法呢?”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一張長方形的紙上任意裁剪一個直角三角形,在這個長方形紙上重新剪一個直角三角形,通過什么辦法,能夠讓兩個三角形全等呢?通過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最后,有位學生提出“利用一個直角,再量其他兩邊長度”。教師要求全班學生按照該學生的方法剪下直角三角形。全班學生通過測量、驗證、交流等,進而得出相關結論。在整個過程中,有教師提問,也有學生動手操作,得出問題答案,不僅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
4.課堂評價
怎樣科學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課堂評價也是將知識概括以及深化的過程,最終使課堂結構和諧、完善,取得“課已盡,意
無窮”的效果。例如:學習“二元一次方程式”時,有這樣幾道題
“(1)y=-2.5x-3;(2)y=-11/x;(3)y=-9x;(4)y=22+8。教師可以根據該題的難易程度,讓學生上臺做題。進行評價時,盡量不要采取反問句式,少用“對嗎?”等詞語,而采用“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做題過程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嗎?”通過這種評價,不僅保留學生的自尊心,同時還能夠引導其他學生對此題的看法,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知識較為基礎,同時初中學生的思維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必須選取合適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將三者有效結合起來,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其思維方式,培養其創新,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輝蓉,朱德全.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實驗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07(12).
[2]孟憲榮.初中數學變式教學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3]傅乃彬.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
(作者單位 云南省普洱市孟連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