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桂玉

摘 要: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有很強的實踐性、操作性,這就決定了教師完全可以將物理課讓學生以活潑、開放的自身體驗方式進行理論領悟和技能學習。初中物理教學要推廣“體驗式”教學模式,進而提升科學探究素養,提高物理學成績。立足一線教學實踐,對如何通過體驗式教學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效率進行討論和探索。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索體驗;實驗體驗;合作體驗
初中是物理學習的肇始階段,乍一開始如果我們就以滔滔不絕的理論宣講進行引導肯定會讓許多同學“云里霧里”不得要領。其實,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和體現,有著很強的實踐性、操作性,這就決定了我們完全可以將物理課讓學生以活潑、開放的自身體驗方式進行理論領悟和技能學習。鑒于此,筆者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截取幾個方面對如何完善體驗式高效物理教學進行如下探究。
一、探索體驗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說:“教學過程不是教師單方面的主觀活動,而是要引導和帶動學生參與知識生成的體驗活動?!碧剿黧w驗式教學模式契合了青春期初中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勇于通過實踐探索獲取知識的學習心理,它能讓同學們由傳統的被動灌輸性學習方式蛻變為自主參與的提問、思考、討論、分析、探索、發現等一系列富于發現性和創造性的現代學習流程和方式,這樣才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實踐性和創造性,才能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成活潑的知識技能,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效率。這里以教學“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一節為例,來演示和探討一下如何開展探索性體驗教學。
1.提出問題———設置探索情境
教師先提出探索性問題開啟探索之路:前面我們學習過電壓、電流和電阻的知識,生活實踐中我們會發現電流有大有小,那么電流的大小和電壓、電阻有什么關系呢?這樣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并可以鼓勵猜想:有的說:“我覺得電壓越高,電流越大?!庇械臅f:“電阻越小,電流肯定越大?!薄槍@些猜想,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索之路。
2.討論方案
經過討論,學生認識到要想弄清電流和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需要對比不同電壓、電阻時的電流大小,這就是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通過對數據、圖像的分析處理得出最終結論。確定方向后還要設計實驗、籌備實驗器材、畫出實驗電路、設計記錄表格等。
3.初步探索——體驗、感知
先選用兩節電池給一個小燈泡供電,讓小燈泡正常發光。然后分開對比探索:方案一:增加電池數量,發現燈泡變亮;減少電池數量發現燈泡變暗。探索說明:通過同一導體的電流大小與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有關,電壓越大,電流越大。方案二:在電路中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調節電阻大小,發現電阻越大,燈泡越暗,電阻越小燈泡越亮。探索說明:電壓不變時,通過電路的電流與電路的電阻大小有關,導體的電阻越大,流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小。
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組探索,多重對比探索數據,在體驗中感知知識的生成和發展,同時形成技能。
4.深入探索
掌握了基本的探索數據和規律總結以后,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和歸納,形成嚴肅的理論知識:“在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在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成正比?!比绱艘粊?,不僅讓學生在體驗中生成知識和技能,提升他們將探索中的感性知識通過分析判斷推理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科學素養,更為下一節學習“歐姆定律”奠定了基礎,養成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的探索習慣,培養了學生自主獲得知識的實踐能力。
二、實驗體驗
作為一門傳統的自然學科,實驗體驗是引導學生認知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的不二法門。實驗在初中物理各教學階段應用廣泛,通常由演示實驗來激活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體驗積極的知識情感,讓學生體驗知識生成過程中,提升技能、培養能力。
例如,在教學電路相關知識時,筆者在課堂伊始通過一個簡單的閉合電路點亮燈泡成功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屬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探究“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就是開放性實驗體驗:
1.準備較長且光滑程度一致的木板、毛巾、砂紙、小石塊、鉤碼、一個帶鉤的長方體木塊和一只彈簧測計。
2.學生經過討論,設置出對比性實驗方式,然后分別通過如圖三種方式進行實驗:a圖中用測力器拉動木板上的小木塊,記下測力器數值A;b圖中用測力器拉動壓有石塊的物體在同一木板上以同樣速度滑動記下測力器數值B;c圖中將同一個小木塊在砂紙上拉動,記下測力器數值C;分別對比測力器的數值A與B、A與C,學生們就可以得出摩擦力和物體所受的壓力及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
■
由此可見,實驗體驗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更讓讓他們在實驗中體驗知識的生成與發展,從而鞏固知識、形成技能。
三、合作體驗
合作學習是參照學生的特長優勢與認知規律而設置的有針對性的以共同學習、探索為目的的教學方式。社會心理學家大衛· 庫珀的“體驗式學習圈”、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以及其他學者的理論都說明“體驗式教學”與“合作學習”有著相關性。合作過程中,教師先提出重點探索問題,然后需要學生在思考、合作、交流、點評及反思后才能較好地解決,題目設置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例如,我們在教學初中物理“滬科版8.2-1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相關內容時,其教學要求與目標為:(1)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以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2)了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3)認識液體壓強的實際應用——連通器,了解生活和生產中形形色色的連通器。針對教學目標我們來設置學習分工:(1)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先引導他們全面認識液體的壓強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容器的底面積、裝液體容器的形狀、液體的深度、液體的密度等)(2)組長根據組員的特長組織大家有序發言,說一說實際中利用壓強為生活服務的例子以及用怎樣的方法克服壓強為生活服務的現象,然后讓平時不愛發言的或者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總結,其他學生補充。同時做好發言記錄;(3)探析壓強有關因素的實驗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得有組內的兩位中堅力量做技術總監,在旁邊觀察和指點,經過一個個實驗與排除,最終得出正確結論。
上文是筆者結合多年的初中物理一線教學實踐對體驗式教學的經驗總結和歸納討論。概括地講,體驗式教學就是立足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這樣才能充分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才能讓他們在體驗中將抽象的理論轉化成形象的知識技能,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認知速率,才能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遷移,最終生成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祥吉.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四點方法[J].中學物理,2012(08).
[2]王繼憨.初中物理的體驗式教學嘗試[J].陜西教育:教學,2010(03).
[3]朱新榮.淺談初中物理體驗式教學的策略[N].教學研究,2011(09).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