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雷 李娜
摘 要:初中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與思維性,對于數學的學習很多初中生都產生畏懼心理。作為一門邏輯性和思維性較強的學科,如何讓初中生增加對這門學科的興趣,是現在教育界都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進行巧妙的情境設問,吸引學生興趣。針對這一特點作出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問題情境;實踐應用
新課標改革對數學的教學有了明確的指示。老師在數學教學中需要創設相應的情境,結合相應的問題,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進行教學。這種課堂中情境與問題結合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去積極思考,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將巧設問題情境列為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如何有效地進行情境教學?針對情境教學的內容作出詳細的研究,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設計懸念情境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好奇心
數學在所有學科中是一門邏輯性和思維性都比較強的學科。但是在生活中,數學同樣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數學問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都能解決數學問題。所以,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需要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將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通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進行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模擬生活實例,聯系課堂所學的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在這過程中,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充滿興趣,帶動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探究,在學習的基礎上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學習,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鞏固,使學到的知識體系更加清晰,基礎更加扎實,理解和記憶也更加深刻。
不僅如此,設計懸念情境問題還能突破學生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根據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問題,打破學生腦海中的平靜,激起思維的浪花。在利用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時需要注意,教師應該讓學生對整個知識體系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深刻認識,了解自身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的局限性。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對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真正喜歡上數學,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教學預想的結果。
二、依據數學典故,巧設問題情境
初中生一般對故事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巧妙地將數學中的歷史典故加進來,將代表性強的數學故事與數學問題結合起來,進行數學問題情境教學。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另一方面能增添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三、利用數學存在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中存在的矛盾是相對統一的,不僅是在數學中,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準確掌握數學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結構體系,了解數學知識體系中存在的對立統一關系,讓學生在矛盾中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嘗試解決新的問題,尋找不同的解決辦法,讓學生在成功中強化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四、設置數學懸念,構建問題情境
數學懸念是一種心理機制的學習反映。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巧妙地設置懸念,創設新的問題情境,并且將數學中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打破學生學習數學現有知識的平衡態,在新建的問題情境下又可以構建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平衡態,幫助學生認識了解數學知識結構體系的建立,彌補存在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五、巧設問題情境的注意事項
1.根據學生的接受范圍進行新穎有創意的創設,當超出接受范圍時,學生會望而卻步,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創設情境時有脫節現象,沒有做到與現實相結合,教學過程過于死板,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
3.創設的問題情境過于膚淺,只局限于課本的知識點,沒有真正的結合日常生活的實際實例,教學方法拿捏不準。
4.問題情境教學設計過于片面化,問題沒有可研究探討性,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設計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初中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樂學”,在將這種教學模式引入教學中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才能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連華微.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J].成才之路,2009(17).
[2]陳雷曼.初中數學概念教學情境創設的一些思考[J].成才之路,2008(19).
[3]管穎.創設問題情境,優化課堂教學: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J].學園:教育科研,2012(20).
[4]劉穎青.讓學生成為問題解析的“主人”:主體性教學理念在初中數學問題案例教學中運用[J].考試周刊,2012(78).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