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芳
摘 要: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探索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分析機械專業的中專生、單招生中專業設置和教學情況,指出將各專業課程進行整合教學,培養學生自我知識更新和擴展的能力。這不僅有利于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還對提高教學質量與內涵、提高學生的工作適應性等有至關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單招;機械專業;課程;整合
隨著省對口單招考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專業課程的考試越來越趨于完善,而它的考試科目大都是借鑒高等學校相關專業課程設置,將其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作相應調整,從而來制定考試科目及大綱。這種學科體系適應了高等學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也符合社會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在現階段的單招教學中,主要涉及機械專業的相關課程有:《機械基礎》《機械制圖》《機制工藝》《金屬材料熱處理》及《電工基礎》五門課程,同時高考中還包括一項鉗工或車工的技能操作,這幾項內容在單招高考中所占比例超過了一半,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一、打破學科體系,有效整合課程內容
《機械制圖》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它的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好“設計師”,將學生放在學習主體位置上,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合理安排作業內容,并結合實踐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空間想象能力,達到教學與理論相
結合。
《機械基礎》則是綜合了機械傳動、機構設計及軸系零件等幾部分內容,它的教學離不開機械制圖中的識圖能力,包括機構簡圖、零件圖、裝配圖的識讀,其中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含義及各零件間的裝配關系等。若能做到正確理解和分析,對學好機械基礎有很大的幫助。如:在機構運動分析參數的計算及產品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機制工藝》則是綜合了各種加工方法及加工機床的一門課程,其內容豐富,實踐性很強。產品加工工藝規程的制定又和產品的結構及設計息息相關,如軸類零件加工工藝規程的制定,是必須在充分理清軸的結構及其功用的基礎上,分清各部分的設計要求,再根據零件圖的設計要求,從而選定機床設備及加工方法,完成一系列的工藝過程。這一過程,既有機械制圖的知識,又有機械基礎的內容,還包括金屬材料的性能等方面的內容,可以說綜合性極強。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機械基礎》《機械制圖》《機制工藝》《金屬材料熱處理》等幾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們圍繞產品的設計及應用,從培養學生使用機械技術文件進行技術交流、溝通的能力入手,提高他們的設計和創新能力。按照以往的教學計劃,若對這幾門課分開教學,人為地阻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各課程的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本質的提高。例如,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因為無零件的相關知識,各零件的作用及標識等很難讓學生快速地理解與掌握,更別說能正確認識裝配圖中各零件的相關聯系,特別是各零件、部件間的相互運動及功能。因而學生學起來費時又費力,對知識的掌握只能一知半解,學習效果差。而在學過《機械基礎》這門課以后,這種情況就會有很大的改觀。另一方面,學生不能掌握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綜合運用能力得不到有效訓練。如果在教學中打破原有的學科體系,將這幾門原本相對獨立的學科進行課程整合,在其中一門課程中進行理論教學和操作技能訓練,那么,以上由于原有學科體系而形成的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優化教學環節,推動課程綜合改革
課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它的目的是減少知識的分割和學科間的距離,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知識體系統一聯結起來,達到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
課程整合絕對不能是幾門課的簡單疊加,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遵循整體優化的原則,對教材內容應根據考綱要求進行必要的取舍,重組知識體系,符合中專生培養中“必須、夠用”的原則,同時又能貼合考綱的要求。
具體的做法是,對這幾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綜合改革,簡化機械制圖中投影法、三視圖中的理論內容,重點放在識圖、讀圖能力的培養上,從補圖、補線到零件圖、裝配圖的識讀,將零件的材料、加工工藝、傳動系統、機構等各部分的知識貫徹始終,并將圖樣與手中的模型、實物相聯系起來,將零件的設計及實用理念始終結合起來,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同時,要把所涉及的零件所采用的材料、運動方式及其在機器中所占的地位講解表明,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這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使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有了極大的提高。
三、強化實踐訓練,提高專業綜合能力
機械專業課都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在課堂上聽懂教師的講課并不難,但要較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培養他們較強的解題能力,可以說有很大的難度。這需要通過一系列練習及實踐,才能讓教學內容真正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如,可以從識讀軸套、減速器、球閥等典型零部件裝配圖入手,可對學生的幾門課都得到有效的訓練。
1.讀圖時,首先理解圖中采用的各種表達方式、尺寸和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技術要求;
2.進行軸類、盤類、支架類、箱類等零件分析時,就可以了解其上各零件的功用及結構特點,從而了解它們的加工特點和工藝
特點;
3.從零件的工作情況中可確定零件所選的材料及其熱處理
要求;
4.由加工精度、結構要求等分析其加工工藝,從而制定加工工藝規程;
5.根據具體情況,讓學生對結構進行改進,使學生真正了解他們學習的目的,提高他們的實踐意識。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