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約五分之一的學生都存在著意志脆弱
的心理問題。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呢?
一、激發學生的自覺性
1.加強目的意義教育
教師要經常進行目的意義教育,使學生意識到參加鍛煉,是增強體質、鍛煉意志的需要。充分認識體育鍛煉對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長智力年齡階段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自覺參加活動的興趣
我們在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多角度、全方位地為學生創設愉快的活動情境。例如,我的一節公開課“持輕物擲遠”,本課我以故事情節來導入教學。首先讓學生體驗飛行員的感覺,教師和學生一起在操場上自己動手制作紙飛機,在教師的組織下分組進行開飛機,看誰的飛機飛得遠來練習投擲過程中肩上揮臂的動作要領。開完飛機再讓學生用自己的小戰斗機來保護我們的上空。在練習過程中讓學生投擲移動飛機,培養學生的信心和表現力,用形象的語言歸納投擲動作要領,讓學生更易理解。然后把手中的紙飛機團成紙團當做小手雷,來投擲地面敵人,學生在不同的距離,分兩組來投擲敵人,練習投擲輕物動作。
二、培養學生的果斷性
果斷性是指個體善于明辨是非,適當而又當機立斷地采取決定并執行決定的意志品質。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果斷性。
如,我帶學生進行跳躍練習時,要求學生自然助跑,一腳蹬地踏跳,越過30厘米高的橡皮筋,雙腳落入沙坑。重點在離橡皮筋約30~40厘米的地面上,畫一個直徑為40厘米的小圈,強調學生其中一只腳必須在圓圈內用力蹬地踏跳,培養了學生的果斷性。
三、培養學生的頑強性
意志的頑強性是堅強意志品質的核心與基礎,是指在做出決
定、執行決定的過程中,能積極排除干擾,去克服困難,表現出勇敢頑強的品質。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促進學生形成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如,我在教學“800米跑走交替”的過程中,增加了難度,設計成“學走長征路”的活動情境進行教學。把單、雙杠,沙坑等作為長征途中的“草地”“雪山”等艱難障礙,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昂,不畏困難、不畏艱險,咬緊牙關,過了一關又一關,終于勝利到達了“延安”。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把培養堅強意志品質的各種方法滲透于課堂實踐的全過程中去,最終一定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諧
發展。
參考文獻: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2-08.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