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微
教師,她傳承著人類的文明,擔負著為國育人的重任,擎起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請試想:有多少純真的孩子在期待著我們去智慧地啟迪;有多少顆稚嫩而潔白的心靈在等待著我們去
豐盈……青春的夢想在這里起航,生命的風帆從這里遠洋,人生的童話在這里譜寫幸福的篇章。
有智慧的教師,必須尊重和理解學生,因為教育的真諦就是尊重和理解。教師只有從心里去接受學生,才能真正去愛學生,只有設身處地地替學生著想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只有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對學生多一分理解,少一點苛責,為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和發展空間。
現代社會,教師除了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職責,還擔負著陶冶學生情操、塑造美好心靈、錘煉高尚品質、健全學生人格的歷史使命。有智慧的教師,不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應該以“慎思之,篤信之,躬行之”來鞭策自己。以科學的理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應當以“面對現實、悅納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的目標來激勵自己,用積極樂觀的心態來看待世界,更要高揚“愛”的風帆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時刻銘記“學生在我心中”。
我們中國的教育往往有這樣的劣根性,那就是喜歡批評和挑剔,而吝嗇表揚,不屑鼓勵和贊賞,長此以往無疑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事實證明,人們的成功往往來自于“我行、我可以”的強烈信念和自信。我們應當盡可能地呵護和激勵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不斷地發揮特長,勇往直前。要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價值,這樣學生才會相信自己的能力,進而接著追求下一個成功。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每一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有著獨特性的個性、興趣、愛好、專長,贊揚每一個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和進步,贊揚每一個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贊揚每一個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肯定,這些都是對學生的一種內在
激勵。
有智慧的教師還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家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而且這一桶水還必須是永遠新鮮永不枯竭的活水,這樣才能適應知識爆炸、信息激增的現代社會要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保持知識的歷久彌新,教師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善于經常地、系統地學習各種相關的理論和專業知識;學習和吸納現代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學習和借鑒中外歷史上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知行合一,教師應當結合社會的需求和自身的特點,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更新知識,調整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終身學習的典范。并且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和未來的發展有個清醒的認識,以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變革,樹立堅定的職業意識和責任意識。
教學有法,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使學生樂知,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和創新。一方面采用具有創新性和豐富性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對所學的課程充滿期待,對課堂經常保持新鮮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用生動和豐富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輔之以必要的幽默和詼諧,使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生當成知心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發言,聆聽他們的提問,主動與學生溝通,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采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
善于思考一直是人類引以為傲的優秀品質,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因此有智慧的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不迷信權威,不滿足現存答案,不相信唯一解釋,勇于獨創。在教學時,只有通過質疑,才能使學生產生奇思異想,培養思維的活躍性,同時我們還要教給學生質疑的策略,引導他們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逐步完善自我。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要成長為一名真正有智慧的教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前方仍然有漫漫征途等待著我們去征服。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