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燕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從第五冊起,每組單元前設計了專門的版安排了導語內容。“導讀”簡要地揭示了每組單元的學習內容,點明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從“導讀”中悟到很多東西,主要體會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讀”在中高年級單元教材中與其他訓練組成一個有機
的結合體,從而體現新教材的編排特點
從新教材的編排體系上看,從三年級上學期起,每組單元教材均由導讀、課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或是回顧拓展組成,這是在繼承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前四冊教材“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的編寫思想中又有創新,從導語到課例、到語文園地或回顧與拓展,各項語文活動都緊密圍繞該單元專題而展開,教材的整合性得到進一步加強,這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
二、導讀內容是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的一個重要依據
導讀安排在每組教材的課例之前,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1)簡要說明本組教材的組成,課文的特點,提示教學內容;(2)明確本組語文基本功的訓練重點,(安排讀寫訓練項目的,還揭示了
讀寫訓練重點)提出應進行的思想教育,以明確訓練目標;(3)提出教學建議或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導讀包括的內容,對教師制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有很好的幫助,也可以說是制定教訂目標的重要依據之一。同時,對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教師在教學本組課文中能結合導讀所揭示
的重點訓練,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導語的其他功能
縱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教材五至十二冊,每組導語都配有表現內容的背景圖,用直觀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
專題。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導語一開始就用詩一樣的語言為學生描繪了五彩斑斕的兒童生活情境,點明了本單元的主題,并配以文字用召喚的語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這樣配以精美的反映兒童生活的畫面,我們只要作為教師不忽視“導語”的“導”,在學習本單元課例之前利用少許時間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習,學生就能很快進入該單元的學習情境中,從而讓自己的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幫助學生理解“導讀”是對學生進行“減負”的一條有效途徑
導讀中對該組教材的教學內容、訓練重點,應進行哪些思想教育都作了提示。我們引導學生根據“導讀”進行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先了解課文的大概,這樣,教師在教學中不必花大氣力去講解,學生也就用不著花很多心思去突破每節課的重難點,就能輕而易舉地掌握課文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如,在第十冊第五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大致了解了導讀提示的內容(但不必多講解),他們就能“按一定的順序寫”(寫讀提示)。
五、導讀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的一面鏡子
學生在學完每一單元后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可用“導讀”來檢驗。我們可以把“導讀”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標準之一。在教學中,要用好這面“鏡子”,嚴格對照檢查教學質量的提高與教學任務完成情況。老師應用這面“鏡子”自覺地檢驗自己,做好傳道授業的本職工作,以更好地為推動教改做好服務。
作為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師,不要忽視每一單元編排的“導讀”,要充分認識新教材設計“導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要用好“導讀”,切實抓好語文教學,使語文教學水平邁上新臺階。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