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娟
【案例】
教室里,教師拿著一疊試卷站在講臺上。他首先整體分析本次考試的情況,再把考得差的那部分學生叫起來批評一番。然后話鋒一轉:“不過下面這些同學在本次考試中表現得非常好,這得益于他們平時學習的刻苦、認真。老師決定,對他們進行獎勵。”老師像變戲法似的從講臺下面拿出一摞作業本,開始發放。某某某,獎勵作業本五本;某某某,獎勵作業本三本……看得出來,為了這次聲勢浩大的獎勵活動,教師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先把學生的成績、在班級的名次、上升幅度的大小等一一排出來,以此決定他們應該得到多少獎勵,然后到學校商店自掏腰包買了要作為獎品的作業本。教師滿懷激情地叫著被獎勵學生的名字,目光里滿是贊賞和鼓舞。不過很快他就困惑了:這些受到獎勵的、本該歡天喜地的學生為何一個個面無表情?
【分析】
在上面這案例中,教師采用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獎勵方式,但更傾向于物質獎勵。但他的獎勵絲毫沒有激發學生的榮譽感,獎勵有似無。筆者認為,這種獎勵方式不可取。
首先,不管什么樣的獎勵方式,最終的目的都是激發學生的榮譽感,以促使之前的積極行為的再次發生。那么什么樣的獎勵方式才能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呢?在不同的年代,對不同的人,要采取的獎勵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剛上小學的學生,思想單純、容易滿足,對他們的獎勵,有時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微小的東西。
其次,如果獎勵只是一味地滿足學生的物質需求,學習將會成為他們獲得自己想要的物質的手段,但哪天他們對物質沒有了需求,后果是極其可怕的。
【思考】
那么,我們到底要采取什么樣的獎勵方式呢?在獎勵學生時要注意什么?以下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
一、獎勵要富有新意
要做一個會“獎”的教師,獎勵一定要富有新意。剛開始學生表現好,獎一個五角星,再表現好獎兩個五角星,再表現好獎三個、四個……獎勵一直是五角星,就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他們慢慢就不在乎這個了。所以,“獎”一定要有新鮮感!
訂正作業時,做錯題的學生都排著長隊,訂正完一個走一個。臨走之前教師都要追問一句:“現在懂了嗎?”“懂了。”“那好,走吧。”可以想象,每一個去訂正的學生都是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接受教師重新檢查,心情自然不會太好。這原本談不上能有什么獎勵的機會。然而,只要教師肯動腦筋,就能“無中生有”,化腐朽為神奇。
比如:有A、B、C、D等若干名學生在排隊訂正,教師先給A學生訂正完了。
師:現在懂了嗎?
A:懂了。
師:好,老師獎勵你做小老師,授予你“初級教師”的稱號。你的任務是給B訂正,讓B說算理給你聽。如果他不會說,你就要負責教會他。
在A的幫助下B都說對了。
師(對B):恭喜你!你現在也獲得“初級教師”稱號的獎勵,你的任務是給C訂正。讓C說算理給你聽。如果他不會說,你也要教會他。
師(對A):由于你教B教得很成功,所以你獲得“高級教師”稱號的獎勵,你的任務是聽B教C,如果B教對了,你就完全成功了;如果錯了,就由你指導B去教C。
不要小看這一“小老師”的獎勵,學生可當回事了,教得比老師都要細,要求比老師都嚴。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沒有誰會承認自己是天生的弱者。而這種獎勵,就在于讓學生實現了由弱者到強者的微妙的心理轉化,訂正也變成了一種享受!原本忙忙碌碌、喋喋不休的我們也可以解放出來。
二、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適度結合
我曾聽過一場講座,其中有個案例是飽受聽眾的質疑的:教
師為了獎勵他們班上的一名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他花了幾百元錢,給學生做了一幅以該生為封面的日歷。我想,這次學生滿足了,下次該如何獎勵他呢?我覺得:要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獎勵,哪怕是小小的口頭獎勵,也是對自己的一個肯定。重要的是獎勵本身,而不是獎勵的是什么東西。獎勵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不斷創新激勵方式,不要單純在物質方面進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勵更應受到重視。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賞識的眼神都有可能讓學生銘記一輩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確定高尚的學習目標,向著更高的思想境界看齊,使學生的學習經常有一股動力,有一種向上的鞭策力。如果非要給學生買點什么物質的東西,最好是一兩本新書或學習用具之類,不要讓學生單純地將物質因素作為自己的學習動力。
真心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在正確的賞識教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而不要淪為錯誤的獎勵方式的“犧牲品”。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