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勝
近一段時期,我認真鉆研了“高效課堂”,對此有些許認識,我覺得它主要指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它是師生的共同進步,是知識和素養的共同提高。下面談談自己關于構建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一、引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成功的導入既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又可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完成后面的學習。如,《找次品》的引入,我這樣以故事引入:西天取經成功,佛祖如來佛獎勵給師徒每人一顆佛珠,悟空想戲弄八戒,取走真珠,變了一顆假珠。這假珠略微輕些,其他與真珠無異。讓八戒找出假珠,若找不出假珠,就不給八戒真珠子。同學們,怎樣幫八戒找出那顆假珠子?有趣的故事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使他們整堂課都保持興趣學下去。
二、探求新知
1.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教《位置》一節時,我常編一些,如“炮擊敵艦”“金魚吃蟲子”“謝大腳去劉能家怎么走?”等有趣的問題,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學生又能主動挑戰,積極探索。老師只需精講幾句,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組織好合作學習。合作中每個人都要闡明自己的觀點,給別人提供思考材料,也能從別人那里獲得經驗,得到啟發。每個人的意見都有重要價值,都應該尊重,需認真傾聽。如,講完解方程x-20=9后,可組織合作學習,試解20-x=9,并與x-20=9比較,解法上有何異同,既然20-x=9可用減法各部分關系直接求得,為什么老師講課時卻用了“等式的性質”來解?討論合作至此,老師寥寥幾句,即可使學生豁然開朗。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教學能否高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關鍵因素。我覺得可以用以下想法、做法。
重視實踐操作,給學生充足時間,充足的實踐機會,如,“認識長度”“求草坪的面積”“可能性”等的教學。
一定利用好直觀教具,這對低年級教學加減法、乘法口訣以及高年級的幾何知識教學尤為重要。如,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直觀演示操作圓錐與圓柱之間的關系。老師只要引起學生注意“等底等高”這一關鍵,就可以了。
充分利用知識遷移,舊知為新知的生長點。如,“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就以整數加減為基礎。學生應知的思路是: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
三、課堂檢測
本人認為檢測要注重實效。我們可以在每一個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適時進行檢測。可以檢測卷、答題卡形式出現,給足練習鞏固時間,便于教師掌握學情,也可做到有效減負,減少后進生的數量。
四、做好課堂總結
注意總結,上課不能虎頭蛇尾,要講究總結藝術,鉆研總結方法。如,《梯形面積》可用“總結預習式”;《三角形內角和》可用“延伸拓展式”;《約數和倍數》可用“趣味滑游戲式”;《認識小括號》可用“兒歌式”……
總之,把握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從學生發展需要出發,變革教學方式,培養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要不斷深入鉆研高效課堂理論,讓自己的課堂真正“高效”。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