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莉+程雙梅
【摘 要】 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對業績的自利性歸因已成為上市公司操縱語言信息的常見手段。文章以蓮花味精為例進行分析,探討上市公司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的識別方法以及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與公司財務數據可靠性的關系,幫助投資者規避投資風險,提高投資質量。
【關鍵詞】 上市公司; 自利性業績歸因; 財務信息; 投資風險
近年來,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發生了顯著變化,語言信息的內容逐漸超過了財務報表,成為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的主體部分。由于語言信息的靈活性、非規范性等特點,往往處于審計機構的審計范圍之外,致使管理層對語言信息的操縱更為隱蔽和不易察覺,為管理層財務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機。
國內外的學者通過大量實證研究發現:在年報的語言信息披露中,確實存在公司管理層通過操縱語言信息的內容誤導信息需求者決策的行為,即將好業績歸于自身,將不好的業績歸于環境,這種行為被稱為“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自利性業績歸因已成為上市公司管理層操縱年報語言信息的常見手段,其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公司形象,誘導投資者作出對公司有利的決策。因此識別上市公司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對投資者規避投資風險,提高投資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上市公司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的特征
(一)普遍性
所謂普遍性是指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廣泛存在于上市公司的年報中。
大量實證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孫蔓莉等(2004、2005、2007、2008、2012),蔣亞朋(2007、2008、2012),鄒婷(2007),胡瀟瀟(2008),王德發、張佳(2010)等研究者主要以年報中的董事長致辭、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盈余預測等為對象,運用內容分析法,根據文字內容逐句進行分析,判斷每一句話的歸因類別,再將歸因情況與業績狀況聯系起來,通過統計方法作出判斷。通過研究發現:公司績優時,管理層更傾向于將其歸因于公司戰略、技術創新、成本費用的控制等內部因素;公司績差時,管理層傾向于將其歸因于經濟增速放緩、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而很少進行自我反思。
本文在深市2011—2012年業績上漲幅度較大和下降幅度較大的前30家上市公司中各隨機選取了10家上市公司,作為調查樣本公司,業績上漲幅度較大的為績優公司,業績下降幅度較大的為績差公司,對這20家上市公司2012年的年報進行分析,調查“董事會報告”中的業績歸因情況,調查結果(表1)顯示:我國上市公司的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具有普遍性。
(二)風險性
所謂風險性是指上市公司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以及與這種行為同時存在的財務造假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與其理想的經濟目標發生偏離、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信息的不對稱,致使外部投資者很難詳細了解公司的實際運作狀況,只能根據公司的經營成果以及對經營成果的原因解釋來評價公司管理層能力和公司發展前景,從而作出投資決策。
已有大量研究證實(蔣亞朋、張天西,2009;孫蔓莉等,2012;蔣亞朋、趙嬌等,2012等):如果公司將業績的大幅上升歸因于企業內在的、穩定的因素,投資者傾向于認為公司未來業績會持續以前發展勢頭,作出積極的投資行為;反之,如果公司將業績的大幅下跌歸因于外在的、偶然的、非持續性的因素,投資者傾向于認為公司未來業績將逐步擺脫外部突發事件的影響并恢復正常,也會作出積極的投資行為。
公司管理層以此為指導原則,對業績歸因信息進行“加工”,積極業績強調內部管理因素,消極業績則強調外部環境因素,即本文所指的自利性業績歸因。管理層的這種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與業績盈余管理行為如出一轍,兩者往往是同時存在的且嚴重程度成正相關關系,兩者的目的都是影響投資者對管理層的態度,都很有可能導致投資者的決策與其理想的經濟目標發生偏離,致使投資者蒙受損失。如圖1所示。
二、蓮花味精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分析
本文以蓮花味精作為分析對象,說明如何判斷企業是否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以及此行為與其財務信息可靠性的關系,從而幫助投資者規避投資風險,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一)蓮花味精概況
河南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一家被無數光環環繞的企業。蓮花味精是中國味精十大品牌,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之一,中國最大的味精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國務院確定的520家重點企業之一,被農業部等八部委認定為全國第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國家大型一類企業和國家確定優先扶持發展的300家企業集團之一,綜合經濟指數居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第88位。
(二)蓮花味精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的識別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蓮花味精2007—2009年間業績存在造假,那么業績最為突出的2009年,業績歸因是否存在嚴重的自利性問題呢?如果能夠證實這一點,也就可以推論:當上市公司年報中被發現存在嚴重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時,該公司其他信息尤其是財務信息也很可能被操縱。
1.蓮花味精2009年業績歸因的披露
蓮花味精在2009年年報“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對2009年業績增長的原因作了如下描述:
2009年,公司在董事會的正確領導及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調整優化產品結構……
報告期內,公司深化機制改革,增強發展活力,繼續推進分線運營機制,實施民主決策管理,進行各事業線之間的租賃或合并;加強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強化資金、現金流及企業各項管理,最大限度的發揮生產經營潛能;加強質量、環保、安全管理,挖潛采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效益,多方面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實力。
在鞏固發展味精主業的基礎上,公司大力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品結構升級,滿足市場差異化需求,積極研發新產品,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endprint
公司在鞏固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實施“走出去”的國際化戰略,積極參加多種形式的境內外商務對接活動,推動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穩定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蓮花味精管理層將2009年業績的增長完全歸因于管理層的經營理念、優化和調整產品結構、生產管理和擴大市場份額等內部因素。但是,這并不能說明蓮花味精存在嚴重的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因為業績的表現既可能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可能受到內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關鍵在于公司管理層有無夸大內因掩蓋外因的行為。
2.蓮花味精2009年行業環境分析
通過查閱資料發現,2009年的行業環境對蓮花味精是十分有利的:第一,味精價格從7 000元/噸—8 000元/噸的價位一路飆升至11月份的12 000元/噸。第二,味精供應下降,需求增加。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20多家味精企業被關閉,國內味精供應減少。同時,在國外受到環保因素的制約,日本等國紛紛關閉設在本土的味精生產企業,國外供給減少,國際市場的需求量增加。第三,2008年下半年以來,味精的主要原材料玉米、煤炭價格大幅下降,盡管玉米價格在2009年第一季度有2%至3%的回升,但與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的玉米價格相比仍較低,因此企業盈利的空間得到改善。
從以上分析可以斷定:有利的外部環境必然對蓮花味精2009年業績產生正面影響,而蓮花味精在年報中對上述有利的外部環境只字未提。
3.蓮花味精同行業對比分析
在此把蓮花味精與同樣以味精為主營業務的阜豐集團作對比。阜豐集團2009年的業績表現(每股收益較2008年增長了215%)與蓮花味精一致,與以前年度相比都呈現出向上躍升的態勢。在阜豐集團2009年度報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明確提出了“味精需求增加和價格上升”這一有利外部行業環境對公司業績產生的正面影響。對比蓮花味精的業績歸因分析,可以更加肯定地判斷出蓮花味精存在嚴重的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
(三)蓮花味精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的風險
2010年4月25日,蓮花味精因存在涉嫌虛增會計利潤、重大訴訟事項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等違反證券法律法規的行為被河南證監會立案調查,此消息一傳出,嚴重打壓公司股價,次日開盤不久就觸及跌停,最終收于5.98元,下跌8.98%,使投資者遭受嚴重損失。轉眼間,蓮花味精盈利能力、業績表現與行業背景嚴重背離的情形便浮出水面。蓮花味精2009年營業收入達24.79億元,同比增長20.85%,但銷售凈利潤率只有0.297%,同比下降60.62%。這主要是由于蓮花味精存在大量關聯交易造成的。蓮花味精通過控制“壞賬計提”比例來虛增利潤。因此,蓮花味精不僅操縱業績歸因,而且對其他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誤導投資者,使投資者的決策目標與其理想的經濟目標發生偏離。
(四)分析結論與啟示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蓮花味精2009年年報存在嚴重自利性歸因行為。自利性業績歸因與財務信息造假是同時存在的。2010年證監會對蓮花味精的立案調查正是這一結論的最好佐證。
作為投資者首先應了解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這一事實,同時應有意識的分析目標公司的業績歸因,看其是否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投資者對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公司的其他信息應多加留意,因為自利性業績歸因與財務造假往往是同時存在的。
三、上市公司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的識別技巧
1.閱讀公司年報中“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的業績歸因,對照財務報表所反映出的公司業績狀況,對公司的業績歸因情況作出初步評價與判斷。
2.分析公司所處的行業環境,判斷該行業環境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如果該行業環境是利好因素,而公司在業績歸因中只字未提或一帶而過,那么投資者就應該多加留意。
3.與同行業同地區業績類似的其他企業的業績歸因情況相比較,看該企業的外部業績歸因在其他企業是否被提到,或其他企業提及的有利外部環境因素該企業是否提到。
【主要參考文獻】
[1] 孫蔓莉,王竹君,蔣艷霞.代理問題、公司治理模式與業績自利性歸因傾向[J].會計研究,2012(1).
[2] 李曉慧,孫蔓莉.業績歸因分析在審計風險識別中的運用研究[J].會計研究,2012(9).
[3] 董普,田高良,王敏.我國上市公司年報自利性歸因傾向研究[J].商業現代化,2009(7).
[4] 蔣亞朋,張天西.基于維度的公司業績歸因信息對投資者決策影響的實驗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9(2).
[5] 孫蔓莉,王化成,凌哲佳.關于公司年報自利性歸因行為的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05(2).
[6] 蔣亞朋,劉學波.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信息披露中的歸因行為[J].經濟導刊,2007(S2).endprint
公司在鞏固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實施“走出去”的國際化戰略,積極參加多種形式的境內外商務對接活動,推動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穩定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蓮花味精管理層將2009年業績的增長完全歸因于管理層的經營理念、優化和調整產品結構、生產管理和擴大市場份額等內部因素。但是,這并不能說明蓮花味精存在嚴重的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因為業績的表現既可能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可能受到內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關鍵在于公司管理層有無夸大內因掩蓋外因的行為。
2.蓮花味精2009年行業環境分析
通過查閱資料發現,2009年的行業環境對蓮花味精是十分有利的:第一,味精價格從7 000元/噸—8 000元/噸的價位一路飆升至11月份的12 000元/噸。第二,味精供應下降,需求增加。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20多家味精企業被關閉,國內味精供應減少。同時,在國外受到環保因素的制約,日本等國紛紛關閉設在本土的味精生產企業,國外供給減少,國際市場的需求量增加。第三,2008年下半年以來,味精的主要原材料玉米、煤炭價格大幅下降,盡管玉米價格在2009年第一季度有2%至3%的回升,但與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的玉米價格相比仍較低,因此企業盈利的空間得到改善。
從以上分析可以斷定:有利的外部環境必然對蓮花味精2009年業績產生正面影響,而蓮花味精在年報中對上述有利的外部環境只字未提。
3.蓮花味精同行業對比分析
在此把蓮花味精與同樣以味精為主營業務的阜豐集團作對比。阜豐集團2009年的業績表現(每股收益較2008年增長了215%)與蓮花味精一致,與以前年度相比都呈現出向上躍升的態勢。在阜豐集團2009年度報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明確提出了“味精需求增加和價格上升”這一有利外部行業環境對公司業績產生的正面影響。對比蓮花味精的業績歸因分析,可以更加肯定地判斷出蓮花味精存在嚴重的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
(三)蓮花味精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的風險
2010年4月25日,蓮花味精因存在涉嫌虛增會計利潤、重大訴訟事項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等違反證券法律法規的行為被河南證監會立案調查,此消息一傳出,嚴重打壓公司股價,次日開盤不久就觸及跌停,最終收于5.98元,下跌8.98%,使投資者遭受嚴重損失。轉眼間,蓮花味精盈利能力、業績表現與行業背景嚴重背離的情形便浮出水面。蓮花味精2009年營業收入達24.79億元,同比增長20.85%,但銷售凈利潤率只有0.297%,同比下降60.62%。這主要是由于蓮花味精存在大量關聯交易造成的。蓮花味精通過控制“壞賬計提”比例來虛增利潤。因此,蓮花味精不僅操縱業績歸因,而且對其他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誤導投資者,使投資者的決策目標與其理想的經濟目標發生偏離。
(四)分析結論與啟示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蓮花味精2009年年報存在嚴重自利性歸因行為。自利性業績歸因與財務信息造假是同時存在的。2010年證監會對蓮花味精的立案調查正是這一結論的最好佐證。
作為投資者首先應了解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這一事實,同時應有意識的分析目標公司的業績歸因,看其是否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投資者對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公司的其他信息應多加留意,因為自利性業績歸因與財務造假往往是同時存在的。
三、上市公司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的識別技巧
1.閱讀公司年報中“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的業績歸因,對照財務報表所反映出的公司業績狀況,對公司的業績歸因情況作出初步評價與判斷。
2.分析公司所處的行業環境,判斷該行業環境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如果該行業環境是利好因素,而公司在業績歸因中只字未提或一帶而過,那么投資者就應該多加留意。
3.與同行業同地區業績類似的其他企業的業績歸因情況相比較,看該企業的外部業績歸因在其他企業是否被提到,或其他企業提及的有利外部環境因素該企業是否提到。
【主要參考文獻】
[1] 孫蔓莉,王竹君,蔣艷霞.代理問題、公司治理模式與業績自利性歸因傾向[J].會計研究,2012(1).
[2] 李曉慧,孫蔓莉.業績歸因分析在審計風險識別中的運用研究[J].會計研究,2012(9).
[3] 董普,田高良,王敏.我國上市公司年報自利性歸因傾向研究[J].商業現代化,2009(7).
[4] 蔣亞朋,張天西.基于維度的公司業績歸因信息對投資者決策影響的實驗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9(2).
[5] 孫蔓莉,王化成,凌哲佳.關于公司年報自利性歸因行為的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05(2).
[6] 蔣亞朋,劉學波.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信息披露中的歸因行為[J].經濟導刊,2007(S2).endprint
公司在鞏固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實施“走出去”的國際化戰略,積極參加多種形式的境內外商務對接活動,推動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穩定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蓮花味精管理層將2009年業績的增長完全歸因于管理層的經營理念、優化和調整產品結構、生產管理和擴大市場份額等內部因素。但是,這并不能說明蓮花味精存在嚴重的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因為業績的表現既可能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也可能受到內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關鍵在于公司管理層有無夸大內因掩蓋外因的行為。
2.蓮花味精2009年行業環境分析
通過查閱資料發現,2009年的行業環境對蓮花味精是十分有利的:第一,味精價格從7 000元/噸—8 000元/噸的價位一路飆升至11月份的12 000元/噸。第二,味精供應下降,需求增加。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20多家味精企業被關閉,國內味精供應減少。同時,在國外受到環保因素的制約,日本等國紛紛關閉設在本土的味精生產企業,國外供給減少,國際市場的需求量增加。第三,2008年下半年以來,味精的主要原材料玉米、煤炭價格大幅下降,盡管玉米價格在2009年第一季度有2%至3%的回升,但與2007年及2008年上半年的玉米價格相比仍較低,因此企業盈利的空間得到改善。
從以上分析可以斷定:有利的外部環境必然對蓮花味精2009年業績產生正面影響,而蓮花味精在年報中對上述有利的外部環境只字未提。
3.蓮花味精同行業對比分析
在此把蓮花味精與同樣以味精為主營業務的阜豐集團作對比。阜豐集團2009年的業績表現(每股收益較2008年增長了215%)與蓮花味精一致,與以前年度相比都呈現出向上躍升的態勢。在阜豐集團2009年度報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明確提出了“味精需求增加和價格上升”這一有利外部行業環境對公司業績產生的正面影響。對比蓮花味精的業績歸因分析,可以更加肯定地判斷出蓮花味精存在嚴重的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
(三)蓮花味精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的風險
2010年4月25日,蓮花味精因存在涉嫌虛增會計利潤、重大訴訟事項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等違反證券法律法規的行為被河南證監會立案調查,此消息一傳出,嚴重打壓公司股價,次日開盤不久就觸及跌停,最終收于5.98元,下跌8.98%,使投資者遭受嚴重損失。轉眼間,蓮花味精盈利能力、業績表現與行業背景嚴重背離的情形便浮出水面。蓮花味精2009年營業收入達24.79億元,同比增長20.85%,但銷售凈利潤率只有0.297%,同比下降60.62%。這主要是由于蓮花味精存在大量關聯交易造成的。蓮花味精通過控制“壞賬計提”比例來虛增利潤。因此,蓮花味精不僅操縱業績歸因,而且對其他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誤導投資者,使投資者的決策目標與其理想的經濟目標發生偏離。
(四)分析結論與啟示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蓮花味精2009年年報存在嚴重自利性歸因行為。自利性業績歸因與財務信息造假是同時存在的。2010年證監會對蓮花味精的立案調查正是這一結論的最好佐證。
作為投資者首先應了解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這一事實,同時應有意識的分析目標公司的業績歸因,看其是否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投資者對存在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公司的其他信息應多加留意,因為自利性業績歸因與財務造假往往是同時存在的。
三、上市公司自利性業績歸因行為的識別技巧
1.閱讀公司年報中“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的業績歸因,對照財務報表所反映出的公司業績狀況,對公司的業績歸因情況作出初步評價與判斷。
2.分析公司所處的行業環境,判斷該行業環境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如果該行業環境是利好因素,而公司在業績歸因中只字未提或一帶而過,那么投資者就應該多加留意。
3.與同行業同地區業績類似的其他企業的業績歸因情況相比較,看該企業的外部業績歸因在其他企業是否被提到,或其他企業提及的有利外部環境因素該企業是否提到。
【主要參考文獻】
[1] 孫蔓莉,王竹君,蔣艷霞.代理問題、公司治理模式與業績自利性歸因傾向[J].會計研究,2012(1).
[2] 李曉慧,孫蔓莉.業績歸因分析在審計風險識別中的運用研究[J].會計研究,2012(9).
[3] 董普,田高良,王敏.我國上市公司年報自利性歸因傾向研究[J].商業現代化,2009(7).
[4] 蔣亞朋,張天西.基于維度的公司業績歸因信息對投資者決策影響的實驗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9(2).
[5] 孫蔓莉,王化成,凌哲佳.關于公司年報自利性歸因行為的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05(2).
[6] 蔣亞朋,劉學波.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信息披露中的歸因行為[J].經濟導刊,2007(S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