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姚向陽
(成都師范學院圖書館,四川 成都 611130)
目前,國內已有300多所高校圖書館深入開展了數字教學資源建設的相關研究,包括數字教學資源服務平臺建設[1]、電子教學信息服務研究[2]、服務系統建設問題探討[3]、元數據方案設計[4]、版權問題分析[5]、資源整合運行策略研究[6]等。 教學資源建設本是一項多方配合、持久發展的繁雜工作,若不采取任何激勵措施,僅靠圖書館員按部就班,很難長期有效推進該項工作,教學資源也很難及時發揮其資源作用。雖然目前教學資源建設工作有學科教師參與,但其中心任務仍由圖書館員承擔,專業教師有繁重的教學與科研任務,不太重視教學資源建設,如何調動館員和教師建設數字教學資源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本文以成都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例,從激勵機制方面闡述如何推進數字教學資源建設。
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的具體發展任務和行動計劃,而在實際建設中卻并不如意,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學校與圖書館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圖書館員在沒有監管策略、物質刺激、心理壓力、價值追求、職業發展等因素協同作用下逐漸懈怠工作,缺乏激勵效應,數字教學資源建設自然不能長久有效推進。
激勵是一個持久連續的過程,激勵體現管理人性化,機制實現管理制度化[7],激勵機制通過激勵主體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8],在組織系統中,激勵主體系統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范化和相對固定化,激發人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發、維持和增強組織所期望的行為,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通過自身目標的實現達成組織目標??偟膩碚f,以人為本提出各種激勵方法,以事為主施行各種激勵措施,以達到激勵機制本身的助長性作用,引導人與事不斷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保障優質數字教學資源可持續性建設不僅能與課堂教學同步配套使用[9],還能促進教與學互動方式創新[10]??茖W有效的激勵機制與激勵措施不僅在于它能使圖書館員積極、主動、安心工作,滿足教師需求,而且能夠使圖書館員認同和接受學校的發展目標和價值理念,實現學校對圖書館的期望。數字教學資源建設是一項既繁雜又持久的工程,探索其激勵機制,將有助于圖書館更穩固持久地推進教育信息化工程,有助于圖書館員更加積極、高效、主動地開展數字教學資源建設。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結合我院剛晉升為普通本科學校的現實特征,考慮圖書館員具體需求層次與需求特征[11],本文主要從規章制度、物質需求、心理期望、價值認同、職業發展五個角度探索多層數字教學資源建設激勵機制,為保障數字教學資源能夠持久穩定建設提供參考意見。
我院轉制成功后,本科教學是學校發展的主要方向,數字教學資源建設是本科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長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學校轉制后,各層面的規章制度、管理措施需不斷調整,針對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可通過學校管理層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以制度形式監管與激勵。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制訂資源審查與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使用者網上評價和專家審查相結合的資源評價機制,以保障資源長效建設。所以,圖書館在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工作中,應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督導機制,全面統籌協調,明確職責,規劃好短期建設任務和長期建設目標,督促學校各部門積極配合,密切協作,落實成有章可循、有策可依、具體可行的規章制度。在制度激勵機制下,設計科學、有效、實用、公平公正的資源建設審查方案與質量評價體系,制定數字教學資源長期建設的發展戰略機制,為數字教學資源長效建設提供戰略參考。
制度激勵固然有嚴格標準的規章條文約束圖書館員的行為,但會導致員工對自己的行為付出表現出一定的可預期性,從而調整行為以符合學校的規則[12],失去了制度激勵的初衷。所以,圖書館應同時重視員工的人性與感情需求,充分尊重人本主義,考慮員工的物質、心理、精神、價值、榮譽、目標等不同需求,使非制度激勵與制度激勵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一個人工作最基本的追求便是報酬,只有經濟因素不至于影響其生活,才會有更高層次的需求。針對圖書館員的基本物質需求,利用物資激勵以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幕課(MOOCs)[13]越來越火、知識數字化、信息技術深入應用,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已逐漸成為老師除教學、科研外的工作內容之一。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對員工的綜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圖書館可以衡量員工多角色與多任務的比重,依據資源建設的時間、數量、質量,制定相匹配的績效激勵工資、成果獎勵等物質激勵措施,通過量化的經濟條件持續激勵員工。針對數字教學資源長期建設的特殊性,不斷尋求更加科學合理、系統完善、公平公正、可持續作用的物質激勵措施,從經濟與物質上對等性地回報員工的勞動付出,實現員工基本的生理生活需求,從而鼓勵員工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更積極的態度開展資源建設工作。
教師職業是特別需要獲得別人尊重與認可的,在物質激勵的同時,精神激勵不可忽視,圖書館可采取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激勵方式,比如,在物質經濟回報同時,同時實施知識終身跟蹤制[14]、公開表彰、授予榮譽稱號等。物質與精神激勵雙管齊下,能極大增強教師對教學資源建設的積極性,更加堅定他們進行教學資源建設的事業心。
美國E.H.Schein教授提出,心理契約是指存在于組織和成員之間的一系列無形、內隱、不能書面化的期望,是沒有正式書面規定的心理期望[15],雖是無形契約,卻發揮著有形契約的作用。圖書館與館員之間也存在無形的心理契約,探索基于心理契約的激勵機制,使雙方互相重視彼此的心理期許,努力滿足對方的心理期望是促使數字教學資源持續建設的重要措施。圖書館在希望館員按時、保質保量甚至是創造性進行資源建設時,應同時對等思考館員的心理期望。心理契約交換的是蘊藏在雙方內心深處的感情,即圖書館對館員的信任、鼓勵、支持,館員對圖書館的忠誠、熱愛、奉獻。我院教師應投入部分精力進行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學校更應人性化管理,多關注教師的心理期望,進行關懷激勵、支持激勵,盡可能將教師的需求與學校的需求相統一。圖書館可以根據圖書館員與教師的需求,制定激勵策略:調整工作時間;進行資源建設培訓;增加校際交流機會與學習渠道;培養教師參與數字教學資源建設的主人翁意識;尋求圖書館與教師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影響與發展。
我院前身是四川教育學院,重視成人教育,忽視了學校的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如何讓圖書館員充分接受數字文化理念,認可數字資源共建共享,適應數字教學環境,跟上數字教學革新,引導圖書館員對數字文化與數字環境的價值認同實為必要。
首先,增強圖書館員對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價值的認識。高校數字校園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整合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加快對課程和專業的數字化改造,推進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圖書文獻共享等信息化建設是創新教與學互動方式的重要途徑。目前,幕課計劃逐漸盛行,圖書館員和教師應不斷更新觀念,重視數字資源建設與網絡平臺教學,充分認識數字教學資源建設的意義與價值。其次,引導圖書館員和教師充分接受數字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理念的文化導向。十年發展規劃指出要不斷完善共建共享的資源建設機制,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網絡資源為核心的教育資源與公共服務體系。圖書館可通過政策引導、文件學習、環境熏陶,促使館員主動配合學校開展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再次,增強圖書館員個人價值體系、學院文化價值體系與當下時代文化信息環境的契合度。實踐研究表明,價值激勵體系中暗含的組織文化信息對于成員價值體系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增強學校整體數字文化價值體系與圖書館員個人價值體系的契合度,潛移默化地提升圖書館員對整個信息文化理念的認可度。
高校教師比一般行業職員更渴望實現個人價值,渴望實現教師崇高的職業價值與目標成就。成就動機作為一種穩定的人格特征表現為一個人的事業心、責任感、進取精神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等外在形式[16]。我院正處于建設較高水平普通本科院校的起跑線上,應抓住圖書館員渴望實現成就的追求動機[17],利用目標追求的潛在推動力量,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公平合理的成就激勵措施。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包括搜集、整理、編輯、創作、管理、分享等各個環節,長期做好該項工作實屬不易,基于圖書館員成就需求的目標特征,圖書館應充分考慮該項工作對館員職業發展、個人成就、榮譽價值等需求目標的匹配值。首先,圖書館員作為教學資源建設者,學校應通過各種方法提高他們對該角色的認識,激發他們角色需要,使館員主動增強自身的使命感、責任感,自覺主動完成角色任務,實現角色的成就價值。其次,激發館員教學資源建設角色目標的內在情感力量,提高與角色匹配的目標成就欲望。再次,圖書館應將員工的工作目標與學校組織發展目標相統一,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工作與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就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激勵館員做好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工作也就直接促進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館員充分認識了數字教學資源建設的角色使命,在心理契約推動下,能積極驅動內在價值追求體系,萌生對數字教學資源建設任務的責任感與奉獻意識,出色完成任務。同時,圖書館應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多勞多得、獎懲分明,使員工能夠在圖書館所創造的公平、公正、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環境中積極實現自我價值與個人成就。
[1]張兆富.基于.NET的新疆基礎教育資源庫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1.
[2]郝媛玲,馮春英.高校圖書館電子教參信息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12):76-80.
[3]徐寧.網絡環境下教參資源服務系統建設問題探討[J]圖書館建設,2007(6):106-108.
[4]殷沈琴,張育超,葛家翔,等.電子教學參考資料的元數據方案的設計及編碼[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7(7):14-17.
[5]花芳,肖燕.電子教學參考資料系統中的版權問題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1):30-33.
[6]孫榮.論數字校園環境下高校教學資源的整合運行策略[J].現代教育技術,2012(5):46-51.
[7]劉正周.論企業組織的激勵機制及其設計[J].當代財經,2000(6):59-61.
[8]激勵機制 [EB/OL].[2013-12-0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WZZn8SZqPahdZOXowIiuMXXdB2soKg00m8cR 4eQlfMPVeZQwfNK2QJv5kpkcYAJ.
[9]唐承秀.Electronic Reserves System—基于Web的電子教學參考文獻服務系統[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1):5 0-52.
[10]劉硝亞.知識管理在數字化校園教學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基于web2.0的教學資源共享設計[D].昆明:云南大學,2010.
[11]王勇明.中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實證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7.
[12]王家峰.組織管理中的科層與激勵制度化[J].現代管理科學,2004(3):86-87.
[13]幕課[EB/OL].[2014-01-0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21_UaXuQe3EzYR4TmE5PgK1paXqOTI6jkVhBJgySu wdr6BPfWwsCpz4DA8dNB-lC1CnI2O3bseLnUZaYOebM.
[14]劉建設.組織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與激勵機制研究[J].現代經濟,2007(8):70-72.
[15]心理契約.[EB/OL].[2013-12-1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zWcsfsU7EEgLTo6zJMcZp_ahUpRiV7_EGMuU DJ4_Hq7-Fy8Wpy2NuEYc-Lbla3F.
[16]丁桂蓮.高校教師的成就動機及其激動探討[J].科學管理研究,1997(4):54-57.
[17]施文龍,吳志宏.中學教師的需要現狀和中學管理的激勵策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