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
【內容摘要】數學教學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還取決于學習者的情緒、態度、動力等情感因素。《數學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中的情感與價值觀要求教育者將數學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合理施以情感教育,會使整個教學過程事半功倍。因此,我們要特別關注情感因素在數學教學中的影響,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全面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數學教學 積極性 興趣 優化 平等 評價手段
近幾年來,數學教學已經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這種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設定情感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習者個人的全面發展。傳統的數學教學是老師講學生練被動接受知識,忽視情感因素,造成學生感到學數學無用,難學、怕學、厭學、恐懼感。新世紀伊始,我國教育部頒發了新《數學課程標準》,從數學課程的情感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看出,新的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情感教學,它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他們數學學習策略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展和形成他們的積極情感,做到認知教學目標與情感教學目標的和諧、互動和統一,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當代數學教育思想。
我校生源基礎不是很好,學生的數學水平普遍較低,且參差不齊。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無疑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的目標。可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呢?我認為情感因素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略的。我們應有效地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一、情感激勵,誘發學習的積極性
數學教學離不開情感教學,由于學生個體本身性格、身心狀況方面等方面的差異與區別,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概念,通過激勵學生的健康情感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動機、愛好等非智力因素,形成一種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積極地、充分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1.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興趣
高中學生進校時年齡不大,心理尚不成熟,對學習的目的不是很清楚,只是把數學看作考試中要通過的一個科目。要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從宏觀著眼,使學生了解數學來自于生活,并大量應用于生活。從微觀著手,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介紹為什么學習這個知識點,盡量選用生活中常見的例題,知識講解后,介紹該部分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用途,特別是學生感興趣的、周圍的例子,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慢慢地由被動學到主動、樂于、自覺地去學。
2.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一種好的教學形式持續不斷地使用,也會使學習者產生厭煩情緒。從生理上講一種單調形式最容易導致大腦刺激的單調,使興奮轉化為抑制,降低學習效率。從心理上講,中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喜歡變換的時期,再好的教學形式和練習形式,如果簡單、重復太多,學生也會興趣銳減。對教師來說,需要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倡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利用教具、多媒體教學、網絡等手段,積極創造條件和環境,使學生學會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這樣,學生就會對所學內容接收快、印象深、記憶持久。
二、情感控制,提高學習質量
情感在人的心理機制中,是一種很強的內動力。沒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學習的原動力。教師應抓住這個重要因素。首先須與學生建立感情。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爭取更多機會和學生交流,用教師的愛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使數學教學建立在一個既有安全感又生動活潑的環境中。這種安全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減少緊張和焦慮的程度,促進學生輕松愉快地、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反之呆板、枯燥、乏味、緊張的學習,只能抑制思維活動,降低學習效果。因而教師應重視感情投入,要以自己的真情來感染學生,做好表率作用。
1.注重師生關系調控,優化數學學習環境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雙向活動。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一般說來,學生很看重教師對他們的態度。教師對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如果他們對某位教師產生恐懼,那么對他所教的課也不會產生興趣,甚至會因人廢事、討厭這門課。反之,為學生所喜歡的教師一走進課堂,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油然而生。因此起主導作用的教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學困生出現的問題,應采取寬容的態度,滿足他們提出的合理要求,創造各種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以便鼓起他們的信心和學習熱情。一時取得進步的后進生,容易沾沾自喜,這時要提醒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告誡他們學習成績的反復是經常出現的,不要因一時考不好而情緒低落,也不要有一點進步便放松努力。在多給予鼓勵的前提下,穩定情緒。在平時的學習中,還要多開展一些有益活動,優化數學學習環境。開展數學活動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適應他們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等思維發展規律,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樂于參與,并且通過這些活動,能真正的學有所獲,學有所樂。
2.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克服學生的膽怯心理
膽怯心理源于學生的受挫感。學生的情況不同,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從心底里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可用默許的眼神、鼓勵的話語對他們進行由衷的贊許,消除他害怕出錯而羞于開口的自卑心理,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和學習中的絆腳石,慢慢在實踐中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對學困生,適當降低要求,從簡單的問題說起,從易到難,不要苛求。不要當即指出錯誤而打斷學生回答問題的思路,以致加劇其緊張程度。同時及時肯定和表揚他們的進步,和全班同學一道理解、尊重和鼓勵他們,為他們營造一個學數學的寬松氛圍,逐步體驗成功感。成功感是數學學習中非常寶貴的情感體驗,它能大大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多次的成功會使學生增強自信心,逐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3.運用合理的評價手段,避免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消極情緒
以分數作為唯一標準的評價體系已與我們揮手告別,評價體系已逐步多元化,更多的教育者開始注重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情感體驗,而不是單一的優勝劣汰。在新課程理念的評價體系中,充分運用情感因素的功能能有效的激勵學生發奮學習,使他們能夠看到自己進步,避免學生產生受挫、失敗等消極情緒,使他們有在初步成就感中獲得進一步學好數學的動力,以促動整個班級的學習積極性,推動數學的后續學習。
總之,只要我們把握好情感因素這個重要手段,就可以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關系,增強課堂教學的有趣性和活躍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和自信心,使大多數同學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提高數學水平,造就一批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