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學習活動為載體促學,是高職公共基礎課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因此,應針對如何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其優越性,學生通過參與學習活動能得到什么、如何得到、怎樣保證等問題,探討高職學生公共基礎課學習活動設計的框架、目的、原則、類型及其優化,倡導為學生創造快樂的服務宗旨,突出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高職學生;公共基礎課;學習活動設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1-0083-03
學習活動的主角是學生,教師是為學生提供學習服務的,師生的活動均是圍繞學習而展開的。課程學習活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學習思考和研討、互動交流和展示、點評歸納和總結等環節完成學習過程,實現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設計合適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建構知識、提高能力、磨礪意志、活躍思維、發展個性、發展心智、拓展視野的載體,可在長期堅持和改進中打造出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特色。
高職公共課學習活動設計的意義及目的
教育部提出要改革教學管理,探索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要變革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方法、培養職業核心能力(交流表達、數字運算、革新創新、自我提高、與人合作、解決問題、信息處理、外語應用等)。
公共基礎課是高職各專業素質提升、素質拓展的課程,是夯基礎、強素質、重應用的課程。能否結合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滿足專業學習的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公共基礎課教學最大的“瓶頸”。單純依靠基本理論的講解難以實現課程目標,以學習活動為載體的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已受到高職學生的青睞。科學合理地設計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的目的是要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有關注的內容和努力的方向,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構建和諧課堂。傳統公共課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精心設計符合高職教育理論的可靠的學習活動,提出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學習任務,添加一些積極的元素或手段,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獲得知能的體驗,能夠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活高職公共基礎課課堂教學,使學生擺脫初等教育階段所經歷的挫敗感,獲得高職公共課學習“出彩”的機會、享受學習的樂趣。
公共課教師設計學習活動不是為了教書,而是為了創造高職學生的學習快樂。設計出能支持全體學生學習、符合課程三維目標(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的學習活動,可以更好地適應生源基礎相對薄弱的學情,最大限度地發揮高職學生在信息技術水平上的優勢,可使學生獲得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對應用能力的訓練,可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促進學生多形式的交流互動,可鍛煉學生面對公眾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態度、習慣、情感和價值觀。同時,還可有效促進高職公共課教學觀念的轉變,引領教學方法改革,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高職公共課學習活動設計的原則及框架
(一)活動設計原則
需求是個體積極性的源泉。要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的實施自主建構知識經驗、形成技能,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和領悟,學習活動的設計就必須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習需求理論”和“建構性學習理論”,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高職公共課學習活動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針對性原則 學習活動設計要以企業行業對高職學生文化素質的要求、高職學生的專業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依據,根據學情、班情、院情的不同以及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針對不同專業(大類)選取適合生源認知水平的活動內容,設計適合學生個性特征的活動方式,建立貼近企業文化的活動規則和制度,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諧發展,讓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
主體性原則 學習活動設計必須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必須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時事熱點和職業崗位,必須適應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靈活性原則 學習活動設計必須適合每一個學生,必須重視不同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要改變對不同個性學生使用同一評價標準的現狀,必須圍繞學習目標靈活設計具有不同層次學習任務及考核標準的學習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但不一定是統一的步伐。
遞進性原則 學習活動設計必須遵照由理解到操作、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規律,層層深入。要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生成,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滲透性原則 學習活動設計要滲透學習方法,要能促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設計的學習活動要滲透于第二課堂活動、技能競賽活動和其他教育活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以致用、教書育人的效果。
多樣性原則 學習活動設計必須在組織形式、活動方法、活動場地等方面具有多樣性,要設計富有多種解決方案、多種解決途徑的任務或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穎性原則 學習活動設計要有助于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要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和認真反思,要創新學習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要富含辯證思維能力訓練,要能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實效性原則 學習活動設計要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要能啟迪思維、升華興趣,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要分層設置、分級考評,要能引導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知識建構,并由此內化為素質、內化為能力。
(二)活動設計框架(見圖1)
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撐,包括良好的網絡環境、寬松的學習環境、可用的學習資源、學生更高的參與度、教師適時恰當的指導、更大范圍的相互交流等。endprint
活動中的研討辨析環節,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和經驗,充分預設學生在課堂中有可能提出或不理解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經教師重點點撥,達到做中教、做中學、解決難點問題的目標。同時,由于教學生成的發展變化不一定與預設目標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不能被自己設計的預案所束縛,而是要抓住學生即時生成的所思所想,根據信息反饋情況及時調整預設方案,從而為個性化的學習和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間。
能力訓練環節是在“先學后教”之后,讓學生應用所學內容解決問題,加深理解,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所進行的又一次自主學習和提升的過程,經過即時校對、即時訂正,能促使學生收獲更多、效果更佳。該環節的學生學習活動設計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設計與檢測。
歸納總結環節是通過師生概括內容、突出重點、總結規律,使學生獲得明確清晰的印象,激發學生不斷思考,使活動開始時引人入勝,結束時扣人心弦,整個過程協調完美。
(三)活動設計要點
要注意難易適中 一定要根據學生的知識背景、認識水平、個性特點和專業方向設計活動的學習任務(問題),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空間。
要注意跟蹤引導 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特別是研討辨析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顯得格外重要,教師及時跟蹤指導,方能保證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
要注意適時點評 一定要重視適時點評,要強化優點、糾正不足,要鼓勵質疑、激勵創新,要營造一種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師生平等的交流氛圍,以促進不同學生在能力、知識、素質上的互補。
高職公共課學習活動設計的類型及優化
(一)按照不同的標準可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
根據活動的價值可將學習活動分為閱讀性活動、形成性活動、應用性活動、建構性活動 閱讀性活動主要是將說明性、規定性、陳述性的內容設計成學習活動;形成性活動主要是將知能的形成過程設計成活動;應用性活動主要是將知識、規律、技能的應用(包括課程內部應用和實際應用)設計成活動;建構性活動主要是將內容體系和網絡的建構設計成活動,引導學生梳理內容結構、自主建構系統的知識經驗。
根據活動形式可將學習活動分為競爭式活動、辯論式活動、合作式活動 競爭式活動是指教師就某一課題設計一系列學生學習任務(問題),學生帶著任務(問題)閱讀教材、展開討論,按要求提交學習成果(答卷),然后采取公開張貼、互評互議、評比獎勵等競爭激勵措施,維持提升學生的學習需求,經教師歸納評述后,進行限時、分層、計分等方式的能力檢測,強化技能(能力)訓練;辯論式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有爭議的觀點、方法或體系設計論題、提供學習資源,學生課前查閱資料、咨詢學長或專業課教師(行業企業專家),課堂上展開辯論,上講臺進行陳述,并現場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教師最后總結評述;合作式活動是指教師事先設計小組學習任務,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小組就學習任務進行研討,達成一致的共識,然后每一小組選派一名學生代表上講臺陳述本小組的觀點,教師點評、總結并進行同步的學習過程考核。
(二)根據學生學習生活方式的變化調整和優化活動
要運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 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對豐富學習素材、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學習興趣、調整優化學習活動設計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僅能在單位時間內增加信息量,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能為學生學習提供大量的視覺和聽覺材料,使學習活動的開展更加有序和有效。
要充分利用好學生資源,優化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 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長或偏愛某課程學習的積極作用,在學生中推進傳幫帶,讓基本功較差的學生挑選學習的合作對象,成立相對穩定、搭配合理的學習小組,互幫互學,使小組學習活動組織得當、協調有方、合作到位且人人參與,從而收到長期的良好學習效果。
要精心設計科學合理的任務鏈,優化學生的學習活動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特征,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將專業發展需要、行業企業實用、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必需、夠用的題材,通過挖掘、整理重組成一個個學習任務,讓學生能自主地獲取主要信息,幫助學生一步一步地靠近目標,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理解理論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在賞識、寬容和鼓勵的氣氛中實現學習目標,在探討與交流中提高素質。
在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中,設計出好的學生學習活動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對于引領教師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教院校整體教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94-99.
[2]曹令秋.高職數學課材體例改革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0(8):9-10.
[3]黨保生.基于活動理論視角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活動設計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250-252.
[4]顧繼玲,張新華.初中數學教材探究活動設計的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12(6):63-66.
(責任編輯:王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