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軍
(山東交通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3)
《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是應用現代物流分析與規劃技術對企業物流系統的發展戰略、網絡組織、設施布局、設備選擇以及信息系統構建進行整合研究的重要物流主干課程。由于課程具有復合性、應用性以及注重實踐的特點,教學內容中模型與公式多、定量計算多、理論知識需要與實踐運作密切結合,同時部分理論知識還與其它物流基礎課程存在重復的問題。如何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對于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能力、實現教與學的緊密結合,成為現在許多開設此門課程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其教師教學主導性、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學方法科學性以及教學組織靈活性的特點成為這門課程較為適用的教學方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學計劃》所決定的一種新型的職業培訓教學課程體系和先進的職業技術培訓教學法。它以行動或工作任務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通過對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作用、學生參與程度、激勵手段及質量控制等教學環節的重新設計,培育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及獲取知識的方法,促進創新思維以及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是通過橫向綜合各有關學科的知識點和技能形成對應于不同工作實際的學習領域;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相互合作與參與全部教學進程,強調教師的咨詢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在教學方法上,采取了即可單獨使用又可綜合使用的一系列教學技術,如頭腦風暴法、張貼板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項目引導法、引導文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等。從國外的實踐效果看,由于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培養學生的應用分析能力和整體素質方面起到了特別有效的作用,日益被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界與勞動界的專家所看重,并在眾多的職業及高等院校中得到具體應用。
雖然行動導向教學法起源并首先被應用于國外職業院校,但對于我國本科院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還是特別具有借鑒價值的。應用型本科要求各專業緊密結合地方需求,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在教學體系建設中體現“應用”特色,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從對比中不難發現,行動導向教學法同樣適用于我國應用型本科教學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是我校物流工程專業的必修課,設置在大四上半學期,共50課時,其中理論講解38課時,上機及實訓12課時,教學內容在參考劉聯輝教授主編的《物流系統規劃及其分析設計》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專業特色及用人單位要求整合而成,課程體系設置見表1。筆者在多年的授課過程中,不斷對比分析適合此門課程的教學方法,最終確定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下面結合《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課程特點與教學內容,具體說明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表1《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課程體系
(1)項目引導法。項目引導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的選取是教學組織的重點,一般可選擇教師參與的、與課程授課內容有聯系的課題或來自企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由于項目通常涉及物流系統規劃的各個方面,內容多,完成時間長,工作量大,教師可根據教學進度對項目分階段處理同時依據學生意愿組成項目小組,教師時刻跟蹤各項目小組工作進展情況,并予以指導。
例如,山東交運物流公司獲批了交通部甩掛運輸試點單位,計劃建設一處服務于甩掛運輸業務的物流園區,就公司的業務發展、園區的設計、運營網絡以及項目可行性向我校進行咨詢,筆者就這個項目作為課堂實訓的內容,要求學生成立項目小組,完成公司業務戰略規劃、甩掛運輸物流園區設計、運作網絡布局、信息系統搭建以及設施設備的選型應用,最后形成可行性研究報告。課程完成后,一整套的設計方案也同步完成,這既按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也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十分歡迎這種教學方式。
(2)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自主探索,互動協作,完成既定任務的一種教學方式。《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課程中,部分內容在其他專業課程也有涉及,如果再進行教授,將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學生也易于產生逆反情緒。如課程中戰略規劃、物流網絡布局、物流節點設計及信息系統構建等內容與其他課程存在部分內容重復的情況,如果不講將造成課程體系的混亂無章。此時,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就凸顯它的優勢。在授課過程中,筆者對于這些章節的設計采取任務小組搜集典型案例、PPT講臺講解、說明自己的操作要點或思路和教師點評的方式,既完善了課程的內容體系,同時學生對相關知識也進一步融會貫通。
(3)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把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去研究和分析,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執行業務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此方法特別適合新內容的講授,也易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吸收與拓展。在《物流系統規劃設計》中,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純粹的講臺講授學生普遍反映枯燥無味,如物流系統模式、物流組織體系、物流設施布置設計等內容。在課堂講授過程中,筆者首先具體講解一個具體的案例,針對其中的設計細節提出問題,指導學生尋找與案例有關的理論依據,組織學生圍繞中心對案例展開并總結發言,最后點評答疑。這種方法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還活躍了課題氣氛。
(4)模擬教學法。模擬教學法主要通過對事件或事物發生與發展的環境、過程的模擬或虛擬再現,實際體驗物流運作或設計過程的一種代入式的教學方法。在《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課程中,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上機實驗和實訓室模擬演練的形式開展的。如,通過應用WITNESS和IMHS軟件,學生實際模擬了物流中心運作流程和自動化立體倉庫的創建及其仿真,在實訓室實際操作了自動化立體倉庫出入庫及在庫盤點及分揀作業。模擬教學法的采用有效激發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實踐操作技能。
(5)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問題自由發表意見,通過相互啟發及激勵,經過組合與改進,達到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優勢在于學生可以暢開思路、暢所欲言、自由發揮、尋求多種解決思路。在課程中講授到行業物流系統規劃內容時,學生借鑒日本快遞行業的發展經驗,對我國快遞行業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從業務戰略設計、區域網絡規劃建設、運輸方式的改進、小型組合式貨箱的設計以及增值服務等方面提出許多創新性的方案,有些成果甚至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
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某種教學方法的簡單應用,它是根據目標群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媒體,并進行質量控制的一整套教學體系。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并發揮作用,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探索改進中逐步完成的。為了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除了行動導向教學法普遍需要注意的問題外,針對本門課程還要重視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預習環節。做好預習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課程應用的前提。此門課程教學內容有較大的難度,難以當堂完全消化理解,學生沒有充分的預習很難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過程、實現教與學互動,學生也難以有效完成訓練內容。由于學生在在較長時間中習慣于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沒有自主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觀念,更缺乏相關訓練。因此建議授課教師把預習環節作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訓練項目,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行動導向法教學的需要。
第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環節。這是提高訓練效果的關鍵。首先應明確訓練環節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能力,而有的課程訓練內容就是課后練習題,有的則可以直接從教材中找到答案,這樣的訓練其目的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效果十分有限。只有來自專業實際的訓練內容(實際案例、實際項目、調研成果、問題研究等)才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參與訓練的積極性,也才有好的訓練效果。老師還應明確所教課程應培養的能力是什么,圍繞這些能力統籌安排訓練環節、選擇訓練內容和素材。
第三,考核環節。除采用傳統書面考核的方式外,還采用與平時考核、課堂成績、實驗結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書面形式主要考查學生對于基礎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況,平時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對于實踐教學和知識應用的情況,實驗結果主要考查學生對于知識體系在實際運作中應用能力的掌握程度。理論課程成績由學生出勤、隨堂測驗、課堂表現、大作業、期末考試等內容組成。實踐環節成績由實驗報告、實踐報告、項目設計成績、教師評價等內容組成。相關成績比例可根據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情況合理分配。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及增長方式的調整,物流行業對于應用型技能人才需求量逐年上升。《物流系統規劃設計》作為物流專業的骨干課程及技能培訓重點科目,應適應時代的要求,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施用以培養關鍵能力為核心的行動導向教學法。本文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及注意問題的探討,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物流學科在技能應用領域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1]劉聯輝,彭鄺湘.物流系統規劃及其分析設計[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
[2]陶新良,王小兵.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3]史平,秦旭芳.行動導向教學法探索與創新[M].大連:大連理工出版社,2010.
[4]廖日卿,孫浩.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方案探究[J].中國儲運,2011,(7):112-114.
[5]劉曉佳,蘭培真,劉旺盛.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改革的探討[J].物流科技,2009,(11):130-132.
[6]牛國鵬.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物流采購管理》課程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11,(9):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