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學琴
摘 要 本文結合獨立學院統計學原理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特點,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更好地為獨立學院培養有特色的專門應用型人才服務。
關鍵詞 獨立學院 統計學原理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Independent Institute Statistics Principles Teaching Reform
JIAN Xueqin
(Foreign Trade and Business Colleg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52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independent college "statistical principles"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better training for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statistics principle; teaching reform
獨立學院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統計學原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方法論課程,該課程中所涉及的內容和方法適用于國民經濟各行業的需求,有廣泛的適用性,對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六年獨立學院的教學實踐,結合課程特點和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初步建立了獨立學院統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模式。
1 教學內容的改革
1.1 合理調整內容順序,提高教學實效
我們選定《統計學原理》(黃良文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版)作為教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描述性統計和推斷性統計兩大塊。描述性統計部分包括統計調查與整理和綜合指標,這部分內容實用性強,理論簡單,難點是綜合指標部分公式的理解和記憶;推斷性統計部分包括抽樣估計、假設檢驗、相關分析、指數分析和動態數列分析五個部分的內容,這部分內容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數學基礎,理論性強,學習難度大。
教學內容在順序上一般是先講描述性統計,再講推斷性統計。對于推斷性統計的教學,大多數教師是本著忠實于教材的原則,按照先理論后應用的順序安排教學內容,一般會先講抽樣估計和假設檢驗的內容。由于抽樣估計和假設檢驗涉及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知識,內容抽象難懂,學習時間又在下半學期,學生對這門課程已經逐漸失去了新鮮感,因此學生不但容易產生兩極分化,而且還會影響后續內容的學習。相關分析、指數分析和動態數列分析,相對于抽樣估計和假設檢驗來說難度較低且兩部分聯系不緊密,指數分析需要用到綜合指標中平均數的知識,而動態數列分析中的求直線趨勢方程又可以看成自變量為時間的回歸分析。因此在教學中按照:綜合指標指數分析相關分析動態數列分析抽樣估計假設檢驗的順序,章節之間的聯系更緊密,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知識的掌握。
雖然教學內容調整后讓學生能由易到難的學習,使學生能很快體會到統計學這門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但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會受到影響,為此在課程結束時須按教材的順序對內容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
1.2 引入簡化公式,方便學生記憶
統計學原理中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公式可以恒等變形后用簡化公式代替,方便學生的記憶。比如:相關系數與一元線性回歸直線方程中的回歸系數,若記,則。簡算公式既方便記憶,同時也能更好地解釋和同號的原因。
1.3 增加統計軟件的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傳統的統計學原理教學中注重理論的推導過程,偏重手工計算,因此在教材中普遍沒有介紹SPSS和SAS等統計軟件的使用,而將統計軟件的使用作為非統計專業學生繼續學習統計學的選修或自學內容。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統計分析軟件,它不僅具有深入的數據分析功能,而且還有非常強大的統計繪圖功能。通過SPSS統計軟件的學習,模擬實際工作中數據處理和圖表處理,提高學生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寫作,有利于學生擴寬就業面,有利于學生在畢業后的工作中快速完成職位的提升。
1.4 適當引入雙語教學,突出辦學特色
獨立學院要想長期發展,必須辦出特色。國際化是當今社會的一個大的趨勢,很多獨立學院提出“精專業、通外語、重實踐”的培養目標,在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SPSS軟件多為英文版本,在SPSS操作界面的教學中采用中英雙語教學,對SPSS的輸出結果盡量用漢語講授,結合統計學知識解釋實際含義,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和英語應用能力。
2 教學方法的改革
2.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新型啟發式教學法,近年來各類高校的教師在統計學及相關課程的教學中運用該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教科書上的例題只是統計方法和計算公式的簡單應用,而案例教學是對實踐活動的真實模擬。通過案例教學,可以直觀引入概念,加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體驗問題解決過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案例教學,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更好掌握統計思想和統計方法。
2.2 問題探究法
問題探究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創造條件,激發學生提出問題,并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師生共同探討研究,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統計學原理課程中有很多復雜的公式,一些數學基礎不好的學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實際上很多公式原理簡單,只要講清了它們的來龍去脈,學生自然能寫出來。比如通過解釋離差公式的原理,可以同時理解平均差公式和方差公式。不僅讓學生能自己寫出公式,也將“轉化”的數學思想滲透到學生的探究過程中。
2.3 分組教學法
以大學生生活消費調查為例,調查問卷的設計、調查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調查報告的寫作和調查結果的展示都作為各個小組的作業,要求小組成員集體完成。這種小組式的教學方法,既有利于同學之間增進了解,又有利于工作中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完成小組任務的過程既是一個知識實踐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情商、增強課程趣味性的契機。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傳統統計學原理課程的考試主要是以筆試為主,重點考查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和統計方法的應用,只能手工或用計算器計算。由于統計分析一般計算量非常大,受考試時間的限制,對知識的考查深度和廣度都不理想。結合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課程大綱和考試大綱,統計學原理的課程考核體系由期末筆試、平時上機測試、統計調查報告、作業考勤四部分組成,每部分所占總成績比例為6:2:1:1。這種綜合評價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掘學生的自身優勢,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教師來說,根據上機測試、作業等情況的反饋,能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董春玲,王銳,王曉宇,王金會,王愛英.《統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29):18-30.
[2] 馮蕊.案例教學法在高職統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3(1):125-126.
[3] 蔣園園.獨立學院統計教學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8):153-154.
[4] 崔木花,侯永軼.淺談案例法在經管類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6):115-116.
[5] 王玖,孫紅衛,韓春蕾,相靜.案例+任務驅動法在醫學生統計軟件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統計,2012(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