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光+舒能
摘 要 新時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強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實踐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實踐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但都以“育人”為目標,因此,深刻認識當前高校思想政治中實踐育人存在的問題,并探索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 實踐育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依據國家最新要求,當今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按照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要求,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著力推進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的工作。這既體現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導向,堅定不移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學生;遵循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和高等教育基本規律,從而科學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發展;以改革創新精神為基礎,積極創新內容和形式、方式和方法、體制和機制,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獲得持續、健康發展;以教法改革為突破口,以教材和學科建設為支撐,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宏觀指導為保證,強化各項基礎性工作,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 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與實踐育人的關系
實踐育人理念是以立德樹人為目標,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開展與學生健康成長密切相關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并重的觀念。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并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立足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培育他們的公民意識,提升他們的道德境界,實現他們的政治認同。社會實踐強調通過學生親身感受的方式讓學生接觸自然、了解社會、認知國情,從而使他們養成高尚的品格,增長學習和工作才干的同時,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并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理想信念。從字面看,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實踐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實際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社會實踐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都落實到“育人”上,并且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因此,要確立理論教學和實踐育人同等重要的理念,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
2 全面認識思想政治教育中實踐育人存在的問題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育體系不夠完善。從整體上說,完善的實踐教育體系可以激發大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完善教育本身可能存在的不足,或挖掘實踐活動的潛在效應;另外,大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提高自身能力,而且可以在學生環境中形成較好的輿論效應,從而活躍整體的實踐氛圍,并促進教育體系與制度的完善。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已有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但其實施松散,隨機性較大,從而造成了其實踐活動本身的育人成效不大。
第二,實踐育人的對象不夠全面。盡管目前高校的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仍有相當數量的同學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機會。一方面表現為實踐活動本身內容和數量的狹隘和不足,另一方面表現為參與實踐活動的同學重復出現,而沒有經歷的同學卻得不到機會。實踐育人本身的目的就是提高廣大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理論與實踐水平、創造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獨立動手能力等。因此選擇對象應具有普遍性、帶動性與平衡性,這樣可在學校大環境中形成良好的宣傳效應。
第三,實踐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有待突破和創新。經典實踐活動可通過講座、宣傳片、論文報告會等形式發揚光大,新的效果顯著的活動逐步吸納形成培育體系;而另外一部分收效不大、形式陳舊的實踐活動可通過廣大學生討論的方式,征集完善的措施與方法。在實踐教育上可盡量避免過于傳統與陳舊的內容疊加出現,將時代精神融入到實踐教育的建設中去。同時,應盡可能開發出更有意義、更具參與性、更具影響力而成本相對不高的實踐內容和形式。
第四,實踐育人的目的有待明確,實踐教育成果評估體系有待建立。一般認為,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個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是培養人的質量規格。它規定了教育工作的方向,對教學制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起著制約的作用。因此,作為教育教學活動新的載體的各類實踐育人活動,也同樣需要明晰教育目標,評估教育活動的效果,進而改進和優化育人活動,切實提高育人效果。
3 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
第一,深化理論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第一場所,也是學生課內實踐的必經環節。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以社會問題來闡釋相關理論、以學生參與為主要教學形式,促使學生在對社會問題的接觸中獲得自身體驗和感悟,以深化理論認識,提高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聯系起來,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不斷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要從內容體系的科學建構、師資隊伍的內涵建設、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等方面入手,力求使每一堂課都上得引人入勝。
第二,拓展課外教學內容。一般認為,第一課堂是育人的基礎空間,第二、第三課堂則是課外和校外育人課堂,是育人空間的延伸和拓展。通過鞏固第一課堂,加強第二課堂,拓展第三課堂,形成“三課堂”互動機制,建立起一個校內校外相結合、課內課外相聯系的立體式實踐育人體系,努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
第三,加強學科建設。教師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改變過去那種就課程建設談課程建設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確立這樣一種課程理念:學科建設是課程建設的基石,沒有學科建設支撐就成了空中樓閣。另外,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研究機構,把課程建設與學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
第四,加強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提高實踐育人實效的根本性因素。從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特點和目標要求出發,專職教師隊伍應具備信仰堅定、品德高尚、專業厚實、形象端莊等基本素質。因此,從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培養和理論科研與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方面著手,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
第五,加強保障條件建設。學校應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經費的投入、教學條件的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待遇、經濟收入分配以及職務評聘方面給予了支持。按照一定的標準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專項經費,并做到專款專用。
參考文獻
[1] 朱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長效機制探析[J].咸寧學院學報,2011(7).
[2] 崔青青,鄒紅美.深化實踐育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