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峰+李坤
【摘 要】大學生群體是高素質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水平決定著其價值的發揮與國家需要的契合度。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眾多,本文在分析大學生思想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當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探討如何發揮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網絡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思想特點
當今世界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人力資本越來越成為競爭中的主要資本。普及大學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及生產力水平的有效途徑。從教育自身具有的規律性出發,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但政治經濟制度決定了教育的領導權,受教育的權利,教育的目的。大學生教育中,只有明確本國及世界其他體制的發展歷史,明確當今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才能在促進社會進步的大方向下正確定位個人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更好地實施這一教育,首先要從分析大學生思想現狀的特點著手。
1.個人發展重于社會需求
大學生作為國民結構中學歷較高的層次,知識能力水平相對其他社會群體也較高,有較高的自我期望,而對自身的發展較為看中,從各大人才招聘市場就可以看到,大多數大學生更青睞于東部發達地區,但是西部及邊遠地區卻因為人才的缺乏發展緩慢。
2.自身個性大于團隊精神
大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其個性張揚的一面,在與老師和同學相處的過程中更關注自我主觀感受,激烈的社會競爭使部分大學生意識到必須有自我特色,形成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使得他們過于關注自己的意見是否被接納,自我在群體中的地位。從競爭發展的趨勢來看將來的社會是集體競爭大于個人競爭,缺乏合作精神與能力將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3.注重知識能力,忽視政治理論
大學作為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相比基礎教育更有實用性。大學中學到的知識與將來走上社會需要的專業技能相比基礎教育更接近。這都使得大學生對知識能力的習得與培養給予足夠的關注度,同時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對自身政治理論水平的提高卻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突出的表現包括不認真學習“兩課”,認為學校開設“兩課”教育沒有意義。
二、網絡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作為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其覆蓋面及被接受的程度已經超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網絡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媒介,已經越來越多的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傳遞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網絡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模式、個性心理等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傳統的教育手段在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方面存在不足,學校多以網絡環境更有利于大學生學習性的發揮。與此同時,網絡載體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網絡上不健康的文化極易侵蝕人們的思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捷足先登,先入為主,占領自己的網絡文化陣地,趨利避害,才能盡量減少消極文化對學生思想的腐蝕作用。在校大學生有近“90.2%的是網民,并且平均每周上網至少1小時”,大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是一個普遍現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利用好這一資源,實現積極的引領。
如何結合大學生思想的特點,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著手:
1.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資源
除了學校普遍開展的“兩課”外,可以運用網絡環境資源形式多元,內容豐富的特點為學生構建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運用云計算的超大容量,為學生構建包括有意義的電影、電視、圖像、文字等材料,讓學生能夠直觀形象的學習與政治經濟有關的內容,這也能促進大學生理論水平的提高。
2.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探討
可以探索出以課堂教育為主,以遠程學習為輔的教學模式。3G時代給溝通和交流帶來意想不到的便捷。學校可以利用網絡搭建遠程合作學習的平臺,例如通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校級微博,發布可供學生課下探討的觀點,使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都能夠參與其中,有利于監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利用網絡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的問題
1.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網絡監控
在web2.0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在網絡中,人人都可能成為大眾發言人。而中國的言論自由的實施也越來越落到實處,但是造成的消極后果也不容忽視。沒有經過證實的,虛假的言論也充斥著網絡,有些言論過于丑化社會,不利于大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這就需要有關監督部門完善網絡環境中的法律法規制度,做好把關人的角色。從源頭上凈化網絡信息。
2.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網絡環境是開放的,訪問具有隨意性,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有消極的影響,學校要加強大學生訪問網絡時的道德意識,自覺約束自己的上網行為。同時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法制教育力度,使大學生明白網絡中觸犯法律的行為最終將給自己帶來危害。最終使大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上網習慣。
【參考文獻】
[1]林瓊斌. 學生網絡交往的德育滲透[J]. 海南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3(15):121-123.
[2]周彬,杜桂萍. 網絡環境視閾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J]. 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12(6):659-660.
[3]宮志來. 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 改革與開放,2011,11(6):4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