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紅
摘 要:游戲一直是人們熱衷的活動之一,尤其是幼兒。把游戲帶入課堂,不但豐富了課堂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使多動的幼兒能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專心的投入到游戲中,并在游戲中間接獲得幼師所要教授的知識內容,從而給學前教育創造出有力的實施條件。
關鍵詞:游戲;學前教育;課堂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109-01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幼兒時期就是最關鍵的人生間段,這個間段是人生的開端,是性格的形成,是感知世界,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因此,學前教育對于每個幼兒都非常重要。但是幼師如何才能讓游戲有效的實施于課堂教學中呢?
一、幼師要樹立正確的游戲觀
幼師是課堂施教的引導者和實施者,只有幼師樹立了正確的游戲觀,才能有效的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游戲條件,為孩子提供充足、豐富、可塑性強、多功能性的材料,也才能保證足夠的時間、創設寬敞的空間、營造寬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戲氛圍,從而促使幼兒完成選擇玩具材料,尋找游戲伙伴,選擇場所,分配角色的基本操作。同樣,才能為游戲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運作條件,
二、幼師要成為游戲的參與者
幼師是課堂游戲的挑選者,是唯一能理解游戲的終極目的的實施者,也是幼兒尊重和效仿的對象,因而幼師參與到游戲中,以身作則,將自身的心理、語言、形體等各方面投入到游戲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引導幼兒參與游戲,并以啟發性的語言有目的地指導幼兒掌握技能和知識。此行,不僅有效的調動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的大腦皮層處于受刺激、興奮的狀態,還將游離在角色之外的幼兒吸引進來,從而完成教育、游戲融為一體的教學效果。
三、幼師要合理安排游戲進入課堂
1、首先正確了解幼兒期的特點
在安排游戲進入課堂之前,幼師須做一項必備的功課,那就是要透徹了解幼兒期的各項特點,并根據其特點制定、選擇恰當的游戲,這是能讓課堂教學的實施能勝利進行的基本手段。(1)、幼兒期是感知覺逐漸完善的關鍵時期。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對較復雜的空間、時間的認識較差。(2)、幼兒期是注意力很不穩定的時期,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但時間不長。(3)、幼兒期是思維迅速發展的時期,經研究發現,三歲右左幼兒的思維是在直接感知和具體行動中進行的,以后逐漸向具體思維過渡,并成為幼兒期思維的主要形式。(4)、幼兒期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這一階段,幼兒的各種智能都可以進行開發。比如: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語言智力,數學邏輯智力,人際關系智力,自我認識智力等。
2、布置與游戲相符合的教學壞境
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布置與游戲相符合的教學壞境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因為課堂游戲主要還是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依據,所以一旦創造“典型情景”,幼兒就會進入游戲的世界。如看到一只布娃娃,幼兒精神世界的媽媽角色就激活了,特別是女孩子就會產生佯裝成人照顧孩子的愿望。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圖片觀察、讓幼兒與父母交談、或者親身體驗成人的工作等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其次就是給幼兒提供了玩具和材料。幼師在游戲中提供給幼兒的多彩、鮮艷的教具,如頭布、木偶、玩具、自制教具等,讓寬松的氣氛引領幼兒進入游戲角色,從而進入幼師制定的教學范疇,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再就是給幼兒提供輕松、歡愉的游戲氛圍。因而幼師要設計一個生動、形象的游戲場景,如可以搬出彩色的泡沫墊子拼成漂亮的各種圖形,讓幼兒和老師坐在一起,此行既拉近了幼兒與老師的距離,又不會使幼兒感到“小腳并并攏,小手放放好”的端正坐姿的嚴肅和壓抑感,還使幼兒以放松、自然的神態參加到教學游戲中來。再如科學教育活動“認識螞蟻”中,除了觀察圖片之外,幼師還可以直接帶幼兒到戶外,提供白糖和放大鏡,讓幼兒自由結伴,具體真實的觀察、了解螞蟻的特征與喜好、觸角的功能、以及搬食時成群結隊的習慣等等。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進一步加深并接受對螞蟻知識的認識。
3、保證游戲的多樣性
一成不變或樣式單一的游戲模式,只能在短時間內維持幼兒的興趣,而品種多樣的游戲模式,則能始終挑起幼兒的高度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幼師可根據教學要求適當的自編出相關的游戲。如在表達能力上,可選擇表達性比較強的角色游戲、表演游戲;體育活動可采用角色游戲和體育游戲相結合;數學活動則可用角色游戲、結構游戲、智力游戲等;美術活動也可采用角色游戲的形式。同時,在游戲過程中不僅可以是單個游戲,也可以是多個游戲穿插進行,從而使整個游戲過程生動起來,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學到知識,從而實現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
4、保證游戲的教育性
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選擇恰當的游戲形式,會給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會影響教育的有效進行。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計劃游戲形教學過程中,應當考慮幾條重要原則:首先制定長期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教學目的是對幼兒教育的總體目標進行描述,而教學任務相對較為具體,是課程計劃、時間安排和一日活動的具體安排。如西菲爾茲和巴伯指出:“你可以根據所教兒童的本性、周圍社區的價值觀以及你自己的價值觀來確定目的。”就能很好的體現。其次制定或選擇出與教學任務、目的相關的游戲,其不僅要具有發展適宜、個體適宜、文化適宜、創造適宜的性質,服務于教育事業的開展,還要適宜幼兒的身體、智力、社會性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
在學前教育中,游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一種有力的教學手段,在游戲中,幼兒不僅可以使用大小肌肉運動技能,表達情感,發展感知覺,交流并分享觀點,還可以集中他們注意力和擴展注意力,開發出潛在的智力,增強他們問題解決的能力,鍛煉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練習了他們各種類型的行為動作。因而,游戲的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中還是占有比較好的優勢,所以幼兒游戲還是值得我們去探索和開發,協助教育的有序開展,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