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成鵬
【摘 要】小學數學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為目的,探尋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溝通從而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效提高。本文從小學數學中的“有效引導”的現狀出發,結合實例提出幾點有關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引導
在傳統的課堂上,“以一對多”的教學模式最為常見,教師處于課堂主體地位,學生被動接收知識。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社會的進步,教學模式也正處于不斷革新的狀態,要求教師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高效化,那么如何進行有效引導是小學數學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小學教學中有效引導的研究現狀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進步,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也紛紛加入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的隊伍當中,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有效引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成果顯著。小學教學的有效引導指的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運用某些方法,以取得有效成果為目的,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引導的教學方式。目前,對小學數學中有效引導的研究部分放在對小學課程里的某一章節或課時的分析上,以具體案例對如何引導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進行探討,另一部分則放在對小學教學的整體的研究上,探討有效引導的必要性,以理論為主。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由于愛玩好動,在課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要使課堂效率提高,那么數學教師就應當通過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并使之對課堂教學內容充滿興趣。對于每一課時的學習,在開講之前,教師應該找一個由頭,將學生引入情境中。
例如筆者在講授《分米、厘米的認識》時,首先會向學生展示這樣一段日記:我身高16厘米,睡在20厘米的床上,閱讀20分米的書,用10分米長的筆做筆記。學生就會對這一段描述產生疑問:厘米是什么?分米是什么?通過情境的設置,將學生引入對問題的思考,很顯然,這段話中對長度單位的使用很不合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能夠幫助他們找到問題所在,然后,這一課時的教學就可以開始了。教師通過自己平時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有一個過渡的階段,成功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
(二)總結教學內容
盡管學生的思維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下放得開,能夠快速掌握所學內容,但是學生自身缺乏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對課本內容沒有系統的認識。所以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構建知識系統,起到使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的作用。對于如何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每一個學習進度上都合理設置提問,引導學生不斷深入了解知識,激發學生的靈感,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整體構建能力。
例如在教授《分數比較大小》這一課時時,在講完課后,教師可以問學生,如何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經過教師的提問,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然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所說的方法進行質疑,在教師的質疑中,學生也會通過對課本的回憶、對上課內容的回憶,進入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自我否定和重新認知的狀態,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溫習,又能對知識進行總結,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和對知識結構的構建能力。
(三)學生出錯時要積極引導
小學生由于對新知識的認知能力較低,理解能力較差,反應速度較慢,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有時會給出錯誤答案,但是有些教師綜合素質不高,在對學生回答問題出錯這一事情上會直接給予學生批評,用嚴厲的態度指出學生的錯誤,然后直接將正確答案講出,這種教學方式只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小學生的性格正處于塑造階段,如果教師直接給予批評,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對待學生犯錯這一問題上應當深思熟慮,不能魯莽,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出錯是不是自己沒有講清楚,從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教學問題也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所以,教師應當用平和的態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不要產生自卑心理,要善于從錯誤中學會反思。
例如在讓學生背誦乘法口訣時,不要心急,有時學生并不能靈活參透乘法中的奧秘,所以會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這種學習方法最容易導致錯誤發生,如果學生并不能熟練背誦和運用,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不要有太大壓力,學會找規律,學會運用靈活的記憶方法。
(四)適時溝通交流學習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擁有自由的學習空間,敢于表達意見。不過,小學生在問題的交流上容易偏離重點,教師應該把握教學重點,運用適當的方法將學生發生偏移的學習重點及時糾正。首先,在學生并不明白教學重點的情況下,教師要進行點撥和指導,為學生提供能夠幫助學生思考和探索的方法,使學生以正確的思路思考問題,把握重點;其次,教師要清楚自己的教學重點,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清醒的認知,不能讓學生自身的知識概念變得模糊,在交流結束后,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思路和方法進行指導,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控制和糾正,使交流有效化。
三、總結
小學生在心智、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上都有欠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承擔培養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重任,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有效引導。要善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教學經驗不斷總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在學生出錯時要正確引導,多鼓勵,不得指責,最后,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參考文獻】
[1]詹志毅.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0(12)
[2]陳竹青,吳劍麗.論數學引導發現教學法的有效性策略[J].數學教育研究.2011(05)
[3]王愛玲.有效引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2(05)
[4]李善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06)
[5]林鴻鶴.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探討[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11)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西郊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