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福鉆
【摘 要】在教學思想史上,啟發式教學思想源遠流長,它是古代個別教學下的必然產物。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就得有效的運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證明:教學中所設啟發點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啟發式教學;學習效果
在教學思想史上,啟發式教學思想源遠流長,它是古代個別教學下的必然產物。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就得有效的運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證明:教學中所設啟發點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確運用啟發式教學呢?結合自己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是思維的動力,是促進學生樂學的先決條件。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便會產生優勢興奮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發展學生敏捷的思維。情境教學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
首先,我們在課前應該精心設計,創設情境。例如:在教學《2、5的倍數特征》這個內容時,在導入新課后,我先讓學生熟悉場景。課件出示一組秋季趣味運動會圖片,談話引入并介紹今年新增的有趣的項目:五人兩足游戲和兩人三足游戲。這兩個項目背后分別隱藏了5的倍數特征和2的倍數特征兩個知識點。這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想了解的項目,給學生學習自主選擇權和優先學習的權利,愉快地接受新知。
其次,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注意新舊知識的異同點,設置有層次、有坡度、有啟發性,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系列提問。讓學生獨立思考,積極練習求得新知,掌握規律。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的系統結構。如在教學“7的乘法口訣時”,我設計了讓同桌之間互說一句帶“7的乘法算式”的話,學生說:“我家有7張椅子,他家也有7張椅子,一共有14張椅子,算式是7×2=14。”“二(1)班在校廣播操比賽中排成5排,每排有7人,一共有7×5=35名學生參加比賽。”……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搜集了有關的感性材料,并經過思維加工,生成了多個解決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
二、在講授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啟發式教學。
新課改重視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數學教師應積極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數學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于有個體差異的學生,引導更應成為必要的教學手段。“啟發”一詞,來源于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學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朱熹對此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從孔子的話和朱熹的解釋來看,“啟發”主要指教學的表現形式藝術,強調教學的適度性和巧妙性。如今,啟發式的教學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具體情景狀態,現代素質教育對啟發式教學的要求是成為現代啟發式教學思想的特點、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導而牽的誤區,具體表現為:
第一,教師在教學某一具體問題時,始終應用了師生對答的方式,把學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師思維框架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求異思想和創造性。
第二,在講授新課時,要注重教學給學生學習方法。我認為在數學教學時應采取思路教學,采取“大處導,小處啟”的策略,運用提綱契領——分析——綜合的方法訓練學生,把教材思路轉化為教師自己的思路,再引導學生形成有個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學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時,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乘數是一位數、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重點讓學生理解“用乘數百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末位與百位對齊”的結論。
第三,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分析教學內容,采用新思路解決問題。例如,小學生在學習三位數的乘法時,教師要讓小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一位數、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突破對三位數的計算,理解“用乘數百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末位與百位對齊”的結論。教師可在課堂上讓小學生練習: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這樣,學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數的乘法計算要領。
三、重視精準點撥,有效的啟發式教學。
小學的數學有較強的系統性,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對原有知識的復習,提高小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學習新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要精心設計啟發點,把握數學問題的關鍵,實現對小學生有效啟發和精準的點撥。例如在數學教學中“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征”,教師可通過指導“有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里面的規律是在分子中呢,還是在分母中”,讓小學生自己通過驗證來獲得正確的結論。教師也可以點撥小學生:“你們試著把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能不能發現規律?”教師把握好課堂上的學習進程,適當巧妙地點撥,可以使小學生的學習變得生動和順暢,也提高了小學生活躍的思維。教師在課堂上不斷設置有利于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然后通過師生的討論讓小學生不斷獲得啟發,最后他們自己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四、精選習題,把握適度。
教育學家莫洛佐夫曾經說過:只有具有一定困難的學習情境,才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們每授完一節課,對于練習題(作業)的設計可不能掉以輕心,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代表性和啟發性。使練習題(作業)真正做到由掌握知識向培養能力方向轉化。
例如,在講授完人教版六年級“圓柱的體積計算”這一節課后,我給學生設計了以下練習(作業):
(1)已知圓柱的底面積是12.5平方分米,高7分米。求它的體積。
(2)已知圓柱的底面周長是62.8厘米,高5分米。求它的體積。
(3)在一個邊長是7厘米的正方體中切出一個最大的圓柱體。求剩下部分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通過以上三道練習的設計,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題,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使學生養成解題合理、思維嚴謹的良好習慣,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應有效把握啟發式教學方式的內涵和特點,積極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小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使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而小學數學教學只有在新課改教學理論和思想的指導下,在數學教師的正確運用下,才能真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小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錦斗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