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慧 陳 琳 周甜甜 ( 嘉興學院 浙江嘉興 314000)
江南古鎮主要在江蘇南部蘇揚地區和浙江北部杭嘉平原、浙東地區,氣候溫和濕潤,依山傍水,是介于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并形成完善的以水為中心的網絡體系的人類宜居集聚地。經過長期的發展積累與變化,其房屋民居、商鋪建筑、周圍環境以及獨特的人文習俗進化而成的江南獨有的文化景觀格局。
江南古鎮地處河汊縱橫華東平原地區,建筑群依水布局、以橋梁連接沿河民屋。素有“春秋的水,唐朝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這一說法,古鎮多于唐朝初建形成,明清隨著商業的發達與水運交通的便利的發展形成特色并保留至今,是進化而成的文化景觀。而從景觀空間格局來說,江南古鎮的大多是外湖環列。古鎮中河港縱橫,水網密布,民居依水而建,因河成街,因水成路,整個空間而言就是河、水、建筑相融為一體江南特色。
烏鎮是典型的“十”字型空間分布格局,鎮中分東柵區、西柵區兩個部分。東有東柵河、西有西柵河,南北流向的市河穿鎮而過,分別與東、西柵河相連,形成“十”字結構。周莊處于長江三角洲地區,四面環水。北有急水港、白蜆湖,南有南湖、淀山湖,南北市河、后巷河、東漾河、中視河四條井字河型河道構成古鎮腹地,從而構成“井”字形方鎮。甪直、同里古鎮均是屬于網狀型分布的:甪直整個古鎮被各個方向的河流分割開來,形成網狀一塊塊的集聚地;而同里鎮中十五條河流把古鎮分割成許多小島,四十九座橋梁又把古鎮連為一體,鎮內街巷交錯,形成網狀型分布城鎮。各個古鎮中盡管各個空間格局構成不同,但是各個構成區間都是家家相連,戶戶相望,民居建筑與水、街道緊密相連,從而使得江南的古鎮整個的空間顯得規整有序。
江南古鎮的文化景觀空間格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下的產物,是人類在大自然提供的地理條件上,最大化的因地制宜改造而成,使其發展至今形成獨有的江南古鎮格局。此外還具有歷史文化因素:淵源長久的江南文化底蘊是推動江南古鎮空間格局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早在幾千年前江南就有了人類居住,而后不斷發展進步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如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吳越文化等,不同的文化交融形成并豐富了獨有的江南風味。自然地理因素:地處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適宜。人為因素:人們利用了地理條件,因地制宜的發展方式,把房屋民居、街道小巷就建在河流邊上,人為的順其自然的發展。
江南古鎮文化景觀空間格局的設計與研究是其自身保護與規劃的重要基礎,對于今后的江南古鎮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只有了解了江南古鎮自身的文化景觀空間格局,才能有更好的規劃發展江南古鎮文化,從而帶動江南古鎮的經濟發展。在空間規劃上我們可在現有的空間格局結構上發展延續下來,擴大古鎮覆蓋面積,增加旅游面積,帶動旅游經濟的積極發展。
比如“十”字型空間格局分布的烏鎮,我們可以在“十”字格局的基礎上,圍繞東南西北全面開發出來,利用原有的民居建筑,規劃出新概念的文化景觀空間格局,在原有的空間格局上提出新的概念,設計研究出新的符合江南古鎮特色的新的文化景觀。還有“井”字型空間格局分布的周莊,在相互交錯圍繞的街巷、民居中我們可以圍繞中心四方層層環繞,擴大古鎮的區域面積,在不影響原有的格局之下增加特色江南小景觀,擴建民居商鋪等。圍繞著古鎮中心擴大古鎮規模,發展創新并以古鎮為元素設計研究出新的古鎮小景,使擴建出的古鎮既符合江南古鎮風味,也不至于和原有的古鎮文化景觀格局太過相似、呆板,讓新的古鎮規劃既有新意也不失江南古鎮的格調。
江南古鎮文化景觀空間格局的設計與研究對江南水鄉的新農村規劃建設提供依據和參考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從宏觀出發,整體性的規劃江南古鎮周邊的新農村,依據獨有的江南古鎮的風味,建設出新的農村風貌。比如網狀型空間格局分布的甪直、同里古鎮,我們就可以統一規劃周邊區域,依水擴建,統一規劃,讓建筑風格、文化景觀、空間格局等都能夠有整體性,亂中有序的構筑江南水鄉,讓江南古鎮的發展更加具有整體性。
盡管大的方向上要有統一要有整體,但是也不能一味照搬,在對江南古鎮文化景觀空間格局的設計研究中,創新發展新的文化景觀小品,以江南古鎮為元素,可設計研究出符合江南風味的新的景觀元素,建筑格局。如枝干分散型空間格局的西塘等,可以西塘空間格局為元素,參考西塘的平面圖等,設計出新的景觀座椅,路邊垃圾桶等。讓新農村的規劃具有整體性、統一性,同時也不至于雷同照搬沒了江南的獨特趣味。
我國有很多古鎮,江南古鎮只是其中一種,還有閩粵古村落、徽派山地古城、長城南麓古村、湘黔鄂邊地古村落、藏區古鎮等。對于江南古鎮的文化景觀的設計研究我們可以以小見大,從江南古鎮所蘊含的巨大潛力與重要價值,發現并去探究我國的各地古鎮,歸納并總結出我國古鎮的文化景觀以及景觀空間格局的相似點與不同點,從而讓我國的古鎮文化更加的豐富多彩,更具中國特色。
以江南古鎮為例,鼓勵挖掘出更多的古村落遺址,發現更多遺落的歷史文明。發揚并傳承創新出更多更優秀的古鎮文明,探索其文化景觀,深究其景觀空間格局,讓歷史上的古鎮古村落展現在世人的眼前,為世界古鎮文化豐富多彩。對今后人類聚居地的規劃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同時也是極其可貴值得珍惜的歷史遺址,是屬于世界的難得保留下來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南古鎮的文化景觀空間格局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多樣性、復雜性、長久性的特點,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值得我們珍惜并借鑒其景觀空間組成的方式,在未來的江南古鎮以及江南古鎮周邊區域的的發展中,我們應該在原有的依水而建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景觀空間格局,讓江南古鎮及其周邊區域新農村的規劃發展的更加豐富具有新意。
總而言之,江南古鎮式的空間格局是值得我們深究并加以利用,希冀在今后的景觀規劃建設中可被借鑒和擴散。不僅可讓江南古鎮周邊的環境顯得更加整體,還可把江南文化推廣擴散開來,帶動古鎮周邊區域的發展,甚至帶動整個中國乃至世界古鎮古村落的開發與發展。
[1]陳慧.陳琳.周甜甜.江南古鎮文化景觀空間格局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14.03.
[3]李和平.肖競.我國文化景觀的類型及其構成要素 [J].中國園林,2009(02):90-94.
[4]阮儀三.江南六鎮[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5.P1-152.
[5]張毅.周甜甜.淺談西塘景觀格局[J]建筑與設備,2013(1):P30-32.
[6]周甜甜.西塘古鎮景觀格局研究[J].嘉興學院報,2013(12):P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