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磊 (湖南省懷化職業技術學院信息與藝術設計系 湖南懷化 418000)
商業標志是以傳播為目的的符號形象,它需要從繁雜的表象意義中提取出最精煉的符號,并通過人們的思維常識、聯想等思維能力,傳達特定的信息。標志在現代社會中傳達信息的功能在一定條件下甚至超過語言文字,因此它被廣泛應用于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商業機構標志是其品牌與形象的直接傳播者,人們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對著名品牌行業商標早已習以為常,一個好的商標不僅僅是品牌的代言者,更是在設計美感、內涵、認知度等方面有著獨特的要求和精細的考量。讓人們在認識它的同時對商標的設計理念、內涵、特色有著深刻而獨特的印象。
一是識別、二是信任、三是傳播、四是忠誠。
以上是總結品牌的4大的現實意義,在現實生活中大家見到的品牌多如牛毛,但是耳熟能詳的卻不算特別多,在品牌設計中需要考慮行業特性、品牌內涵、設計的簡潔大方。品牌的信任度從本質上來說和品牌本身的標志沒有根本上的聯系,靠的是常年累月對商品質量的精益求精,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碑來支撐品牌的信任度。一個好商標不僅僅能抓住人的眼球更要抓住人的心,也就是從新客戶到老客戶的發展與維護過程。
中國銀行是中國金融商界的代表,其標志設計要求體現中國特色。設計者采用了中國古錢與“中”字為基本形,古錢圖形是圓與形的框線設計,中間方孔,上下加垂直線,成為“中”字形狀,寓意天方地圓,經濟為本,給人的感覺是簡潔、穩重、易識別,寓意深刻,頗具中國風格。
行微外圓內方,與中國古代錢幣相似,意指與經營貨幣的金融企業。 中國的古錢幣具有數千年的歷史,行徽以古錢幣為外形,象征中國建設銀行以中華民族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為背景和依托。
行徽以藍色為基調。藍色代表蔚藍的天空和蔚藍的大海,喻示中國建設銀行的發展空間的象大海和天空一樣無限廣闊。藍色代表的是“現代”“文明”“科技”“進步”“民主”等。因此喻示建設銀行是一家現代的銀行,是一家以現代文明和現代科技興行的銀行,是一家實行民主管理的進步銀行。
整體標志是以一個隱性的方孔圓幣,體現金融業的行業特征。標志的中心是經過變形的“工”字,中間斷開,使工字更加突出,表達了深層含義。兩邊對稱,體現出銀行與客戶之間平等互信的依存關系。以“斷”強化“續”,以“分”形成“合”,是銀行與客戶的共存基礎。設計手法的巧應用,強化了標志的語言表達力,中國漢字與古錢幣形的運用充分體現了現代氣息。
中國農業銀行現在使用的標志是于1988年11月1日啟用的。中國農業銀行標志圖為圓形,由中國古錢和麥穗構成。古錢寓意貨幣、銀行;麥穗寓意農業,它們構成農業銀行的名稱要素。
從以上四大國有銀行的標志設計來看總體遵循了一個思路,即以古代通用了幾千年的銅幣形象中的圓形方孔為設計元素在這個基礎上結合本行業特點來進行的標志設計,而這個思路的最早踐行者是中國銀行標志的設計者靳埭強,而他設計的中國銀行標志確實貼合了銀行業的行業特點而且具有強烈的中國設計風味,標志形象本身也簡單大氣,讓人一看就過目不忘。在這之后隨著品牌意識的增強,四大商業銀行業競相推出了自己的商標設計,但是無一例外都遵循了這樣的設計思路,也都具有各自的行業特點。
除四大商業銀行外在90年代后期開始蓬勃發展的其余商業銀行也推出了各自的標志,有些銀行的標志設計具有國際范,比如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不再單純的中國古代銅幣為設計元素。
本文就大膽的以北京銀行的商標為例具體分析此銀行的商標設計特點和缺陷。北京銀行以英文的B為設計元素進行了商標設計,而此商標看上去總有些陌生感,甚至此銀行的LOGO設計被人指責涉嫌抄襲某國外品牌的LOGO設計,在這里我只是具體從設計的美學感受和文化內涵上來分析北京銀行的商標設計的硬傷。
單說此標志以看上去似乎和中國的傳統審美格格不入,再仔細看上去好像還有一種陌生感,似乎和中國其他銀行的標志不是同一種風格,雖然從視覺傳達的角度看還行,仔細分析有幾點問題感覺可以說明:標志達到了簡練的效果,但是簡單的過于死板、用線缺乏剛、柔,直、曲對比,整個標志顯得很飽滿,但缺乏了標志設計中應該有的風骨,總結一下就是缺乏“精氣神”,整個LOGO因缺乏“對比”而顯得“死板”,因追求“飽滿”而得到“死板”,其實缺乏了應該有的審美情趣。粗俗死板的線條甚至讓人反感。事實上標志被該銀行采用了,雖然整個標志具有一定的符號化含義,甚至視覺沖擊力還挺強,也確實找到了代表北京的符號。但是給人留下遺憾。
一個成功的標志設計必須體現它的功能、實用價值,一定要容易識別、辨認和記憶、印象深刻、美觀大方,這樣才能體現一個標志設計最基本的價值。我們需要思考的就是,跳出固有設計框架,尋求更具表現力的形象。
用最現代化最新穎的思維來傳達和表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融合與創新,才是中國標志設計的必走之路和不竭之源。
[1]李硯祖.《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與美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深圳,新世紀出版社,1995.
[3]陳漢民.《銀行行徽設計》[J],裝飾,1992(01).
[4]谷衣.《中國人民銀行行徽的含義》[J].浙江金融,1989(04).
[5]徐衍鳳,許衍軍.《國內銀行標志設計規律探析》[J].新西部.2009.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