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然 (新余市渝水區城北辦富塘小學 江西新余 338000)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的音樂教育現狀卻不太樂觀,尤其是小學階段,教師仍在沿用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法,他們占據了大多數課堂時間,一直滔滔不絕地講授,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學習效果低下。鑒于此,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前提保證,課堂氛圍和諧、愉悅、輕松了,學生才能敢于提問、樂于學習,提高學習效果。那么,教師要如何營造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呢?首先,教師要放下“架子”,走向學生,多給學生一點微笑、盡量和學生一起共同參與到歌舞表演、音樂游戲中,使學生消除心理上的壓抑感;其次,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如有學生在律動和歌表演中,動作笨拙、呆板,教師要及時制止其他學生的取笑行為,并給予耐心輔導,糾正動作,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并給予積極的評價。對回答得好的學生,我們要用肯定性語言進行評價,使學生感受到被贊譽的喜悅;對回答有誤的學生,我們也不能直接批評,而應委婉地指出其錯誤在,鼓勵其再接再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中更好地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俗話說: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教學能力,才能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尤其是現今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實施,這就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不斷地學習音樂知識,不斷充實自己,以豐富自身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切忌不能把音樂課當成唱歌課,僅僅教會學生唱幾首歌,而應傳授給學生基本的樂理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全方位的音樂能力。
音樂本身源于豐富的現實生活,是生活的藝術提升和概括。我們身邊的生活處處存在著與音樂息息相關的原型。新課程標準大力提倡開發和利用校外的各種音樂課程資源,認為對學生音樂愛好、審美情趣有好的影響的,可予以積極的引導。因此,音樂課堂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教師應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取材,采取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音樂、感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如在初步認識了常用的速度標記“慢速、中速、快速”后,我布置學生回家留意身邊的音樂的速度。第二課時上課時,我先彈奏三個音樂片段,請學生聆聽,并說說它們是什么速度。學生邊聽邊說。接著我又請同學們回憶生活中存在的各種音樂的速度。學生的回答可謂精彩紛呈。有的說:“我媽媽喜歡古典音樂,我家里放的音樂經常是慢速的。”有的說:“我居住的小區里幾個老人經常聚在一起吹拉彈唱,他們彈奏的音樂有時候速度很快。”有的說:“我喜歡在樹林里聽小鳥唱歌,小鳥唱的歌曲是中速的”……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一番概括后,我出示了三張圖片:媽媽給嬰兒搖籃、國慶閱兵、賽龍舟,并請學生給這三張圖片分別選擇不同速度的音樂。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就做出了正確的回答。
生活無處不課堂,音樂教學尤其如此。只有不斷引導學生留意生活,關注生活,才能給他們最直接、最強烈的感官刺激,并促使他們對自然、對生活產生更深的情感,同時在音樂這種潛移默化的渲染中,陶冶性情,增長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素質。
1.巧用節奏口令。巧用節奏口令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節奏口令的用法有很多,如開始上課前,我常常先來兩到三組的節奏模仿練習,練習中或拍手、或跺腳、或拍肩,不停變化花樣,讓學生在眼花繚亂中不自覺地被吸引過來,開心地參與到節奏游戲中,一下就進入了音樂課的上課狀態中。
2.巧用旋律暗示。旋律是音樂的要素之一,也是音樂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獨特優勢,教學中我在不同環節編配了不同的音樂旋律,表達自己的不同要求,讓音樂“替”我“說話”。如在課堂紀律的組織中,我設計了一個兩小節的鋼琴樂句“so so so│do—‖”,通過鋼琴聲提醒學生“趕快 坐│好—‖”,如果在高音區彈奏,表示我友好提醒,如果在低音區彈奏,表示課堂太亂老師生氣了。這樣,教師既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提醒了學生,又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課的與眾不同。
3.巧用速度變化。音樂的速度變化往往表示音樂的情緒和表達內容發生了變化,利用這一特性,我也設計了一些訓練環節。如在音樂課律動表演環節,往往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站好隊型,我就設計了一條旋律,樂曲前4小節中等速度,表示讓學生起立,然后是進行曲風格的一段音樂,讓學生一拍一個踏步,或搬椅子、或拍手,踩著旋律節拍進行隊型變化,接著音樂突然一變,漸漸加快,表示讓學生抓緊將椅子擺放到位,最后是三個鏗鏘有力的終止和弦,提醒學生迅速坐下做好或立正不動。整個過程教師不用說一句話,而是通過音樂旋律的不斷變化,代替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充滿好奇又樂于配合,很好地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
課堂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良好的結尾可給學生帶來課雖盡而意無窮之感,我們不可忽視這個環節。常用的結課形式有以下幾種:
1.點題式。在教授標題能體現主題這一類歌曲時,結尾時教師可用點題式結束新課。如在教學《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時,結尾教師可直接以宣揚雷鋒精神,號召學生學習雷鋒來結束本課,這正如畫龍點睛,深化了教學內涵,擴大了教學內容的空間容量。
2.聯唱式。將所學歌曲及學生所熟悉的歌曲串聯起來彈奏,讓學生隨琴唱歌,復習鞏固所學歌曲,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歌曲。
3.小結式。用簡練的幾句話,對新授知識進行綜合,或對學生學習態度、課堂紀律予以評估,提出改進要求。這樣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反思,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調了教學重點和難點,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點,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總之,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需要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不斷探索、研究,采用多種方法,充分挖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音樂教育因素,給他們以樂的感覺、美的感受,培養他們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從而讓他們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翱翔、馳騁,真正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1]阮冰.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J].廣西教育,2012(09).
[2]夏海霞.如何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J].品牌(理論月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