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娥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專業建設是任何一所學校教育教學建設的核心,是學校定位、性質、功能和特色的體現,談到開放大學的專業建設,我們有必要弄清楚以下兩個問題,才能建設彰顯開放大學特色的專業。
1.開放大學為什么產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要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以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為核心,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50%,規模達到35000萬人次。要實現這一目標,單純依靠普通高等教育難以實現,必須擴大開放辦學,加強公共服務,搭建終身學習的立交橋。于是,開放大學應運而生,并義不容辭的承擔起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支柱任務。
2.社會需要什么樣的開放大學
面對社會成員多樣性的學習需求,同時又要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開放大學將需突破傳統大學模式,強調開放教育,強調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和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開展遠程教育,向所有有意愿、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學習機會和服務。
系統思維是把認識對象作為系統,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綜合地考察認識對象的一種思維方法。也可以稱為整體觀、全局觀。開放大學專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專業建設指標體系、保障體系和評價體系等要素(見下圖)。

其中專業建設指標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專業培養目標,包含課程體系、師資團隊、課程資源和教學實施模式等;保障體系主要指專業建設經費和專業的組織管理等;評價體系包括自主評估和外部評估,專業運行后,還有學生職業能力測評等。各要素之間和要素內部之間既具有層次性,又具有相關性、整體性和動態性,但都應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中心。只有運用系統思維從全局、全方位、多維度著手專業建設才能尋求系統的最優化,達到專業建設最大的綜合效益。相反,如果只片面強調部分要素的作用,忽視其他要素的作用,就會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所建專業將無法彰顯開放大學特色。
開放大學專業建設要以社會成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導向,遵循現代遠程教育規律,秉承開放辦學與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核心價值,彰顯開放大學特色。在專業布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構建及專業教學實施模式設計、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運用系統思維有效推進彰顯開放大學特色的專業建設。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按照適應需要、專業積累、錯位發展、適合遠教的原則確定專業設置。專業設置是專業建設的前提和基礎,開放大學的專業設置應慎之又慎,切不聽信部分人的只言片語,要注意與普通高校、高職院校的區別,必須深入調研獲取第一手資料進行社會需求與生源的充分論證,確保專業定位及專業名稱準確。通過深入分析嚴密論證確保所建專業必須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學校自身具有開辦新專業的基本師資條件、開設專業與課程的歷史與專業教學經驗積累;同時開設的新專業需與其他開放大學業已申報的專業不重復、區別于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專業教學適合于采用遠程手段組織教學。
第二,在開放、共享的理念指導下,運用系統思維整體設計專業建設方案。專業建設方案是專業建設依據的根本性文本,是進行專業申報最為重要的材料之一。開放大學專業建設方案要在開放、共享的理念指導下綜合分析專業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整體設計專業定位以及相應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課程體系設計與課程建設模式、教學實施模式與條件保障以及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形成一個設計科學、體系完整、內在邏輯嚴密的建設方案。
第三,準確定位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是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主要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定位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內涵。在培養層次上,開放大學目前建設專科與本科兩個層次的專業。一般,專科層次的培養目標定位在知識的必需與夠用,動手能力強,職業素養好;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基礎知識扎實,實際工作能力強,綜合素質好。在培養類型上,開放大學應當定位于職業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或者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或者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在培養規格上,定位在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術,適應生產、管理與服務一線崗位的工作需要。根據專業特點確定學生應掌握的知識與技術、適應的行業與崗位等。
第四,圍繞培養目標,科學設計課程體系,按照“名師名課”原則建設課程。課程體系是專業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中介,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開放大學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要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定位,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生參與的理念,堅持能力本位的導向,體現培養層次與培養規格要求,突出知識的適用性,適合在職成人自主學習,適合于遠程教學實施。將實踐教學融入課程教學體系,除設置集中實踐環節課程外,還要在專業課程中設置實踐性強的課程。根據專業特點在課程體系中要融入培養職業能力(技能)的課程或教學內容,凸顯“課證融通”特色。
關于課程建設,開放大學要善于借助社會優質資源,聘請國內或省內知名教授與行家主編教科書、主講視頻課。按照網絡課程標準建設,確保在開放大學教學平臺上運行。秉持開放、共享的理念,可采用自建、合作建設、整合、引進等多條途徑開展課程資源建設。
第五,合理組建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團隊。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的根本保障。傳統遠程教育的師資隊伍質量與數量一直是成人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開放大學的專業建設要圍繞專業建設需要,組建一支有知名專家指導和實際參與,學歷、職稱、年齡、學科和專業特長符合課程需求、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國內或省內有影響的學者、名師主要擔任專業帶頭人,負責專業建設指導與專業建設方案審定,并擔任課程建設任務。
第六,構建切實可行的教學實施模式。教學實施模式是在相應的理論基礎上,為實現專業培養目標而構建的較穩定的教學結構或程序,具有開放性的動態結構和可操作系的特點。開放大學的基本教學模式是學導結合。推行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輔導相結合、線上輔導與線下輔導相結合、集中面授與導師制輔導相結合、知識學習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個別化學習與小組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推行適合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空間教學、移動學習服務與微課程教學。推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實踐學習、泛在學習、移動學習、微學習等學習模式。根據專業自身特點構建有利于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的、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
第七,加強管理,完善專業建設保障體系與評價體系。專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的組織領導與支持。一要保證經費投入及使用到位。學校為專業建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經費保障及激勵機制,保證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二要按照專業建設的相關要求,建立健全專業申報、建設、管理、評價制度,切實加強對專業建設工作的領導與管理。三要成立專業建設自主評估小組和外部評估小組,建立內外結合的專業建設評價機制,加強監督、考核和評估,提升專業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四要建立社會力量支持與參與機制,每個專業選擇一所高校、一個行業、若干大型骨干企業成立學科專業建設支持聯盟。
整體性是系統思維的核心概念,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系統功能的大小,取決于各要素聯結的優劣和結構的有序程度。開放大學專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全方位、整體籌劃,各要素要協調配合,實現整體優化,才能真正建設一批服務于終身教育的特色專業。
[1]侯光明.系統科學與方法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范咀華,張紹學,楊明享.現代管理基本理論和方法[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
[3]林江湧,吳素梅,宋彩萍.專業定位與專業建設——以上海高校為例[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2,(7).
[4]吳韶華.對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
[5]蔡文伯,高芳.改革開放30年我國高校專業設置的價值取向[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2).
[6]湯勇.試論地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特色專業建設[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3,(6).
[7]鐘志賢.大學教學模式革新—教學設計試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