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抒琳
摘 要 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些實用型和技能型、管理型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而目前的高職院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漸漸浮現,尤其在教育管理之上依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組織結構、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以下就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教學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1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組織管理結構問題
現有的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基本是和普通高校保持一致的,并沒有注意到高職院校的特殊性。首先在部門設置之上,高職院校通常都是按照行政管理的模式進行設立,分為行政部門和教學部門兩個板塊。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通常都是以教學為中心,生產和科研是獨立在教學之外活動。而生產、科研、教學三者之間應該是互相聯系,并且相交相融的,高職院校讓三者各自發展就很難保證實現培養綜合型人才這一目標。
其次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教學管理的組織系統尚未形成。高職院校要培養綜合型人才就缺少不了和企業合作,讓學生將在學校所學到的理論通過企業運用到實際當中。雖然目前眾多的高職院校都和企業存在一定的聯系,也建立了合作結構,但這種聯系和合作都過于表面,并沒有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也還沒有形成將“學程”和“工程”共同治理的有效方式。一般情況企業和學院之間的聯系多是通過例會進行,企業基本不參與教學管理;實踐階段,企業考慮到安全、效益等方面的問題,大部分的學生即便能夠參與實踐也體驗得不全面,不夠深入。所以在實際當中,院校和企業之間合作的價值是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的。
1.2 教學管理缺乏高職特色
目前的高職院校通常設有理論教學管理、實踐教學管理、考務管理等崗位,然后各個崗位的人員根據業務流程分別開展教學管理工作。面對這種分離狀態的管理模式是和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教學不相符合的,且此種管理也并不能達到較好的管理效果。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還有一個大的不同,那就是高職院校的學工交替模式對于學生學習的時間以及期限是和傳統不同的,所以在寒暑假之時可能需要進行學習或者實踐,學期的時間也可能無法固定。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和普通高校相比存在差別,模塊組合的課程打破了學科課程,考試也不僅僅是限于卷面,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進行。但以上講的幾個方面,高職院校現有的教學管理當中卻并沒有注意到,同時沒有體現出其特色。
1.3 教學質量問題
首先在專業建設之上不夠專業。高職院校的專業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上的體現并不明顯,專業的培養在內容和技術之上都比較落后,沒有突出其辦學特色和水平。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較為缺乏專業認可,專業性也不夠強。其次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之時,還是以講授知識為主,因此許多學生的技能方面就相對較弱。較為缺乏對于各項專業技能有效的實訓教學模塊,只是簡單地進行一些教學內容的修補或者拼湊等。
再者教師在教學當中執教不夠嚴格。高職院校實行擴招之后,學生大量增多,而教學資源卻并不能跟上步伐。因此就極其容易出現教室不足、實訓場緊張等資源缺乏問題。同時在教學當中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進度等之時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和規劃,極大地影響課堂效果。最后在教學質量之上的監控不夠。對于教學質量的監控較為偏重課堂教育,在其他教學環節和過程監控就較為輕松。雖然實行了學工結合,但是還是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在實踐之上就較為缺乏。而且對于學生的理論和實踐之上的監控,企業也并沒有參與其中。
1.4 課程改革不及時
目前的高職院校課程的體系變化一般不大,教學內容也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較為陳舊;實踐教學設計不合理,效果不佳;課程和內容還局限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并沒有結合高職院校現在的具體情況和發展要求。總的來說現有的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是較為落后的,教材內容和普通高校差別不大,并沒有體現出高職院校的教學特色。進行實訓教學之時,參與的一線工作人員較少,使得教學內容和實際要求出現脫節現象。
2 對策
2.1 完善教學管理結構
針對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特點,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管理之時應該積極地和相關企業共同合作。讓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到教學管理當中,結合高職院校的特色和企業的需求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計劃和目標。可以設立工學結合的管理委員會,并且讓學校和企業的人員共同管理,真正建立一個從上級到下級,內外相結合,學校和企業結合的管理模式。保障課程的設置、教學實施等是符合社會和學生需求的。真正培養學生走出校門和實踐相結合,實現高職院校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企業的目的,成為綜合型應用型人才。
2.2 改變教學管理流程
針對目前教學管理的分離狀態,高職院校應該在教學實施規劃、教學質量監控、教學組織實施三大管理環節之下進行。在三個環節當中教學組織實施是直接面向學生的,所以它屬于中心環節,并且教學實施規劃的出發點和目的都是它,而且要將教學組織實施做好還必須依賴教學質量的監控,保障其教學效果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在如此的一個管理流程當中,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會受到各個方面的監督和管理,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就必須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教學模式,保障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3 推行施工現場教學
首先,作為施工現場教學的施工技術人員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組不同學生分別擔任施工、質檢等工作。同時配置相應的施工技術人員帶領進行開工前的技術交底,實施過程當中的技術指導和注意事項。其次,完工之后技術人員應該指導施工隊長對于施工人員、安全員等,進行每一道工序的質量和安全檢查。其中每一組也應該有一個材料員,負責對材料、工具等,進行歸置、回收等工作。
2.4 完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應當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相結合,應該要遵守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則:第一,堅持以培養技術應用型為目標的原則;第二,堅持培養能力為核心的原則;第三,堅持多元整合原則;第四,堅持動態開放原則。
3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在教學管理之上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結構問題、學生的專業性不夠、教學質量不高等。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從完善管理結構、改變教學流程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完善。高職院校相對于普通高校而言有著其獨特性,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今后的發展當中注重發展特色教育,達到培養綜合應用性技術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胡潔.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5:39-41.
[2] 龍麟,周丹.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0.10:79.
[3] 方靜.山東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3.
[4] 王瑾.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改革創新研究[D].蘇州大學,2010.
[5] 湯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3:172-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