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雅聰
【摘 要】如何將語文課上出質量來,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熱切深入探討的問題。體驗式教學是其中的一種。體驗式教學的有效做法該怎么樣,本文從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說起,探討了一些問題。
【關鍵詞】體驗;運用;活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體驗”為核心,對教學提出了“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等要求。把這些要求貫徹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就是體驗式教學。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概括起來其實就是三句話:走進去,動起來,跳出來。
首先是走進去,走進語文
我們常說,語文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傳統語文課堂的通常做法是,這些知識很重要,你們一定要掌握,筆記要做,回去要背起來。學生就是一個桶,老師覺得該掌握什么就拼命往里面塞。桶塞滿,桶撐爆了,桶還是桶,并不會因為塞滿各種知識,這桶就變成有知識的桶。
體驗式教學則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帶著自己的生活感悟,走近語文,走進語文。就像一塊海綿一樣,融入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吸滿海水,吸滿知識,將知識與自身融合在一起后,海綿雖然還是海綿,但已經是一塊飽含知識的水分子的海綿。
舉個例子說,在教學《一個這樣的老師》一課時,老師教完課文告訴學生,學習知識研究學問,我們要有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精神。老師按部就班地教,學生程式化地學,至于這所謂的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精神,學生能否深所觸動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學習中去,那就難說了。體驗式教學可以這樣來教。上課伊始,老師設問:同學們,你們上過同學、父母、老師或者什么專家的當嗎?請上過當的同學來講講自己的親身經歷。之后,老師再引發學生思考,我們為什么會上當?因為信任,相信友情親情,迷信權威,有時候我們會失去了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偏聽偏信,盲聽盲從。把學生生活中的故事挖掘出來,帶著生活的感知,然后開始上課文。相互印證之下,學生可能就會深切的感受到,獨立自主的思考問題,不迷信權威,不偏信成見,勇于質疑,善于質疑,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中,都是非常良好、非常重要的思想行為習慣。也許傳統教學也會這樣的引導學生思考。但傳統的教學只是以這為例子來驗證課文的內容。體驗式教學則不然,它先帶起學生的生活感知,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為引,以課文內容為證,深切感受并掌握課文傳達給我們的精神。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和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出發點不同,教學效果當然也不一樣。
其次是動起來,帶活語文
傳統語文教學,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抄抄,寫寫,讀讀,背背。語文課堂是靜態的,老師認認真真站在講臺上講,學生安安靜靜坐在座位上學。老師讓我學,我就學;老師讓我背,我就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這樣悄悄地淹沒在一堂又一堂的語文課堂中。魯迅先生說,學習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傳統課堂里,學生眼到了,因為上課不準睡覺;手到了,因為有筆記要做,有作文要寫;口到了,因為有課文要讀,有老師提問要回答??晌┆毿臎]到,因為一切學習都是被動的,不是自己主觀愿意去學的。
體驗式教學,眼到去觀察,手到去創作,口到去表達,心到去體驗。如,教學《找春天》,課前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來到郊外,走進田野,融入大自然,用鼻子去呼吸新鮮的空氣,用耳朵去聽各種美妙的聲音,用手去觸摸晨露的清涼、小草的柔嫩,用心去發現春天的奧秘;教學《當代神農氏》,讓學生先到田野里去走訪,了解一下,農民伯伯是如何播種水稻,查找資料,了解有關水稻種植的一些科學知識,再來學習課文;教學《長江之歌》,讓學生自己為課文找配樂,并進行配樂朗讀背誦。當做完這一切,你讓學生不愛學語文,都難。
美學家王朝聞指出:“只有訴諸感覺的東西,才能引起強烈的感動?!笨涿兰~斯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感知開始的。”當學生動起來了,親身去體會,親手去操作,親眼去觀察,而不是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地坐在座位上被動地學習的時候,我們還用害怕語文課生動不起來嗎?還用擔心學生學不好語文嗎?
第三是跳出來,活用語文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強調學以致用。可是語文學習,我們真正做到的往往局限于多看幾本書,多寫幾篇作文。渠道狹窄,方式單一,在語文課里學語文,也只局限在語文課里用語文,真正將語文課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學習中去,是少之又少。
體驗式語文教學,就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拓寬運用語文知識的渠道,讓師生在“寓教于樂”中教語文、學語文、用語文。除了常規的語文教學活動,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賞析式的活動,讓學生自己選擇平時感興趣的佳作,進行朗誦、聆聽、品味、賞析,在感受體驗中受熏陶,起共鳴;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各種競賽,在配音賽、演講賽、朗讀賽、成語接力賽、擴句擂臺賽等活動中將語文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起來;老師還可以組織小組合作探究式的質疑解難、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本劇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獨立思考、標新立異,把語文知識活學活用,把語文學習做得有聲有色。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體驗式教學肯定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方法,但卻可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方法,在自主、多元、個性化的語文課堂里,讓學生想學、善學、堅持不懈地學。
【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張天寶.《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達埔楚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