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宏
【摘 要】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提倡更多地關注學生視野下如何開展學習活動。本文把教師從學生、學習等角度來設計課程學習的目標、任務、問題、活動乃至學習反饋和課外作業的工作叫學習方案的設計。筆者用案例方式綜述了自己近3年設計學習方案的獨立觀點和有效做法,供同行研究斧正。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習方案;設計
從學生、學習等角度來進行教學設計不知不覺成了方向。本文以初中物理《平面鏡》為例,來介紹學習方案的結構、內容設計和常態教學反思的處置辦法。
學習方案的標題一般設計為課題,內容則是經過切割后可以在正常的45分鐘內完成的學習內容。例如:“課題:3.4平面鏡1”,即蘇科版八年級第3章第4節第1課時。
學習方案把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的設計整合在一起,避免重復。學習重點是在學習目標文字下方劃單劃線,學習難點則劃雙劃線或做其他標記以示區別。學習目標需要將三維教學目標先進行融合,然后再負載到具體學習任務之上。學生課前的準備也是以常態課課前,學生能做的準備為主。案例如下:
明確學習目標,關注學習重點,挑戰學習難點:
1.知道平面鏡的基本特點。
2.經歷探究過程,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要求課前完成的任務:
準備好文具、草稿紙,瀏覽教材和伴學單的內容,讓自己和學習小組成員安靜下來。
學習方案把學生在課堂上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和相關的問題、活動、反饋等內容梳理并排組好。學習任務以問題式并任務完成的主要方式設計?;顒有蛱栿w現章節和序次。如0341即第3章第4節第1個活動。學習活動前需要準備的器材不提倡集中序寫,而是根據方案設計用字框框出,提高教師設計方案的效率。案例如下:
要求課堂完成的任務:
學習任務一、梳理:生活中哪些界面可以看作平面鏡?
0341⑴閱讀理解:平整且能反光的物體表面叫“平面鏡”。從平面鏡中可觀察到鏡前物體的“像”。
⑵實驗探究1:用力彎曲一塊平整的薄不銹鋼鋼皮并觀察它,確認鋼皮在____狀態時屬于平面鏡。
⑶實驗探究2:嘗試從提供的金屬勺(或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觀察自己的像,并完成填空:
①你猜想---平面鏡中像的大小與形成像的物體大小____(可能/不可能)相等。
②你體驗---照平面鏡時,若你在舉左手、眨右眼時,鏡中的“你”在舉____手、眨____眼。
學習方案在每個學習任務之后設計有“實錄與反思”板塊。主要功能是真實記錄課堂教學活動中發現的教學準備備忘,課堂上生成的經典問題及處置策略等。教學反思不提倡集中在課后寫些不痛不癢的話,而是言之有物地針對教學實際進行建議或小結。案例如下:
實錄與反思:⑴不銹鋼鋼皮尺寸約20cm×25cm,學生實驗共需25塊,2人一組,預先要將邊緣毛刺和角落都磨掉,防止意外傷害到學生?、瓢济骁R、凸面鏡、平面鏡各12塊,4人一組,加上教師的1塊共13套,也可用不銹鋼勺,勺頭的里面是凹面鏡,勺頭外面是凸面鏡,勺柄平面則是平面鏡?、且3终n堂良好的照度,用鉛筆做物體也很容易觀察它在3種面鏡中的成像區別!⑷課堂上需要用紀律和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方案的課外作業,應該在復習預習類作業、深化理解類作業、拓展學習類作業和探究創新類作業中做選擇。復習預習類作業是課堂學習行為的伸展與補充,是作業的重點。深化理解類作業主要是以一題多變、一變多問、一問多解的方式從思維方法的滲透和物理技能的培養方向來編撰。拓展學習類作業應該基于育德、閱讀、梳理、應用和實踐等功能進行設計。探究創新類作業則應從物理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出發,選編些開放型、趣味型、觀察型、探究型、創新型和綜合型的問題。案例如下:
要求課外完成的任務:
1.完成教材P69www第2、3、4題.。
2.兩人一組分站在無色窗玻璃里外,同學甲的手在玻璃前面運動,同學乙的手在玻璃后面同步、對稱運動,互換角色訓練到熟練為止,參考下列填空,把活動概要記下來:
⑴“手上有光時平面鏡中的像”比“鏡子上有光時平面鏡里的像”要____(亮/暗)。
⑵甲的手靠近玻璃鏡面運動時,乙的手要做____的運動;
⑶甲的手向上運動時,乙的手要向____運動;
⑷甲的手做順時針運動時,乙的手在甲看來要做____運動。
⑸小孔成像時,物體與像左右、上下的運動方向都相反。那么,平面鏡成像時,物體與像在左右、上下等方向上的運動方向____(相同/不同),轉動方向____(一致/不一致)。
3.嘗試用不同表述方法來總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①像物連線與平面鏡____;像物大小____;像物到鏡面的距離____。
②像與物關于平面鏡____;像是____(實像/虛像)。
③若小孔成像特點描述為“倒立”、“u>v,縮小,u=v,等大,u 則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描述為“___”、“____”、“____”。 4.嘗試并評價一下,用點燃的蠟燭、雙色棋子、F字架、發光二極管做的F字板來研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各有什么優缺點? 5.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在潛望鏡、平面鏡魔術箱等2件課外制作中,選做一件進行班級交流。 實際教學時,教師用學習方案,學生則配用“伴學單”。伴學單的內容只要集中呈現課前、課堂、課后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即可。常態課堂教學中,學生更多地需要明確的是學習任務、建議用學習范式和效果反饋,伴學單無需贅述三維目標和學習保障等內容。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龍虎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