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健杰
摘 要:了解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現狀,研究我國畜牧業在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對策,以指導我國畜牧業科學、可持續地發展。這對滿足人們需求、改善農村經濟結構、發展我國的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從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畜牧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1-0156-02
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于日常畜牧產品的消費不斷增加,同時也對畜牧業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低抗生素和無有害藥物殘留的綠色畜牧產品備受人們喜歡。眾所周知,畜牧業和種植業為農業的兩大支柱,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1 我國畜牧業發展現狀
畜牧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的大量投入、政策的大力扶植、相關科技的普及,使得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步伐加快,擁有了一些專業化、集約化的養殖基地。但從總體上來看,經營單一粗放、養殖規模小、環境落后、效益低下、缺乏資金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制約因素,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從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來看:丹麥和新西蘭最高,達到90%以上;愛爾蘭、荷蘭、瑞典和德國在70%以上;美國在50%以上;而我國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只有35%,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因此需要科學地發展畜牧業,在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又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2 我國畜牧業存在的問題
2.1 畜牧業成本高
如今飼料價格上漲較快,導致畜牧業成本增加,使農民養殖戶望而卻步。
2.2 忽視選育優種
許多養殖戶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不進行選育優種,所以畜禽生長較慢、自然抗性差、繁殖率低,導致養殖經濟效益低。
2.3 資金不到位
銀行支持和政策扶持還有所欠缺,導致許多養殖戶無處貸款,限制了畜牧業規模化的發展。
2.4 科技人員缺乏
畜牧業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對選種、選址、建立圈舍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而基層卻缺乏這類專業化人才,從而影響了畜牧業發展。
2.5 產業化程度低
大多數養殖戶和生產企業停留在初級水平上,存在著畜牧產業分散,組織化、標準化生產程度低,信息交流共享差,深度加工層次低等特點。
2.6 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不健全
如今質量已成為畜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但近年來,由于動物疫病頻繁發生,影響了畜產品的質量,限制了出口和內銷,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社會影響。此外,由于利益的驅使和觀念的淡薄,濫用違禁藥品和抗生素的情況普遍存在,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藥物殘留備受人們的關注。所以要采取科學的辦法來解決以上問題,提高畜產品的質量,保證食品安全。
2.7 畜牧業市場化緩慢
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畜牧業產品在品質、包裝、品牌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2.8 信息傳輸渠道不暢通
沒有建立完善的畜牧業信息系統平臺,不能使生產與需求信息及時共享,導致供給過剩與需求短缺等供需不平衡現象發生。
2.9 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
不能及時處理畜牧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糞便、污水、飼料,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3 解決的對策
3.1 建立標準化的畜產品生產
目前,丹麥、新西蘭、瑞典等國在畜產品生產上建立了統一的標準。但由于國情、生活習慣等差異,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畜產品質量標準。因此,要根據我國畜產品所要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建立適合的標準,圍繞其畜產品質量標準,從飼料生產、畜牧流程、屠宰加工、上市銷售等環節進行嚴格控制,生產低污染、低藥物殘留的畜產品。
3.2 完善畜牧業生產的各項管理
科學地分析國內外畜禽產品的供需形勢,優化、調整畜禽的生產。參照發達國家,做好我國畜牧業所需的飼料監測、畜牧業生產的防疫等工作。同時,加強對飼料添加劑和獸醫藥品的監督管理,杜絕含有瘦肉精等添加物的畜產品出現。
3.3 加強畜牧龍頭企業的影響力
相對于丹麥、新西蘭等畜牧業大國,我國畜牧業龍頭企業較少。龍頭企業的作用不可忽視:其具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擁有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可以生產出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產品。所以優質的畜牧業龍頭企業可以帶動一個地區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畜牧業快速發展。
3.4 發展生態養殖與環境控制
飼料添加劑是畜牧業的首要污染源,會對土壤造成污染,影響作物生長,更嚴重的是對肉品食用人群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不經處理的糞尿和其產生的有害氣體,會導致傳染病、寄生蟲等污染,對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所以,應將畜牧業產生的優質有機肥用于種植業,再將種植業生產的綠色飼料用于畜牧業,以減少污染,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編輯:白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