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莎莎
摘要:現如今,我國的全球化進程正日益加快,這對國民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畢竟,隨著國家對外交流的不斷增多,國人始終要走出國門。因此,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對于21世紀的國民來說,是十分迫切的。就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國人學習外語,其主陣地還是課堂,還是學校。所以,身為教師的我們,就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以便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英語運用能力。本文具體分析了中學生在英語口語表達方面常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同時還提出了提高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存在的問題;方法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2-0128
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已是眾所皆知: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生活的全球化,我國對外開放的進程日益加快。學習和掌握一門外國語,開展對外交流是對21世紀國民素質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對口語、聽力訓練不夠,大部分高中畢業生口語發音不準,說話不流利且聽力太差,無法用英語進行交流。因此,培養好中學階段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勢在必行。
一、中學英語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某某學生作業、考試都不錯,就是上課不舉手,不喜歡發言。”也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筆試成績好,口語卻很糟;在交際活動中,有的學生心里想的挺不錯,一到口頭表達就抓耳撓腮,表達不完整;還有的學生自由會話時語言流暢、思維敏捷,可一到正式發言就吞吞吐吐、結結巴巴等等。諸如此類的現象俯拾皆是,筆者大致分析了一下,發現大都是由于這些原因造成的:學生對口語不感興趣;內心焦慮緊張;表達時注意力不集中;學生的個性差異。那么,怎樣才能解決學生口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呢?
1. 培養口語表達的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只有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起色。教學中可采取創設情景、短劇表演、小組對話、講故事、學唱歌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緊密結合,不斷給學生以表達的機會,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培養他們對口語表達的濃厚興趣。
2. 糾正學生口語表達錯誤時的策略
現在的英語教學注重訓練交際能力,因此課堂上有大量的英語信息傳遞和交流,學生的聽說活動大大加強。在活動中,教師往往是高度警惕地聽著學生所用的每一個詞句,一旦發現學生在語音、語調、語法上有什么差錯,就馬上打斷糾正,這種見錯就糾甚至打斷學生的對話的方式,不僅打斷了學生的思路,影響了學生的完整表達,而且長此以往,學生考慮與擔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無語法錯誤,過多的注意語言形式的正確性,還有的學生總覺得自己的英語基礎差,語音語調不標準,怕開口,缺乏自信心,漸漸就會失去口語表達的愿望。因此,教師對學生交際中的語言錯誤應注意策略,以不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不挫傷其積極性為原則,盡量忽略學生的錯誤,采取鼓勵、肯定的態度糾正其錯誤,消除學生怕錯誤而不敢開口的心理焦慮,使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愉快體驗,增強口語表達的信心和愿望。
3.強化有意注意,培養獨立完整表達的習慣 教學實踐表明,有時在學生“卡殼”,即發生表達障礙時,如果馬上救助,常常會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難以獨立地完整地表達。教師要培養學生自我完整表達,首先應了解學生,熟悉學生的知識水平,輕易不要開口相救。可以多檢查、提問,隨時引導他們集中注意力,漸漸養成獨立完整表達的習慣。
4. 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教學和訓練在面向大多數學生的同時,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分別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如性格外向的學生活潑大膽、反應迅速,對此類學生應采取吹毛求疵法。在保護他們積極性的同時,對他們從嚴從高要求。讓他們說的對、說的準、說的好;性格內向的學生,動作遲緩,反應速度慢,應采取激勵法,著重培養他們敢說和愿說的良好習慣,鼓勵他們敢于發言提問。因材施教,這是解決口語表達中的問題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二、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分析
1. 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才能在學習時積極主動,取得較滿意的學習效果。朗讀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生爭強好勝,表現欲強,筆者利用學生這些特點讓朗讀水平較突出的學生領讀或示范朗讀,這樣可激發其他學生的參與意識,形成競相朗讀的學習氛圍。筆者對朗讀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和適度表揚,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自信感、成功感,從而進一步加強學好英語的信心。
2. 朗讀改善學生的語音語調
筆者鼓勵學生多聽多模仿,清楚、準確地發好每個音,要求學生每天抽出半小時聽和讀,平時上課時有規律地進行朗讀活動。在這樣的訓練之下,學生的語音準確了,語調正確了,節奏感也強了。
3. 朗讀提高學生的口語流利性
每天朗讀課文能強化學生的語言輸入,提高他們對詞匯、句型、固定表達的記憶效率,增加語言積累。對平時堅持練習朗讀的學生來說,他們在交流中往往可以比那些沒有朗讀習慣的學生更自如地表達自己,更準確而流利地使用英語。朗讀活動擴大了學生的口語詞匯量,反復朗讀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流利程度。
4. 朗讀提高學生的口語準確性
筆者要求學生朗讀時與聽錄音同步進行,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按英文習慣表達自己,在正確的語音語調基礎上,準確順暢地說出地道的英語。筆者認為這是因為朗讀練習中學生更多地接觸并學習了套語,充分肯定了套語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學生利用現成的套語不僅可以明顯提高流利程度,有時還能保證準確性。使用套語不僅是外語學習的一種策略,還是言語交際的一種策略。
5. 朗讀加強學生的記憶力
朗讀是記憶的基礎。朗讀的過程要經過準確識讀單詞,再通過視覺神經傳到大腦神經中樞指揮發音系統準確地發出語音,在連貫的、系統的、成篇的、不間斷的識記中視覺準確捕捉單詞的能力、視覺神經迅速的傳導能力、大腦神經系統對發音系統的指揮調控能力等,均得到扎扎實實的培養和提高。朗讀時需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朗讀可以鞏固學生的已學知識,因為課文是由詞、短語、句子等組成,涉及語音、語法、詞匯等,要想較好地朗讀一篇短文,學生必須對它涉及的各種語言知識有所理解。
總之,要遵循英語的規律,扎扎實實地進行朗讀訓練并持之以恒。朗讀不僅能增強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的興趣,改善語音語調,而且能強化英語語言輸入,增加語言積累。學生對朗讀中接觸到的單詞、習語、語法、句型甚至篇章的行文深入理解和記憶,為口語表達的準確性、流利性打下基礎,從而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作者單位:內蒙古烏蘭浩特市第八中學 1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