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梅
摘要:眾所周知,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成功與否。在英語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形成樂學、愛學、會學的學風,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心理效應;英語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2-0127
在英語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形成樂學、愛學、會學的學風,從而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從六方面談談心理效應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激發成就心理,激勵學習動機
成就心理,是指人期望通過努力達到成功的心理。可以說,每個小學生都充滿著求知欲,都有成就心理。這種成就心理使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向預定目標發展,直到達到教學目標,由成功心理產生成功效應。當學生產生“成就心理”后,教學就真正做到了“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習就有了動力。如教學《 Lets go to the park 》時,教師出示一幅幅風景優美的照片,并說: “ Tomorrow is Sunday. Where will you go with your friends?”教師邊板書邊翻譯,并告訴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用英語跟別人交流自己想去哪兒。”這樣,明確地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準確“定向”,學生就形成了成就心理,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期望通過努力成功實現這一目標。
二、優化期望心理,提高學習自信心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對教師充滿期望,期望教師尊重他、信任他,期望他在教師心目中是一位好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可使學生感到一種莫大的信任。這是一種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力量,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暫時不能回答問題時要耐心啟發,使教學雙方的情緒和諧起來,并用期待和信任的目光鼓勵學生,相信他們能自己解決問題。
有一次,筆者教完“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 And you?”的內容后,對一位躍躍欲試的學生提問:“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他站起來,脫口而出 “I m fine,too.”班上的同學立刻哄堂大笑起來,他在同學們的笑聲中臉漲得通紅。筆者用手勢制止住其他同學的笑聲,對他說:“Try it again,please.”他想了想,終于回答了“Fine, thank you. And you? ”在這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筆者始終用期待的目光看著他,讓他覺得自己被教師期望著,教師對他充滿了信任,促使其成功地解決了問題。可以想象,如果當時筆者的反應是板著臉訓斥一句或嘲弄一句,這個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許就會一落千丈。
三、滿足被賞識心理,促進自我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被教師和同學賞識是激勵學生的重要手段。學生的一次發言得到教師的贊許,一技之長得到肯定,一次作業得到表揚,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強化學生的自信,促進自我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不要吝嗇“Good.” 、“Very good. ”、“Youre very clever. ” 、“Youve did a good job.”等評價語,讓它們成為孩子努力的動力,奮發向上。記得班上有一位成績較差的女生,她書寫的作業特別美觀,筆者把她的作業貼在“優秀作業展覽”中,并對她說“只要你肯努力,你的成績一定會像你的作業那么優秀。”果真,她上課時思想不再開小差了,發言也踴躍了,就連課后也能主動找教師問問題。所以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揚長避短,養成他們擇善而從,從善如流的風尚,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四、注重公平心理,轉化內在力量
教師是一個班級的領導者,他對學生應如上帝般公平。心理學認為:不公平會使人心理進入緊張和不安狀態,會影響人的行為動機,導致學習積極性下降和學習效率降低。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所有的學生都應該一視同仁,切不可因為自己的好惡或學生成績的優劣而產生不公平待遇,在選擇學生回答問題時,應把目光投向大多數同學,而不能只把“焦點”放在幾位同學身上,令其他同學覺得不公平,產生厭學情緒。
五、優化平等心理,推動教學相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處在主體地位,二者是平等的。一旦學生認為他們的教師和自己是平等的,認為教師已和他們心相連、心相通,那么他們潛在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就會充分喚發,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試想,如果教師只是拿“權威”來逼迫學生學習,動不動就訓斥一番,教訓一通,凡事只考慮到自己,從不站到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學生與教師之間關系始終處于 “緊繃狀態”,怎么能教學相長呢?
六、摒除僥幸心理,提高學習認識
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存在這種心理:如果老師不叫我回答,我就可以混過去了,能偷懶則偷懶。對于這種學生,教師要加強學習目的、意義的教育,使他們認識到學習態度必須要端正,學習是來不得一點馬虎的。“僥幸”只能逃得過一時,最終后悔的還是自己。所以,英語教師要使學生提高認識,從而使其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作者單位:湖南省岳陽縣第四中學 4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