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鈺
【摘 要】現代教育思想已愈來愈多的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創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維能力的開發,與自主探究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著力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期達到對學生多種心理機能和學習的綜合性智能的發展。
【關鍵詞】地理教學;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發展
21世紀知識正在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未來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其結果必然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才。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世界各國紛紛對本國的教育系統作重大改革,而我國的新課程改革也正進行的如火如荼。新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就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教師就要通過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升及多種有效途徑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新課程中,教師思想觀念要更新,教學行為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要轉變,師生要共同成長。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豐富地理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思考、觀察、創新、探究的欲望。教師要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注重課堂的預設與生成,關注學生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期,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動中。作為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學習,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努力創造和擁有自己的教學個性,以期對學生多種心理機能和學習的綜合性智能的發展都有幫助,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大膽地、主動地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適時地給學生點撥,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構建新知,提高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首先要培養興趣,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一種選擇性態度,是學習活動的自覺動力,是鼓舞和推動學生探求新知識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個能動的過程。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推動力,是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探求新知識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個能動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總是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等方面,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從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例入手,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設置懸念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如:學習“大氣熱力作用”時,給出地月表面溫度對比材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陽直射的地方,溫度可達127℃,夜晚則降到-183℃。問:同為宇宙中距離太陽相當的天體,宇宙造物為什么厚此薄彼呢?留出懸念,在學完“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的兩個熱力作用之后,再搬出課前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學生應用新知識解決了疑難,學習地理興趣濃厚。
2.利用教材中有趣的故事、事件、小品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海陸變遷,讓學生用透明紙在小地球儀上描畫非洲和南美洲,看他們的凹凸是否吻合,再聯系魏格納的科學探究之旅,讓他們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魏格納為了全人類的科學事業而現身的精神,又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學生在活動中,在體驗中探究動機會油然而生,疑問自然形成并想辦法解決,教學的三維目標也達到了。
3.進行角色扮演,體驗地理知識。
新的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地理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地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扮演的角色一般分為人物角色和地理角色兩大類,其目的都是為了生動形象地去解決一些地理問題,使靜態的地理事物動態化,便于學生掌握。
4.聯系日常生活實際,學習應用地理知識,提高學習興趣。聯系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可以使課堂更加的活躍,因為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會有更多的學生有發言的機會,這樣也會有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逐步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5.培養學生的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拓寬學生視野。教學內容,是對學習活動產生興趣的主要源泉,不斷變換教法,使興趣產生遷移,形成新的興趣,把學習不斷引向深入。
二、其次好的教學策略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1.建立融洽的師生情感,營造良好氛圍
如:上課前,提前到教室和學生聊一聊,以樂于聆聽的態度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聲,以友好、寬容、民主、平等的方式和學生交往,極力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環境。只有在這種環境中,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樂于學習。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設置情境教學
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手段創設情境,建立情境式課堂教學,可以引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與地理教學內容聯系較緊密的地圖、多媒體地理課件、與地理內容有關的詩歌、音樂;時事地理材料等都可以作為創造情景的媒介。地理課有比別的學科更多的圖像資料需要收集和演示,多媒體可以將文本、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都種信息組織編制成交互性、可以將教學中,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的變化過程、細微的結構等,通過動畫模擬、局部放大、過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決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
學生的智能是有差異的,學生的學習不可能每一個、每一次都是“一帆風順”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預知到哪些學生會遇到哪些困難,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學習遇到障礙,而且經過努力也克服不了時,教師應予以提示,盡量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
4.積極評價
在教學中,教師的恰當的評價對學生具有鼓勵、引導作用,反之,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因此,教師對學生地理學業的評價應注意評價的發展性和科學性。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學生學習上的“閃光點”,對學生的一點點進步,都給予盡可能多的表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最后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習好的學生是“配角”,更多的學生充其量是陪襯的“演員”,甚至是觀眾或聽眾,而新課改要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以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使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給全體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學生會集中精力參與進來,教學效果才會有大幅度提升。作為一名現代教師,必須改變傳統觀念,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
新時期需要的人才要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關鍵,這也是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才能使學生實現自我更新,具備創造才能,才能拓寬學生自主發展的天地,我們要相信每個學生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
根據地理課的特點,我們一定要注重學生讀圖、觀察、思維、創造等能力培養,而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給學生受用終生的知識,因此要教會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作為教師應從多方面進行教學研究,教法改革,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方法的養成,讓他們學會怎樣學,而且在樂中學,學中樂,才是學生獲得自學能力的金鑰匙,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的任務不單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只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會學習了,我們的教學效果才真正會提高。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