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銳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設計舞臺化的理論教學講臺是對傳統講臺布置的一種改革。現代中職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較強,設計與應用舞臺化的理論教學講臺正是為了達到活躍學習氣氛、增強課堂吸引力、提高知識傳輸效果的教學目的。
舞臺其實是藝術的一個集中展示空間。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包括舞臺布景、燈光、音響、色調的搭配等多方面元素,通過這些元素的合理配合,就能很好地傳遞藝術作品的信息,給觀眾帶來高品質的藝術感受。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師的舞臺就是講臺,觀眾就是學生。教師的教學同樣要通過講臺的布置、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等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二者具有很好的共通性。
解剖學的理論教學具有很好的直觀性,尤其是運動系統的知識講解,能在布景、背景音樂、色調等方面參考藝術舞臺來拓展演示空間。比如上肢肌的講解,除在講臺周圍懸掛有關上肢肌的正面、側面和背面的彩色掛圖外,還可加掛上肢肌各種運動狀態的彩圖。在講臺一側設置投影機與白色投影幕布,還可以在講臺上放置一小盆綠色植物。這樣的講臺布置在上課前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使學生的學習緊張感得到一定緩解。
舞臺化講臺的軟環境是指授課教師利用講臺硬環境設施,借鑒小品、相聲等藝術形式的教學語言、語氣、肢體動作,將其與課堂內容巧妙結合。比如在講授顳下頜關節運動方式這部分內容時,先請學生回憶與模仿顳下頜關節運動幅度明顯的牛吃草時的嘴部動作,接下來播放牛吃草的漫畫視頻,然后請一位學生到講臺上的投影燈前做出顳下頜關節的上提、下降、側移等動作,最后由教師或學生代表進行點評。再比如演示小腦功能損傷的表現時,設置醫院場景,教師以有緊張感的配音、柔和的暖燈光,讓學生扮演患者,做出小腦萎縮致功能受損的表現,如跨閾步態、蹣跚步態、指鼻試驗等。把學生做出的這些動作投影在幕布上,有利于坐在后排的學生看清楚,且學生夸張的動作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配樂也烘托了教學氣氛。利用這種舞臺設計形式開展教學,可提高知識的趣味性和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只有掌握了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并熟悉臨床實踐,才能適應這一要求。因此,在舞臺化講臺的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學科知識。其次,教師要扮演好“導師”的角色。教學中,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策劃者,學生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我們在充分體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的主導性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1]。教師要注意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再次,教師要不斷提高課堂把握能力。教師授課應緊扣教學內容的主題,避免浪費時間。另外,教師需要補充大量專業知識以外的多種藝術表現知識,在“舞臺”上將專業知識以小品、相聲、舞蹈、體育運動等形式藝術地展現出來。比如在學習上肢肱二頭肌位置與形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上肢暴露出來,做一些健美比賽運動員展示肌肉線條的動作,并附加一些擺動上肢的動作,以增強課堂感染力。在學習面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時,教師可以適當把表情做得夸張一些,并模仿臨床上相應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或者把一些授課內容設計成小品等表現出來。當然,運用這些方法的前提是要牢固掌握所講授的知識。最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中職學生大多數比較活潑好動,對舞臺化講臺非常感興趣。有相當多的剛步入中職學校的學生,他們在中學階段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這些學生需要中職教師的良好引導。教師要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了解學習任務,要求他們在接受任務后,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討論、學習,自主掌握知識[2],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展示,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這對提高參與舞臺化講臺教學活動的質量大有裨益。另外,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避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耗時過多,提高動手速度與質量就顯得很有必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激發學生創作、合作與表演的熱情,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在舞臺化教學中,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抓住其閃光點,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潛能。在學生演示學習內容時,教師不應過分限制學生的言行,而應多鼓勵與表揚,此舉不僅可保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還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講臺的舞臺化設計布置并實施,可以改變傳統講臺相對單調、嚴肅的氛圍,使講臺環境與教學內容、過程相融合,讓講臺變成學生的舞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不僅有利于滿足學生快樂學習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還有利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實實在在地提高教學效果。
[1]張宜香.讓講臺變成學生的舞臺[J].新課程學習,2010(12):155.
[2]王娟.講臺舞臺平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活動式教學法探析[J].大家,2010(1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