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青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430)
近年來,隨著普通高中和大學的不斷擴招,大多數學生在初中畢業之后都選擇了普通高中,而選擇中職的學生大部分是因為沒考上高中,其知識基礎比較差,學習能力欠缺,學習效率不高,但他們的智力素質并不差,思維敏捷,動手能力較強,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適應性強。面對這樣的教學對象,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就成為中職教師關心的一個問題。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是用化學的方法從分子水平來研究生物體內基本物質的化學組成、理化性質和生命活動中所進行的化學變化的規律及其與生理機能的關系的一門科學[1]。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我校中職制藥相關專業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課。但由于生物化學內容繁雜、理論性強,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歷年來都是學生倍感頭痛的課程,也是基礎醫藥學課程中最抽象、最難懂的學科之一。
現在醫藥專業學生所學的生物化學,根據其內容可以分成以下4個知識模塊:第一個模塊為緒論部分,主要介紹生物化學的研究范圍;第二個模塊為組成生物體的基本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和性質,即靜態生物化學;第三個模塊為生物體內物質的新陳代謝,即動態生物化學;第四個模塊為生物體基因信息的傳遞與表達。這4個知識模塊內容相對獨立,同時又密切聯系。筆者結合教學對象、學科特點以及自身中職生物化學教學實踐經驗,根據生物化學的具體模塊,總結了以下幾種針對中職生物化學的教學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緒論作為生物化學的第一次課,其作用不言而喻。如果能夠在緒論部分的學習中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將對后續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筆者認為,在緒論部分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生物化學“是什么”、“學什么”、“為什么學”和“怎么學”這幾個問題,為學習生物化學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是什么”就是講解生物化學的定義,但是對于初學者,馬上就講解抽象的概念是難于理解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后面的“學什么”和“為什么學”來加深對生物化學概念的理解。筆者認為,在緒論這部分內容中,最重要的就是“學什么”,“學什么”實際上是把生物化學看成一個有機整體,先對生物化學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后對它進行分析,分成不同的分支,可以把整個目錄給學生看,讓學生對整個知識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在解決“為什么學”這個問題時,筆者主要介紹生物化學的發展史以及一些生物化學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讓學生在這些研究成果中發現,原來生物化學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同時舉一些與醫藥相關的例子,讓學生知道生物化學與醫藥學的相關性,比如:生物化學為新藥的研發提供了理論、概念、技術和方法[2]。
所以,筆者認為,在緒論部分的教學中,可以主要采用舉例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熱情。
靜態生物化學主要講解構成生物體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和理化性質,主要包括蛋白質化學、核酸化學、酶與維生素這4個章節。在蛋白質和核酸部分,我們可以采用比較學習法,蛋白質與核酸同為大分子物質,具有一些共同特點,我們可以在元素組成、組成單位、一級結構和空間結構中進行對比學習。在講完這兩章內容后,教師可以列表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的化學物質時擁有一定的自學能力[3]。
維生素一章內容較為簡單,可以試著讓學生自學。在這部分內容中,筆者認為,教師要講解的主要是維生素與輔酶的關系,而其他維生素的知識,筆者采用任務型教學法[4]。整個過程筆者是這樣安排的:首先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然后學生分組,分工查找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結果展示,學習完成后進行評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學過程從教師“滿堂灌”轉變為師生共同參與,從而使學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與感性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實現教學主體由教師向學生的轉變、課堂教學由教學行為向學習行為的轉變,把課堂還給學生。
酶廣泛應用于醫藥行業、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等化工行業。因此,酶是藥學專業生物化學這一課程中的重點內容之一。筆者主要采用探究性教學法,設置了較多的實驗,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掌握具體的知識。比如,在講解酶的特性時,運用“互動-探究式”教學,將學生的分組實驗、教師的設計實驗以及學生的演示實驗緊密聯系起來進行教學,通過實驗現象讓學生總結知識點[5]。
動態生物化學主要講解糖代謝、脂類代謝和蛋白質代謝,這部分知識一直是生物化學的重點和難點。代謝反應復雜、步驟多,要讓中職學生完全記憶是很難的,所以這部分內容筆者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總體記憶教學法。教學過程為:首先,按照教學要求把整體的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然后,按照要求講解各代謝流程產生的物質及能量變化,并將所有代謝流程進行串聯,講解各物質代謝的相互聯系;最后,要求學生以檸檬酸循環和糖異生作用為中心構建完整的代謝網絡圖。筆者主要布置大型作業,讓學生在一個星期內完成,大型作業主要有以下幾項:(1)寫出葡萄糖、丁酸氧化為CO2和H2O的過程及ATP的生成和消耗情況。(2)寫出甘油氧化為CO2和H2O的過程及丙氨酸脫氨基及脫氨基后產生的α-酮酸氧化為CO2和H2O的過程,并指出在這兩個過程中ATP的生成及消耗情況。(3)寫出以甘油、乳酸、天冬氨酸為原料,合成葡萄糖的過程。學生看著自己完成的作業,內心充滿了成就感,整個代謝網絡在頭腦中也越來越清晰了。學生在自己作圖、歸納、總結的過程中,也就基本掌握了糖代謝要求掌握的內容[6]。
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遺傳的中心法則、DNA的復制、RNA轉錄和蛋白質的合成,是目前的前沿課題,學生對此往往興趣濃厚,但是該部分知識抽象,理解難度大。因此,筆者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制作成直觀的動畫,形成一個動態的過程,使生物體基因信息傳遞的過程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由于是動態過程,既方便了教師的課堂講解,又使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在現實中無法觀察到的過程,使一些抽象的過程變得簡單[6]。
比如在蛋白質合成的講解中,由于合成過程復雜、涉及的化學物質較多,容易使學生理不清頭緒、聽不明白,這時將蛋白質合成過程的視頻動畫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從這一系列動畫中認識蛋白質合成的起始、延伸、終止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化繁為簡,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新奇、輕松的氣氛中掌握生物化學的抽象理論知識。
中職生物化學確實是一門難教的科目,要想教好該門課程,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一方面,教師要因材施教,認真分析學情,了解學生的特點,從而采用特定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將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醫藥行業所需要的中級技術人才。
[1]王建新.生物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張璟,尹戰海,李霞,等.淺談生物化學緒論課教學[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3):608-609.
[3]郭慧芳.多種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4):114-115.
[4]郭雙海.任務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林業教育,2008(2):74-76.
[5]詹嘉紅,藍宗輝,宋鳳艷.探究式教學法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9):91-93.
[6]李懷晶,張冬.應用多元教學法提高生物化學教學質量[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