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琴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自學能力;
重點;思路;中心;提綱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4—0077—01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傳道授業的起步、過程和終結,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自學能力。眾所周知,笨鳥先飛,勤能補拙,說的就是課前自學和課后鞏固的道理。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既教給了學生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又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下面,筆者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抓住重點,理解課文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自學課文中的某個重點段落,然后集體討論,最后教師深化指導,以“主”帶“次”,理解全篇。
如,在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可以通過以下設計幫助學生完成自學:
1.從解題入手,抓住重點。出示思考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課題《詹天佑》中,猜測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詹天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編列提綱,理清層次。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學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些事,課文開頭交代了什么,是用哪些事例加以說明的。
3.出示習題,指導練習。圍繞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自學課文重點:(1)詹天佑是我國( )的( ),( )鐵路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的。(2)當時社會環境如何?他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結果如何?(3)這篇課文的重點段落是哪一部分?這一部分說明了什么?
4.自學課文,嘗試講析。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按自學要求自學課文。然后分小組或同桌討論,排疑解難,互相補充,準備作嘗試性的講解分析。最后讓學生嘗試分析課文重點,發揮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學生評析時,教師應相機點撥,以加深拓寬,落實訓練。
二、抓住思路,理解課文
對思路較明顯的課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文章思路的方法,去分析和理解課文。
如,在教學《漁夫的故事》一課時,筆者通過以下安排引導學生自學課文:
1.審題,預測思路。(1)引導學生通過審題,猜測文章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和重點。(2)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說出想通過文章知道的內容。
2.感知課文,理清思路。通過練讀,理清文章脈絡。(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知道文章的寫作順序。(2)引導學生說出對“閱讀練習與探究(三)”的看法。
3.閱讀分析,理解思路。教師激情朗讀,學生自讀體會,教師在教學時滲入必要的詞句分析,提升學生的品味能力。
三、抓住中心,理解課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中心詞或中心句,以此統攬全篇,讀懂課文。
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可以通過以下設計幫助學生完成自學:
1.初讀課文,掌握課文大意。思考“草船借箭”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2.找出中心詞,統攬全篇。明確“草船借箭”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直接讓學生找出課文的中心詞語——神機妙算,并理解“神機妙算”的意思。
3.細讀課文,抓住主線。引導學生思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自學“借箭”一段時,啟發學生找出第三天四更時的景色描寫、諸葛亮與魯肅的對話、借箭的巧妙調度等,還可以引導學生勾劃出受箭時船頭船尾的方向變化。當堂講解,集體評議。
4.反復誦讀,深挖開拓。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體味諸葛亮成竹在胸、足智多謀的氣度和周瑜妒賢忌能、心胸狹窄的性格。
四、抓住提綱,理解課文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列出課文的詳細提綱,使學生憑借提綱深入理解課文,在學生討論評議時相機誘導。
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設計幫助學生完成自學:
1.初讀課文,掌握課文內容。
2.細讀課文,編擬提綱。教師應先引導學生歸納每個自然段的提綱,后根據提綱寫出段意,比較提綱和段意的區別,再交流討論,充分評議、修改。教師從中點撥,歸納學生反饋的信息,做針對性的重點講解。
3.結合提綱,學習寫作方法,學會歸納小標題。好的小標題,從形式上說,既是文章的“眼睛”,又與課題有內在的聯系;從內容上說,能緊緊圍繞課文的中心概括出段意。
語文教材中,每單元都有訓練的側重點。教學過程中,不論是精讀篇目還是略讀篇目,只要教師根據文章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自學提綱,并持之以恒地堅持,就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