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犇
(新疆警察學院警體訓練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健身房在我國已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雖然它的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服務也日益細化,但畢竟在理論指導、實踐積累和文化積淀等方面厚度不足,依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規范問題,如相關規章制度的不健全、營養補劑的混亂、教練水平參差不齊等等。這些問題不僅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還造成大量社會財富的流失。因此,本文試以健身私人教練的認證培訓為切入點,對社會上的培訓機構進行調查研究,指出問題所在,同時提出建議和對策,以期為我國健身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8266.2-2000健身房星級的劃分及評定》,健身房 是指設有集體健身場地、負重和有氧健身器材設備以及健身指導人員,并向消費者提供有償健身與健美服務的體育場所。
根據《健身私人教練培訓工作管理規定》,私人教練是指“在群眾性健身消費和體能鍛煉活動中從事健身健美指導、知識技能傳授等活動的對雇主個人直接負責的健身指導人員。”相對于健身教練,私人教練是一個更加細化的概念,它是健身教練眾多類別中的一種,主要負責某個個體的健身、健美知識的傳授和訓練的指導。
2.1.1 私人教練培訓機構的類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健身私人教練培訓認證的機構多達近60家,在互聯網上以“私人教練培訓”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網頁顯示的結果有2 000萬項左右,且不論培訓的質量如何,光數量之多,就達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但大體上,這些私人教練培訓機構可以分為以下4種類型(見表1)。
1)中國健美協會私人教練培訓。中國健美協會(CBBA)私人教練培訓是國內唯一的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部認定的私人教練培訓機構,隸屬于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其私人教練培訓有著比較嚴格的規程,與其它類型的私人教練培訓機構最具顯著區別的是,中國健美協會的私人教練培訓具有較高的門檻,即必須獲得國家級或一級健身指導員兩年以上才能參加培訓。這種高門檻的做法雖然損失了不少的培訓數量和經濟利益,但卻保障了較高的質量,這對社會、對處在朝陽期的中國健身業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2)國際性私人教練培訓。國際性私人教練培訓主要指由國際上的一些健美、健身組織委派在我國開設的私教培訓機構,這些機構直接向它的主管組織負責。知名度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有國際健美聯合會韋德培訓學院、亞洲體適能及運動學院、國際私人教練專業學院、伊特斯國際健身學院等。這類私教培訓機構在宣傳中以聲望高、名氣大為特征,英文、繁體字、新鮮詞匯充斥著宣傳的版面,令人眼花繚亂。
3)社會民辦性私人教練培訓。社會民辦性私人教練培訓在市場上數量最多,通常由一些個人和團體開設。其中,比較知名的有瑞星健身學院、東一健身培訓、羽飛健身學院、清波健身學院等等。總體上講,這類培訓機構規模小、流動性較大,場地多為臨時租賃。筆者曾經通過電話、互聯網調查過一些類似的私教培訓機構,數月之后進行再次訪問時,其中近半數數機構的宣傳網頁已經消失,電話也一直處于欠費停機狀態。由此可以推斷,在這類私教培訓機構中,涉嫌欺詐的不在少數。
4)健身企業內部培訓。健身房內部私人教練培訓指某些大型健身企業組織的私教培訓,如中體倍力、英派斯、一兆韋德等等。一般有兩個小類:第一,培訓與就業捆綁型。即完成培訓內容的私教可以在該企業總店或全國各地的分店直接上崗。這對于有意愿成為私人教練的人員誘惑力是相當大的;第二,私教利益和企業利益捆綁型。即對已經從事私人教練工作的員工進行的再次培訓,內容大多為一些私教課程的授課技巧和溝通技巧,其針對性和實用性非常強,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通過大量課程的銷售,達到私教利益和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表1 健身私人教練培訓機構的類型及代表
2.1.2 培訓流程及認證形式概況
在筆者調查的44家培訓機構中,除了中國健美協會的私人教練培訓設置門檻以外,其余培訓機構均無設置任何門檻,培訓流程一律是按照“報名(注冊)、繳費、接受培訓、考核、發證”的步驟進行。更有甚者,很多培訓機構甚至在宣傳中打出“零基礎”培訓、“100 %通過”的旗號。本當如此專業的職業,如此專業的技能,在培訓機構看來,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并且任何人都能夠通過考核,與之報名、考核不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些機構發放的證書大多稱為“國際高級私教”、“專業私人教練”等等,還有各種國際機構、XX協會認可的公章、標志等,這種不負責任的認證方式,不能不說是對私人教練這一職業的莫大損害。
2.1.3 師資概況
師資力量是私人教練培訓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培訓機構生命力和競爭力的核心構成。在上述4個類型的培訓中,中國健美協會的培訓師資主要由高校教師、國家健美隊教練和高水平運動員組成,涉及體育、醫學、營養學、表演等多個專業。由于有一定國家行政力量的介入,中國健美協會的師資水平總體較高,穩定性也較強。國際型私教培訓機構師資一般由機構自身的培訓師、知名教練和健身房管理人員構成,他們的共同顯著特征是:高學歷、多頭銜、海外培訓經歷豐富。如“美國奧林匹克田徑隊專項研究員”、“國際注冊體適能教練”等等。然而,這其中的宣傳是否有水分,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調查。社會民辦私人教練培訓的師資一般由其所在地健身房教練和管理人員構成,他們的特征是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和文化層次則相對較低,很多培訓教師都是中國健美協會培訓班的往屆學員。健身房內部培訓的師資一般為健身房管理人員和優秀的教練,他們的特征是以銷售和服務能力為導向,更多地傾向于經驗的傳授。總體而言,在每期培訓課程中,各機構安排的培訓師數量在3~5名左右,最少的僅有1名培訓師。為了節省成本,很多培訓機構還會從當地的健身房中尋找教練充當臨時的培訓師,造成了宣傳內容和實際情況的嚴重背離。
2.1.4 費用概況
通過調查發現,健身私人教練培訓的費用基本都在2 500~8 000元左右。很多機構在培訓的宣傳中還應用了“套餐式”的方式,如香港體協宣傳的“全能7項課程僅需9 800元”、國際私人教練專業學院宣傳的“高級私人健身教練和銷售技巧套餐僅需3 600元”等等(見表2)。此外,絕大多數國際性私人教練培訓機構所認證的“私人教練”并非是終身制的,一般在認證后的2~3年內有效,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限,還要交費進行跟進性的培訓,否則,私人教練的資格將被注銷。

表2 健身私人教練培訓機構的價格
2.1.5 課程設置及教材概況
課程設置和教材也是私人教練培訓質量的重要保障。通過對44家培訓機構的調查中發現,每期私人教練的培訓時間一般在3~7天左右,最多的10天,最少的僅僅2天。課時數一般在20~60課時(按課時40 min計算)之間,略相當于高校一學期一門課程的課時量,不同的就是高昂的培訓費、集中時間段的學習和籠統的了解。如澳洲體適能學院的“私人體適能教練證書”的課程,課時數為57課時,內容則涉及“高級運動生理學”、“體適能訓練器材及鍛煉”、“健身房教學方法”、“運動市場及教學禮儀”等多個方面。在普通高校中,僅一門運動生理學課程的課時量就在40課時左右,而上述如此廣泛的內容,要在57課時內(含考核)完成,學員學習進度之快、了解程度之淺也就可想而知了。教材方面,在調查的44家培訓機構中,中國健美協會私教培訓有比較完善的教材,由高校教師組成的教材編寫組共同編寫完成,內容設計訓練、營養、私教服務技巧、職業規范等方面,相對來說比較完善。國際性的培訓機構也有相關教材,但基本從國外引進,如韋德私教培訓的教材為《韋德健美法》,只有訓練方面的內容,其它內容在教材中則均無涉及。其余絕大多數培訓機構的教材均為自行印刷的小冊子或培訓師準備的課件,更有一些機構連教材也沒有(尤以社會民間培訓機構為甚),只在項目的實踐培訓中穿插介紹一些理論知識(表3)。

表3 健身私人教練培訓機構的教材情況
2.1.6 市場反饋情況
據多位專家和健身房管理人員介紹,雖然目前私人教練培訓的數量非常龐雜,科目細化程度也較高,如所謂的專業私人教練、精英私人教練、高級私人教練、體適能私人較量等課程,但培訓的總體質量卻不盡如人意。在如此多的培訓機構中,健身房管理人員們認可度最高的為中國健美協會、韋德培訓、亞洲體適能及運動學院等幾家機構培訓的私人教練,對于其余私人教練培訓機構,很多管理人員并不是很認可,甚至表示相當的排斥。
通過調查和上述分析來看,目前,我國私人教練培訓認證市場呈現出市場總體狀況混亂、培訓質量良莠不齊、虛假信息泛濫等3個特征。
2.2.1 市場總體狀況混亂
文本調查到的44家私人教練培訓機構只是2012年的結果,2013年4至5月間,筆者又對部分的培訓機構進行了再次調查。結果發現,跑客中國、賽普、海萊特、采辰等幾家機構的網頁已經無法訪問、電話也無法接通,經業界內的專家介紹說,類似情況說明這家機構已經倒閉,或者可能重新換名、換地點繼續行騙。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曾經的跑客中國和賽普培訓的導師據介紹都是國內健美操、肚皮舞、瑜伽等等的領軍人物,不僅在國內頗具聲望,在國際上也獲得過大獎。而像國際性的一些私人教練培訓機構,雖然比較穩定,但相對于一些小型機構赤裸裸的行騙行為,它們的欺騙行為更加隱蔽,如設置繼續培訓學分制,學員如果在獲得認證2~3年之后,修不夠相應的繼續培訓學分,私教證書就會被注銷,這也就意味著,想要使這一證書長期有效,就要不停地交培訓費,一些學員不認同此類做法,卻被告知可以向遠在海外的總部投訴,但囿于語言不通,也就只能忍氣吞聲,要么續交培訓費,要么2~3年之后任其注銷。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某些培訓機構和當地的健身房簽訂合作協議,健身房中的教練,必須獲得該機構的私人教練認證之后,才有可能成為工作所在單位的私人教練。作為回報,培訓機構會提供給健身房一定的分成。這種做法,不啻于赤裸裸的壟斷,最終私人教練成為了無辜的受害者。
2.2.2 培訓質量良莠不齊
對任何培訓機構來說,培訓的質量是生存、發展的關鍵,私人教練培訓機構也不例外。然而,通過對多家健身房管理人員的調查我們發現,私人教練培訓認可度比較高的只有中國健美協會、亞洲體適能培訓、韋德私人教練培訓、瑞星學院、清波健身學院等幾家。其余的絕大多數培訓機構出來的私人教練,在市場上的認可度都非常低。據國內專家介紹說,這類培訓質量低的機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做“一次性的買賣”培訓完一批學員以后,很有可能換名字、換地方繼續做下一批學員的培訓,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在市場上長久地生存下去,而是實施暴利斂財。而目前國內私人教練門檻低、從業人員年齡小、學歷低、容易受騙等恰好從側面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2.3 虛假信息泛濫
私人教練培訓機構虛假信息泛濫表現在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培訓師資質虛假、機構名號虛假、課程內容虛假等三方面。培訓師資虛假指的是某些培訓機構在宣傳其師資力量時,冠以一些培訓師夸張的頭銜,如“國家營養師”、“國際理療師”、“國際級知名教練”、“國際資深培訓師”等等。機構名號虛假指私人教練培訓機構借某些國際組織的認證旗號進行宣傳。如眾多的國內私人教練培訓機構都聲稱是“‘XX國際健身協會’中國唯一認證機構”,“‘XX國際健身協會’中國唯一合作伙伴”。課程內容虛假正如前文所述,同一家培訓機構開設稱謂不同的私教課程,如“高級私人教練”、“精英私人教練”、“高級體適能私人教練”,但在課程設置方面又大體相同,根本無法體現這些課程的區別。上述三種情況只是較為普遍存在的,其余例如場地問題、課程時間問題無法保障等等情況也在部分機構中存在。
2.3.1 市場的正常表現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私人教練培訓認證市場呈現出目前這種狀況是正常的市場表現。有需求就有供給,這正是市場的特征。但是,所有的消費者并不都是理性的人,在選擇培訓機構方面不一定能夠非常客觀。上文已經論述,目前,我國私人教練總體上年齡和學歷都偏低,在面對如此龐大的私人教練培訓市場時,往往會被他們天花亂墜的宣傳所迷惑。因此,也較為容易選擇那些所謂的“國際級”、“國際著名”的培訓機構,但這恰恰就中了商家的陷阱,如此循環反復,私人教練培訓機構有利可圖,并且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成本就能有豐厚的回報,又滋長了私人教練培訓市場的進一步“繁榮”。
2.3.2 高等教育體制問題
據相建華等人的統計,2008年,我國城鎮健身房總數在3萬余家左右。北京奧運會之后,全民健身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最新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健身房總數已經突破5萬家。如果按照平均一家健身房需要3~5名私人教練計算,那么我國私人教練的總數將在15~25萬左右。現在的形勢是,私人教練這一職業全部由社會機構培訓產生,而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卻沒有很好地和社會需求對接。按照私人教練的職業特征來說,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和社會體育專業與之最為接近,并且學生所學習的專業課程如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可以直接為私人教練服務,唯一不足的是,體育專業缺乏溝通技巧、禮儀方面的課程。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市場就會發揮它應有的功能,滿足社會對私人教練的需求,從而出現眾多的私人教練培訓機構。
2.3.3 制度建設滯后
健身房在我國的發展已30年有余,但相關制度的頒布實施卻十分滯后。2003年,我國才正式頒布《健身私人教練培訓管理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但其內容卻十分籠統,缺乏對教員的資質、費用、場地、課程等方面的限定,因此,《規定》留下了太多可以鉆的空子,而目前私人教練培訓機構混亂的事實也證明了《規定》基本上已經淪為一紙空文。
從專業特征上看,私人教練所應當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比較貼近于高等學校的體育專業,事實也是如此,在目前我國的私教行業中,絕大多數都是體育專業畢業的學生。不足的是,他們對服務禮儀和溝通技巧方面的知識還有所空缺,但這可以通過學習、工作積累和彌補。因此,作為高等學校,應當盡快開設“私人教練課程”,一方面,通過課程教授學生服務、溝通的技巧,使其適應社會所需,滿足社會對私人教練的需求。另一方面,這樣不僅能夠使高校“正規軍”走向私人教練的行業,還能夠減少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同時,可以借鑒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每年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培訓和考核,合格者發放私人教練證書。
經濟學家曼昆認為,當市場出現混亂的時候,政府必須要對市場進行干預,以促進效率和促進平等。目前,面對混亂的私人教練培訓市場,國家行政力量應當出面進行干預,以強制力保障市場的健康運行。如國家可以指定唯一的、合法的私人教練培訓機構,只有該機構認證的私人教練才能夠具有從業資格,否則,將不能在各類健身房擔任私人教練。因此,我們認為,國家應當盡快出臺相關制度,以行政強制力規范健身私人教練的培訓市場。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私人教練的規范也應當充分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在認證放開以后,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公開的、透明的、統一的私人教練信息網站(如下屬于體育職業資格認證信息網),強化社會對私人教練認證的監督。同時,應當規定全國所有私人教練認證機構在網站中公布各機構的認證信息。通過這樣一種手段,公開各私人教練培訓機構的信息,這樣無形中也搭建起一個競爭平臺,利用各私教培訓機構之間、用人單位之間的相互監督,監控虛假、欺詐行為。此外,這樣還能夠提高對認證機構違規行為的曝光力度,除過業內通報以外,還應當積極聯系新聞、電視媒體,通過曝光,降低其市場聲譽水平,讓其無法繼續生存,最終達到提高行業自律性的目的。
[1]史曙生.對社會體育指導員與私人教練職場競爭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5):124-126.
[2]鄭艷靜,金顯春.哈爾濱市健身私人教練知識結構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1,29(1):36-38.
[3]杜熙茹.京滬粵三地部分健身房私人教練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4):32-35.
[4]夏端陽.健身市場和健身指導員現狀及其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3(3):21-24.
[5]趙雪峰,馮曉輝.我國部分大型健身俱樂部健身私人教練現狀調查與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11(4):54-56.
[6]相建華,田振華.現代健身房健身私人教練職業規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