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輝等
基于“卓越計劃”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骨干課程《陶瓷工藝學》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綜合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團隊精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程改革卓越計劃陶瓷工藝學一、課程改革意義
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遼寧科技大學于2011年9月獲批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試點專業。國家、省、校對本專業發展的重視,給全體專業教師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進行深入培養注入了強大的源動力。
在專業骨干課程《陶瓷工藝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整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無論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傾盡全力地講授,都不能完全地調動學生的全部興趣,無論是在講臺上講,抑或是走到學生當中去講,無論是繪聲繪色的講,還是音調忽高忽低的講,無論是精美圖片的展示,還是工藝視頻的播放,總是有學生木然地呆坐,或是看似學習著總也學不夠的English。在課堂教學中,有十幾名學生與教師進行著眼神的交流,或是能夠簡單回答教師的提問,我們就感覺到很幸福,覺得被人尊重,覺得起早貪黑的備課都是值得的,覺得沒有辜負學校對我們的信任。
教育部公布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已達2484個,在適齡生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對學校和本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必須是優秀的、卓越的。通過對課程的綜合改革,學生能夠對《陶瓷工藝學》這門課程更加感興趣,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多學一些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對得起畢業證上的專業名稱。
二、綜合改革內容
1.教學方法改革
改革教師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為學生借助多種工具、資源自主學習方式,最大限度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采取教師講授與學生分小組學習、討論相結合,課后作業與課內演講相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其綜合能力的提高。
將全部學生分成8個學習小組,首先由任課教師講授課程的核心教學內容,然后每組學生分別重點自學1個章節的內容,它們是:陶瓷原料、陶瓷顯微結構及性能、坯料計算、坯料制備工藝、成型與模具、釉料性質及制備工藝、燒成與窯具、日用陶瓷缺陷分析。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制作幻燈片,并在課堂上對全體學生進行講解,自學和演講的心得體會形成自學報告,教師對全過程進行點評,課程結束后對核心知識進行書面閉卷考試。
通過小組輔導了解學生自學的進展和小組活動的有效性。通過小組演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出來,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勤于思考,鍛煉了學生的演講、組織、創造、自主學習、制作幻燈片、實踐動手、科學研究和解決問題等能力。參與小組活動,學生可以提升陶瓷工程師應有的能力,以及形成對未來成為陶瓷工程師的一些想法和規劃。
2.與實驗相結合
與課外的“陶瓷工藝綜合性實驗”相結合,在此過程中,學生掌握陶瓷三大基本原料,熟悉配料的計算過程,掌握石膏模具的制作過程,實際進行陶瓷制品(杯、壺、碗、人物、動物等)的制作,并對其進行強度、白度、光澤度等相關性能檢測。理解制品缺陷產生的原因,修補方法,外觀質量檢驗等工程實踐知識。任課教師全程跟蹤參與,與學生良好互動,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消化理解。
3.增加實踐環節
“卓越計劃”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二是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三是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帶領本專業2011級全體學生深入到實際生產現場,學生能夠將實際觀察與動手相結合,在制作過程中學習,學習真正的日用陶瓷生產工藝過程,先進的陶瓷生產、檢測設備。到生產廠家去學習、講課,這是最貨真價實的實踐,完善對學生的卓越工程師基本技能的培養。
通過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掌握陶瓷的生產工藝過程和基本原理,普通陶瓷和高溫結構陶瓷的主要品種及應用,培養陶瓷行業的卓越工程師。
三、結束語
在《陶瓷工藝學》課程的綜合改革過程中,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分組學習,受到科學研究、產品設計等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訓練,培養卓越陶瓷工程師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為人生合理規劃和生產實踐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師生及時交流,互通有無,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滿乾,尹敏.“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實踐與成效[J].中國電力教育,2011,(25):14-15.
[2]李志輝,張國棟,李婷,等.卓越工程師培養與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3):169-170.179.
[3]教育部.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名單[EB/O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