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強
班級文化主要指班級內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一個班級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班級文化特色班級精神班級文化的主要內容是班級形象、班級精神、班級凝聚力、班級目標、班級制度、團隊意識、班級文化活動等,班級文化的核心是班級精神和價值取向。
一、班級標識文化建設
班級標識牌是班級形象的重要標志。它既是展示班級形象的窗口,又是體現班級精神意志的宣言書。我校的班級標識牌,是學校文化的一道靚麗風景,它一改以往班牌刻板單一的傳統形象,巧妙地融入了班級名稱、班級別稱、班訓、班徽、班級目標等。這些構思新穎、創意獨特的班級文化元素,都是經過全班同學熱烈討論、反復醞釀形成的,它凝聚著全班同學的智慧和熱情。如“夢想之嶼”“陽光坐標”“Super class”“成長的足跡”“凝心閣”“三勤軒”“積微堂”等,這些富有個性魅力的班級別稱充滿了夢想和希望;又如,“明禮守信永爭第一,勤學自律實現夢想”“勤思篤學品正德馨”“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等這樣的班訓讓人精神為之振奮;再如,“健康陽光,自立自強,團結奮斗,努力進取,讓我們在關愛、和諧、競爭的氛圍中寫下最美的詩篇”“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創造”“人品第一,見識第二,學識第三”“別為借口找錯誤,要為成功找途徑”“不是盡力而為,而是全力以赴”“通過我們的努力改變其他人對我們班的看法,讓我們班成為一個團結努力、積極向上、熱情洋溢的班級”(后勇班)等這些蘊含哲理的班級目標,為學生們指明了學習和生活的方向。
二、班級環境文化建設
美化教室環境,既建設了良好的班級形象,也可以用優美的環境陶冶人。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中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優美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情感,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在這方面,我們主要是強調并規范教室的美化和凈化。
1.每間教室都被師生們布置成了風格各異的溫馨家園。有些專欄名稱別致,設計新穎,如“半畝方塘”“星空物語”“青色年華”等,專欄內容或是學生自己創作的書法、美術作品,或是作文評展,或是集師生生活照于一起的班級全家福,或是“心”樣寄語卡,或是心愿樹,等等,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中,會讓人振奮精神、神情愉悅,促使人自強自愛、團結守紀。這樣的教室環境能夠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引導學生知是非、明方向。他對學生的影響是“有形”“無聲”的,對于學生文明風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起到了“潤物無聲”之功效。
2.教室環境是班級學生文明程度的晴雨表。教室整潔干凈,顯示出班級學生整體文明程度較高。為此,我們非常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如要求學生不在校內吃口香糖;淘完拖布時必須把拖布裝入水桶經過走廊和樓梯,等等。另外,我們還要求各班在在教室里擺放一些綠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讓教室充滿綠色,充滿青春的氣息。
三、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主要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的相關制度為依據,同時根據班級實際,體現班級特色。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必要條件。除了各班自己制定的班級公約、衛生制度、值日安排之外,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還統一要求各班在教室內張貼了“安全溫馨提示”“突發事件緊急疏散方案”等制度要求。這些制度,有的是經過全班同學討論制定的,有的是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從新生入校之際、班級成立之初就做好對學生的規范教育。每學期開學初的第一個月為“強化教育月”,在這段時間里,我們通過主題班會、板報、手抄報、倡議書、校園廣播站、多媒體視頻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集中學習這些規章制度,通過學習討論讓學生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學會對己克制,對事負責,熱愛學校,愛護公物,學會自救。
四、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班級精神文化屬于意識形態層,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主要從“班風”中表現出來。它包括班級精神、團隊意識、班級凝聚力、班級文化活動等內容。這些內容反映的是價值觀、人生觀等深層次的文化。
1.班級精神的培養。一個班級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級精神。這種精神要在班級成立之初有意識地培養,逐步讓學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體學生的心里。例如,我們在建班之初,就把“善意感恩志存高遠”“珍惜同學情誼愛護班級名譽”“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在校內我代表的是班級,在校外我代表的是學校”等理念灌輸給學生,抓住一切機會給學生講解這些理念的含義,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慢慢培養并形成這種班級精神。另外,我們還通過每學期開學的“強化教育月”活動,組織不同形式的主題班會培養學生的班級精神和學校精神,如“健康陽光得體”——中學生的審美觀、“另一只眼看自己”——校園不文明現象大討論、“珍愛健康,遠離煙草”,學生電腦制作宣傳畫活動等。
2.班級凝聚力的培養。班級凝聚力是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能培養班級凝聚力的方法莫過于班級活動;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班級活動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學校組織的活動,如軍訓、運動會、藝術節、排球比賽、拔河比賽等。這類活動規模大、影響深,對于形成健康向上、團結進取的班級團隊精神起很大作用。在這些活動期間,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讓他們懂得每一個人都應為班集體出一份力,這樣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又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收獲非常大。另一類是班級內部的活動,如班會、辯論會、演講會、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能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3.優化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對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班級里有兩種非常重要的人際關系要處理好:生生關系和師生關系。
教育學生處理好同學關系,包括以下內容:提倡助人為樂;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培養學生的幽默感;要有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在這方面,我們主要的做法:一是通過主題班會、心理輔導教師、班主任談心、家校溝通、發放調查表等途徑了解學生,發現問題并給與正確的疏導,從而培養班級學生陽光、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精神心理狀態;二是發揮好班級學生干部的作用,認真培養、選拔班干部,引導他們團結同學,做好工作,并成為班級精神文化的領頭雁和生生關系和諧的潤滑劑。
在現代教育中,班級文化建設受到越來越高的關注和重視,作為學校,尤其是班主任,必須在班級文化建設上進行大膽的探索,不斷創新,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我們將繼續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取得新的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