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良
數學教學學生自主性一、準確定位師生在自主學習課堂上的角色
1.教師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擺正位置。多年來的課堂講授,使教師形成了不講不快,不講不透的觀念,似乎教師不講學生就學不會,學生學教師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事實上,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了。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教師都要密切關注,適時地創設情境,引導激發,處處體現教育智慧。
2.學生要動起來,學生能自己解決的任務,教師絕不包辦。教師只需要明確課堂學習目標任務,設計好課堂學習流程。這時,教師要注意對課堂學習狀態的組織和調控,以保證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全員行動,動靜結合,課堂學習活動有條不紊,是必須要保證的。
二、重視環節設計和過程操控,挖掘學生自主學習潛能
1.情境創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課堂上,利用問題、故事或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與現實實際之間的關系,從而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目標展示,明確學生數學學習任務。每節課前,教師可以以口述或者板書(媒體展示)等形式,將本節課的數學學習目標以簡潔具體的表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完成的學習任務。
3.自學提示,引領學生開展獨立學習。教師首先設計好自學提示,提出需要思考的問題,給出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數學學習在目標明確的情況下,如何開展自學。我在設計自學指導的時候,力求達到以下四個明確:一是明確自學內容;二是明確自學方法;三是明確學習時間;四是明確自學要求。
4.質疑答疑,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質疑答疑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有疑問說明學生深入思考了,學得深入了,主動了。對學生質疑的肯定和疑問的解答,也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學生質疑,開始往往質量差,但是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的熱情,逐步引領,提高問題質量。久而久之,學生問問題才能問到關鍵,學知識才能學到點上。教師答疑,不是馬上揭曉答案,而是要根據學生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或采用鋪設臺階、或采用關鍵點撥等方式予以解答,目的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分數的意義”教學,新授課結束后,學生問“老師,為什么一張紙的二分之一是半張紙,四張紙的二分之一是兩張紙,同樣是二分之一,紙的張數卻不一樣?”老師則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拒理力爭,問題自己提,規律自己找,結論自己總結,提高學生質疑能力。
5.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學會合作是學生未來進入社會的基本品質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發揮集體智慧,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合作能力的重要平臺。帶著學習任務,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同學們有共同活動,也有分工協作;有互相質疑,也有互相幫助;有沉默思考,也有激烈討論。經過這一過程,學生基本解決和完成了學習任務。小組最終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經過小組展示環節,借助其他小組的力量得到解決。這樣學生就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經過如此反復的學習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定會形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