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杰 郝愛蓮
語文是中小學的一門重要學科,肩負著培養學生的重任。在大力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沿陣地。我們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進行全面改革,著力為學生打造一個富有活力而高效的魅力課堂,讓學生在教學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得到身心的愉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課程改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陣地之一的小學語文學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已無法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所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更好地適應社會,成為可用之材。面對全新的教育形勢,廣大的小學語文教師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實踐與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效地推進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在新形勢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多樣,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主動構建,實現了教與學的統一,使傳統的教堂真正成為了師生有效互動的學堂。
一、趣味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就如同食鹽對于食物的重要性一樣,沒有興趣的學習就如同沒有味道的食物。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無論教育形勢如何發展,興趣都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地位不會隨教育形勢的變化而變動。新課程非常關注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提出了快樂教學理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也要注重愉悅教學氛圍的營造,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特點與學科特點,努力為學生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增強教學的形象性與趣味性,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靜夜思》《春曉》這些古詩以及一些對話性強、情節性強的文章時,我們可以發動學生,讓學生進行有表情地朗讀,或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景劇的編與演,這樣的活動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大大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學生的特點,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學生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整個教學過程其樂融融,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人文性
新課程對語文學科的定位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改變傳統教學只重工具性的教學傾向,加強教學的人文性,全面落實新課改所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具體說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包括:情感意志、思想品德與審美能力的培養,文化的沉淀與積累;思想、方法的掌握。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靈活處理,為學生構建人文環境,彰顯人文性,讓學生得到情感的陶冶,感受人文精神,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領略水之靜、清、綠,山之奇、秀、險,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帶領學生走進連綿不斷的畫卷,產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而且還要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要激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激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起到陶冶學生性情、激發學生情感的效果。這樣才能達到對課文的真正理解與掌握,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新課標所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
三、創新性
創新是現代教育的核心。我們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簡單機械的知識運用者,而是會發明、能創造的創新型人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也要深入落實創新教育,為學生創造有效情境,鼓勵學生創新,讓學生勇于挑戰、善于創新,突破傳統教學中標準答案與教學權威的束縛,進行富有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有所創新、有所突破,進行創造性認知活動。一是問題的開放性。所提問題不是直接從文本中提取信息,而是更加注重與生活與實踐的聯系,要讓學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閱歷等進行提煉與加工,變傳統教學的標準單一答案為多樣的個性化答案。二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小學生天性好問,我們要加強引導,要讓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大膽地發表個人見解,增強學生問題意識,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契機。
四、主體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一統天下,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來設計與開展教學活動,忽視學生的具體學情,而將學生完全排斥于課堂教學之外,學生只是在教師的指令下按照教師的意愿機械而被動地進行識記與運用。新課程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明確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新形勢下我們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既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同時又要提供教學時空,引導學生主體參與、積極思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成為真正的探究者、研究者與構建者。而教師則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來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調控,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引領者與合作者。不管是識字、閱讀還是寫作課,我們要避免喋喋不休的講解,要堅持精講精練,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考提供時間、創造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思維,與文本零距離接觸,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走進教材,走入文本,才能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與掌握。
五、現代化
現代社會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科技的觸角勢必也會延伸到教育領域,并帶來一系列改觀。我們的教學也要勇于接受新事物,進行實踐與探索,體現出教學的現代化。在教學中我們要實現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的優化整合,用多媒體來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優化學習方法。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創設有效情境,加強學生的理解,全面提高教學效益。如在學習《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態效果與綜合功能來向學生直觀形象地展現火星的相關圖片與視頻,將遙不可及的事物動態再現于學生面前。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便于學生理解。這樣的教學集現代化、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從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我們要緊跟教育形勢的發展,認真學習與理念新課標,把握教育發展脈搏,將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與具體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具前瞻性與時代性,使語文學科始終站在教學改革的最前沿,全面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論壇,2011,(13).
[2]王衛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中國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5).
[3]何志強.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策略.考試周刊,2011,(18).
[4]趙家文.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人文教育.中國教育改革與教學研究,20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