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秋杰
語文有效教學興趣
一、讓學生有興趣地學
烏申斯基說過:“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欲望。”興趣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智力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與自覺性。如多媒體具有很強的表現效果,這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初中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對于語文學科教學來說,運用多媒體更能展現文本優美的意境、真摯的情感、動人的場面、感人的細節、高大的形象等,更利于展現語文的魅力。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以此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將靜止枯燥的文字轉換成圖文并茂的課件,以生動的畫面、形象的圖片、悅耳的音樂來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進而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與思維狀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二、讓學生充分地讀、議
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與靈魂,沒有閱讀根本就談不上語文教學。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忽視學生的讀,認為學生的讀會耽誤教師寶貴的教學時間,因此教師包辦代替,以教師的主觀思想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將一篇篇情感真摯的優美習文生硬地肢解成主題思想、作者生平、文章結構、段落大意的條縷分析。這樣的教學看起來內容緊湊,分析得頭頭是道,實則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初中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文本對話的過程。”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讓學生真正地進入文本,與作者進行心靈互動,產生情感共鳴,這樣學生才能獲得獨特的見解與感受,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一是讓學生充分讀。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精講少講的原則,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以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在閱讀中品味語言的精妙,體會感情的真摯,感受文字的魅力。二是讓學生盡情議。不僅要讓學生讀,還要讓學生盡情地說,展開充分的交流,將個人見解與感悟表達出來。有讀有議,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
三、讓學生進行多元化學習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引導學生展開多樣化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促進者,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由重教轉為重學,轉為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在教學中,我們要運用課堂留白,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自主學習,學會運用多種學習方法來展開探究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相機誘導與啟發下進行自主閱讀、自主分析,展開創造性閱讀、探究性閱讀,進行多種方式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方法,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有效教學是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也是新課改下的重要教學模式,這需要廣大教師進行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有效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