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摘 要:面對體校桀驁不馴的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該校一個永恒的主題,課外教育是該校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尤其在體育學校更能體現愛國主義教育的獨特之處,在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過程中,開展觀瞻武俠影像、走進文壇才子、祭奠抗日英雄、過好民族節日等有特色的課外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種大膽而有效的嘗試。
關鍵詞:愛國主義 鑿開自強 治學強國 保家衛國 傳統美德 進取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230-01
眾所周知,相比普通學校學生而言,體校的學生言談舉止,更加活潑、好動;為人處事,更加義氣、剛烈;思想意識,更加敏銳、強烈。鑒于此,該校充分利用滄州市豐富的人文資源,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極有特色的課外活動,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1 觀瞻武俠影像——寓愛國主義教育于弘揚滄州精武自強精神之中
大凡青少年對武藝超群、俠肝義膽的武術大俠都格外仰慕,而身體素質優秀的體校學生更是如此。在被譽為武術之鄉的滄州,受人尊敬的武術英雄及教頭大有人在。
祖籍滄州東光的“津門大俠”——霍元甲,是享譽國內外的一代武術宗師,順應青少年敢作敢為,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多次組織學生觀看電影《精武門》。觀看后組織學生討論:我們應該從霍大俠身上學到什么?我們青少年今后應該怎樣做?經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應該學習他包容各派、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學習他面對挑戰毫不退縮,勇往直前的民族正氣,學習他致力精武、以武興國的自強精神。我們體校學生今后應該勤學苦練,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為國爭光。
頭戴風帽、身披風衣,肩扛鐵槍的林沖石膏像,該校組織學生前去瞻仰。曾為大宋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被構陷而發配滄州,省悟后的他槍挑陸虞侯,火燒草料場,徹底與官府決裂,成為性格剛烈、有仇必報的梁山英雄好漢之一,可以說,滄州因林沖而名聲大振。我們青少年應該學習林沖自立自強的精神,做一代血性男兒,時刻為當今滄州的穩定和發展貢獻力量。
大刀王五,燕子李三,被譽為“神槍手”的滄州鹽山李叔文,古老而又年輕的滄州,臥虎藏龍,體校學生更應該刻苦磨礪,精武自強,多處武術名家,使滄州人永不愧對“武術之鄉”的美譽。
2 走進文壇才子,寓愛國主義教育于弘揚滄州治學強國精神之中
在滄州土生土長的大清才子——紀曉嵐,應該說他是我們滄州人永遠的驕傲。秋假中組織學生來到滄縣的崔兒莊,觀看他的舊居,踏尋他的墓地,了解他的生平事跡。組織學生討論:紀曉嵐一生的突出貢獻是什么?他們的一生給我們什么啟發?經引導,學生懂得;紀曉嵐曾花費十年心血組織編寫世界宏著《四庫全書》,晚年筆耕不轟而著《閱微草堂筆記》24卷,僅此兩點就足以體現出滄州人勤奮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尤其《四庫全書》的編纂成功,為保存中華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一生,啟迪我們:“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體校學子不但要強身健體,還要嚴謹治學,要“文(文化)”“體(體育)”兼修,成為有聰慧頭腦的一代體育新人,將來去擔負起強國重任。
3 祭奠抗日英雄,寓愛國主義教育于弘揚滄州保家衛國情懷之中
去滄州勝利公園祭奠半個多世紀前的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馬本齋出生于獻縣東辛莊,在那艱苦的歲月,他勇謀兼備,注意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魯豫地區為粉碎日軍掃蕩、建立鞏固的抗日政權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軍人膽識和韜略,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一位屢建戰功、令日寇聞風喪膽的滄州英烈的偉大之處。尤其是生身老母陷入敵人魔爪直到犧牲的時刻,身為孝子的他以民族大義為重,強忍悲痛,“繼承母志,與日本人血戰到底!”這更使學生感受到一位抗日英雄的可親可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堅定了祖國青年將來保家衛國的堅定信念。
4 過好民族節日,寓愛國主義教育于弘揚滄州傳統美德之中
4.1 信實禮讓、精忠報國是滄州人的傳統美德,體校學生在解讀
端午節:布置學生搜集戰國名士屈原的資料和作品,各班組織“屈原作品在我心中演講”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使學生懂得;作為楚國的大臣,屈原對祖國忠誠;作為體校的學生,我們要對祖國忠誠。
清明節:組織學生到滄州烈陵園祭掃烈士墓。去之前,組織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上網等方式,解答一下兩個問題:(1)清明節的來歷;(2)滄州烈士陵園中所供奉烈士中,你所熟悉的兩位英烈的名字。經查閱,學生明白,清明節的來歷與春秋時期的晉國忠臣介子推有關,他曾“割股食君”“背母隱山”,一生淳厚尚儉、信實禮讓,淡泊名利,深沉赤誠,使一位千百年來令人傳唱的忠義之士。掃墓中,學生得知:滄州烈士陵園墓碑中,有智勇雙全、關心戰士疾苦的冀魯邊區一一五師副旅長黃驊,有犧牲在上饒集中營中年僅30歲的新四軍連指導員我市新華區小趙莊的熱血青年李桐銘;有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時任志愿軍一二四師團政委的河間景和的楊家保,巍巍華夏堪回首,一寸河山一寸備,堅貞不屈,英勇斗爭,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慷慨悲壯的樂章。學生既緬懷古人,又追念革命先烈,心靈得到凈化,境界得到提升。
4.2 敬老愛幼、無私奉獻是滄州人的傳統美德,體校學生在繼承
每年三月,我校組織“武術小分隊”一行15人赴滄州福利院、慰問演出,學生們的精彩表演給老人和孩子們送了溫暖和快樂,而且看到了自身的價值,更重要收獲是,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二十一世紀孩子們身上得到傳承,人們看到中國的強盛和發展,后繼有人。
5 走訪人士,寓愛國主義教育于弘揚滄州進取創新精神中
改革開放以來,滄州各界涌現出一批批開拓進取,自強創新的新人新秀,走訪這些成功人士,使學生堅定了自立創業、不懈奮斗的遠大志向。
學生到文化館觀賞了李德瑞、劉化一等書法家的作品,領悟到書法家對人生的思考;去滄縣棗業公司參觀,感受到創新的內涵;同時體驗了“誠信才能生存、創新才能發展”的道理。
總之,通過開展特色活動,大大增強了體校學生的愛國義情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 夏艷.關于新時期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幾點思考[J].重慶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0(3).
[2] 劉平.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