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賢
【摘 要】“導學案”既是教師為學生課堂學習設計的有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流程的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案,是師生共同教與學,同步操作的學習文本,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 導學案 有效運用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化,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已成為眾多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對新的教育教學形勢,經過認真觀察思考和積極探索,用導學案引領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成為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有效途徑與方法之一。那么怎樣才能編寫好導學案,巧妙運用呢?
一、編寫優質導學案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導學案”是教師為學生課堂學習設計的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流程的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案,是師生共同教與學,同步操作的學習文本,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因此,科學編寫和使用導學案是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生能力與素質的關鍵之一。
導學案是由教師編寫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流程設計,由學習目標、重難點、問題設置、應用反饋、學習反思等幾部分組成。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拐杖,導學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自學質量。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媒介,無論是導學案的編寫還是學生的學習都離不開課本。因此,編前必須深入閱讀文本,鉆研教材,深刻領會編者意圖,文本作者表述的內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學要求,切實認真地備好教材,為導學案的編寫打好基礎。對導學案的設計,要從教材的編排原則和知識系統出發,對教材和教參資料以及自己所教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合理處理好教材,把握好對教材的“翻譯”,把教材中深奧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識,“翻譯”成能讀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體的知識,幫助學生更易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同時盡量做到導學案的設計重點突出,導學和探究的問題能引發學生興趣,達到啟發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導學案的編寫還要圍繞單元教學要求和課后練習,每課設置有適宜的學習目標。整個導學案必須以學習目標為中心,緊扣學習目標的落實來設置學習問題和學習過程。目標定什么,就學什么,練什么,測什么。所有的導學環節和課堂檢測及課后作業都必須和學習目標相對應,為目標的達成服務。
二、科學使用導學案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1. 課前預習:上課前一天,教師將“導學案”發給學生。學生根據“導學案”內容認真進行課本預習。預習過程中要求勾畫出課本的知識點并寫上標注,梳理基礎知識脈絡,并將生疏和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導學案上做好標記。要求所有的學生必須自行解決“基礎知識檢測”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做拓展題。導學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師將預先編寫好的導學案在課前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內容進行預習。同時,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課堂導學:課堂一般分四個部分:基礎知識記憶及檢測、知識鏈接、合作探究、當堂檢測。首先給學生適量的時間記憶預習過的教材基礎知識。記憶結束進行“記憶檢測”和“知識鏈接”。基礎知識完成后,課堂的下半部分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先將合作探究題目的思路在組內進行交流、討論,形成組內共識;然后每個小組將本組的答案展示,由同學和老師給予點評。最后完成“當堂檢測”,進一步鞏固課堂學習成果。
3. 課后鞏固:課后鞏固分為當堂反饋練習和課后提升兩個部分。當堂反饋練習盡量在課堂上讓學生獨立完成,并及時給出解答。這樣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及時而適當的訓練,達到“當堂達標”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讓教師獲得直接的反饋信息,為課后的教學、指導提供信息。課后提升部分的題目在編寫時就分為不同的層次,教師可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題目作為課后的練習鞏固。同時教師要適時將導學案收起,仔細批改,對導學案上反映出的個性問題及課堂上未解決的共性問題及時安排指導和講解并指導學生對導學案進行及時的消化、整理、補充和歸納。
4. 單元總結:為防止粗心的學生丟失,教師每一次講評完學生訂正好后要求學生將導學案上交,教師集中保管,當一個單元內容結束后,教師再將這個單元的導學案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將導學案進行整理,裝訂成各章節的復習資料。
三、導學案使用的誤區
導學案作為新課程改革的新鮮產物,在研究和實施過程中難免存在認識和操作層面上的誤區,筆者認為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1.以教案定導學案。教師在處理導學案和教案的關系上,改變不了傳承多年的觀念——教案中心論。他們往往是在編寫教案的基礎上,再根據教案來預設導學案。
2.導學案就是練習題。導學案是學生的學習方案,這一點老師們都能理解。但是在他們預設導學案時或拿到導學案后,都會產生這樣一個誤解——導學案就是發給學生做的練習題。
3.導學案每個人必須都按時完成。在導學案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學生成績的個體差異,讓班級所有的學生都按時完成所有內容。
只有克服了以上誤區,才能形成師生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各種層次的學生才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課堂教學效果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實踐證明,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是科學的、成功的,是富有創新教育氣息和生命力的,關鍵在于我們怎樣精心編寫它,在使用的過程中怎樣讓其充分發揮作用,讓導學案真正幫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 “導學案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灌、學生裝的費時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升。隨著教學改革,教學重心由老師如何教轉移到如何讓學生學會、會學,因而無論使用何種方式其關鍵在“導”,變傳統的講授式的“要我學”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用導學案教學模式來優化我們的語文教學,努力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提高能力,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無窮的活力。endprint